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十篇
全片以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特別是以袁隆平為代表的農業(yè)科學家們耕耘出的“種子精神”為主題。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碛^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1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yōu)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tài)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chuàng)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叭绻舷胫硎?,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yōu)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昂滔鲁藳觥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zhàn),未來可期。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2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米菩薩”,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觀看電影《袁隆平》,讓我對“雜交水稻之父”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把綠色的夢想書寫在大地之上,在布滿荊棘的實驗叢中躑躅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為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yè)無怨無悔,傾其一生;經歷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于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影片通過再現(xiàn)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表現(xiàn)了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話說:“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yè)。”袁隆平取得這些成果不是靠運氣,而是經過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報。我想,他成功的“秘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正是有了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呢?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時珍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編寫成了《本草綱目》。
我們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線,經過“加速”到“沖刺”中展示,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發(fā)揮美麗人生!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3
袁隆平中國大地上一個平凡的農民,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耕耘著,袁隆平,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危機。他用平凡的一生譜寫了不平凡的輝煌。他是偉大的,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在大躍進時期,在每個人都為自己自保而憂心的時期。他卻能夠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他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后的成功。他的堅韌體現(xiàn)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xiàn)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xiàn)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為民謀食”的仁愛精神?!拔耶吷淖非缶褪亲屗械娜诉h離饑餓?!碑斣∑礁呗暤睾俺鲞@一句話的時候,我為他鼓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精神,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說白了,就是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口飯吃。這個愿望,這個看似簡單的愿望,在當時卻是那么地遙遠與美好。但是,袁隆平戰(zhàn)勝了數不清的困難。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他不斷地向前呢?我想,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zhàn)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后獲得成功,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他的成果,地球上可以多活一億人。
袁隆平的心中有一份愛,他不計回報地負起責任的重擔。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棵水稻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在他的心目中,它們就是他的孩子。它們寄托他“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美好愿望。他可以在傾盆大雨的夜晚冒雨去看望他的孩子們,他會廢勤忘食地照顧著他們。就連小小的水稻,他都對他們付出了感情,更別說全世界的人類,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愛啊!
袁隆平是一個無私的人。他的雜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他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名聲會有多大。而是想到了盡快將雜家水稻普及全國,全世界,讓世界的所有人民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在研究的過程中,一旦有新的突破和發(fā)現(xiàn)就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同伴,從不以單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同時他把三任總理撥給的數千萬元研究??钣脕斫M織全國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請到的研究課題分配到全國不同的地區(qū)和單位,進行分類指導、合作攻關,不但用個人成就墊高了全國同行的起跳點,而且迅速在全國形成了各路大軍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局面。在偉大的事業(yè)面前,他完全忘記了個人的得失。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于實現(xiàn)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后,種糧大戶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凈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說,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谷收獲后經烘干、除雜后,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折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田里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說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xiàn)在從800公斤實現(xiàn)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上攵谶@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xiàn)在同步實現(xiàn)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凈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tǒng)”。對于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現(xiàn)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并不是那么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說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xiàn)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有些所謂的院士、專家網羅他人著作,盜竊別人專利,甚至弄虛作假照樣“功成名就”,和這些精英們相比,袁隆平的成績即便是放大一點,拔高一點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著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huán)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說,要那么多錢做什么,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么意思,穿著豪華的衣服還有什么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脫,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著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說,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挨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挨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著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著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余。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鉆研”。甚至提出:我培養(yǎng)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里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5
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歷史課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學家;他是創(chuàng)造水稻畝產1200多公斤神話的當代神農;他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戰(zhàn)斗在科研第一線的雜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夢想嗎?他的追夢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為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xiàn)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fā)現(xiàn)奇異的稻子,采花藥進行鏡檢,反復種植、實驗,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種法,從14000多個稻穗中仔細搜索出6株不育株,兩年春播、翻秋,僅有四株繁殖了兩代。1970年,他翻山越嶺跟助手到海南,終于找到“野敗”取得突破性進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積推廣的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二號”,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種技術。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閑時光,忍受了多少無知無聊者的冷嘲熱諷啊!從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級雜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實研究成果的“三產四豐”工程,他風里來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樂在其中。如今,他名滿全球,水稻畝產早超一千公斤,個人品牌價值超過千億,依然不辭勞苦在田間忙碌,追求著水稻高產的“上不封頂”。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為近80個國家培養(yǎng)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為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著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為長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減肥照樣健康。他身家千億照樣開幾萬塊錢的車僅為代步,甚至穿著20幾塊錢的衣服。他根本沒心思對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幾億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為吃飯發(fā)愁,這種普濟眾生的快樂是任何吃穿、豪車別墅都無法比擬的。他九十高齡依然躊躇滿志,一息尚存追夢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時間追求夢想,高遠的夢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價值。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6
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他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xiàn)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說,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于創(chuàng)新,以農業(yè)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xié)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他還是杰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于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chuàng)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說:“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边@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fā)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說:
“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鉆研,鍥而不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弊鳛榭茖W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tǒng)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zhàn)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范。
作為奮戰(zhàn)在水利戰(zhàn)線的一員,我發(fā)自內心地贊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并發(fā)揚光大他做人的態(tài)度和奉獻的精神。
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yè)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弊鳛橐幻哂懈呒壜毞Q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tǒng)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yè)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yè)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7
作為奮戰(zhàn)在水利戰(zhàn)線的一員,我發(fā)自內心地贊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yè)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tǒng)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yè)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yè)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_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xiàn)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xié)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qū)和單位的合作攻關。_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xié)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xù)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xiàn)。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yè)和院系全局決策,統(tǒng)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yǎng)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當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大學教師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梢哉f,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縣委、局黨委的各項安排布置,積極努力工作。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8
我最崇敬的人就是袁隆平爺爺,國際上有許多家機構高薪聘請袁隆平爺爺出國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以來,不畏艱辛、執(zhí)著追求、大膽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域世界水平,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袁隆平爺爺說:“科學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蒲械谋举|是創(chuàng)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chuàng)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chuàng)新就沒有了空間?!?/p>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您一生的縮寫。袁隆平平爺爺,您是一位科學巨匠,一顆閃耀在科學天空中的巨星。作為一名普通的少先隊員,我對您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崇敬。
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于創(chuàng)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xiàn)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寫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做出了無愧于祖國和時代的貢獻?!?/p>
爺爺,您的一席話深深地教育了我,您是我最崇敬的人。今天,我是天真浪漫帶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明天,我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我一定以您為榜樣,好好學習,為祖國作貢獻。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9
袁隆平把畢生精力用在了雜交水稻的培育創(chuàng)新上,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貢獻”。袁隆平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身上所釋放的精神卻令人感動。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痹∑綇男【土⒅咀鲆幻r業(yè)科學家,1953年,23歲的他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之后,扎根基層,幾十年來一直從事農業(yè)科研工作,為了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他嘔心瀝血,把科研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科研成果寫在人民群眾飯碗中?!八且晃徽嬲母耪摺.斔麧M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蔽覀儼У亢图o念袁隆平,就是要學習他立志為國為民的追夢情懷。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牽掛著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畢生追求的夢想。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像袁隆平那樣,敢于播散夢想的種子,并讓夢想生根發(fā)芽,抽穗結果。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深深扎根于廣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陽光與水分,奮力向上生長,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開出最絢麗的稻花,也要結出金燦燦的稻谷。袁隆平的一生是奮斗創(chuàng)新的一生。作為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袁隆平不僅敢于沖破傳統(tǒng)學術觀點的束縛,而且始終淡迫名利,始終奮斗。面對鮮花與掌聲,他始終牢記自己的“種子夢”。耄耋之年,依然奮斗不息?!巴饷嫣烨邕€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平還牽掛著第三季雜交稻。敢于有夢,奮斗筑夢,青春追夢。“90”后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歲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這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創(chuàng)新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砥礪前行?!耙恢嘁伙?,當思來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涼,吾輩接棒!”。
“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當靈車緩緩駛出醫(yī)院時,在聞訊前來送行的市民悲慟高呼中,在車輛的嗚咽鳴笛中,在每個人的淚水中,在湖南長沙,在全國各地,在國內外,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表達一種哀思與緬懷。為啥袁隆平的離去會觸動億萬人心,關鍵就在于他始終心懷人民,心系人民的溫飽。面對上世紀60年代的糧食短缺,作為學農的袁隆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提高糧食產量作為了他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賺錢可以,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毙睦镅b著人民、裝著社會,人民才把他高高舉在頭上?!半娔X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痹∑绞冀K腳踩大地,專務于偉大事業(yè),才贏得了人民的熱愛與擁戴。
世間從此再無袁隆平,但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星更加閃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們在表達哀思的同時,賡續(xù)他獻身祖國和人民事業(yè)的偉大精神,才是對他的紀念與追思。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10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chuàng)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xiàn)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fā)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fā)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tài)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還期待著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為現(xiàn)實,真正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十篇相關文章:
觀看《大國糧倉》2022觀后感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