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阿Q正傳》讀書筆記1000字作文
【導語】讀后感又俗稱讀書筆記,是對于一句話,一段文字,一本書的感想和見解。好的讀后感應該是和原著作者在思想上的一次火花交鋒,在文學修養(yǎng)上的一次升華。
《阿Q正傳》讀書筆記1000字作文
《阿Q正傳》最初發(fā)表于《晨報副刊》,后收入《吶喊》。是魯迅的一部中篇小說。魯迅在談到這篇小說的寫作動機時曾經說過,主要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阿Q正傳·英文版序》)魯迅在這篇小說中表現(xiàn)出來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魯迅對阿Q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tài)度。
小說的中心人物是鄉(xiāng)村流浪漢阿Q的。《阿Q正傳》通過阿Q和他周圍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國農民的麻木和不覺悟,揭示了人性的弱點。也折射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致命弱點。
阿Q是一個貧苦的流氓無產者的典型。
阿Q是個受壓迫的農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無名無姓。有個姓氏卻被趙太爺剝奪了。只能靠打短工為生活。——“別人舂米,他便舂米;別人插秧,他便插秧。”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xiàn)實中無法獲得滿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尋求自我安慰。小說中的《優(yōu)勝記略》和《續(xù)優(yōu)勝記略》都是他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表現(xiàn)“行狀”。歸納起來,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征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阿Q只求在精神上戰(zhàn)勝對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死要面子又欺軟怕硬,麻木健忘而糊涂終生。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兒子打老子”來自我安慰;別人說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闊”來搪塞。具有驚人的健忘癥。前面被人打了,轉身之間忘得一干二凈。轉嫁痛苦,耍無賴。畏強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點之一。剛剛被強者假洋鬼子用“哭喪棒”打得鼻青臉腫,轉眼之間就去欺辱小尼姑,強行摸小尼姑的頭,還說“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偷了別人家的蘿卜,卻要蘿卜說話。等等。
但“精神勝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征,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碼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意識。
阿Q的身上還有封建的正統(tǒng)思想和傳統(tǒng)意識。他認為,凡是革命都是與他作對,革命黨捉住都要殺頭。這體現(xiàn)了阿Q身上的?;室庾R。他自己雖然經常受到別人的侮辱,但卻以欺侮女人為樂。并且認為“女人是禍水”,自認為“男女之大防甚嚴”,超過了古今的圣賢。盡管到處流浪,還要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就是這種宗法家族思想的體現(xiàn)。
阿Q參加革命,其實對革命并不了解,一個把自由黨變成了“柿油黨”的流浪漢眼中的革命,是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本能來確定其含義的。在阿Q的眼中,革命就是古代戲曲中的場面——“銀盔銀甲。三尖兩刃刀”;所謂的革命,就是搶得財產,把秀才家的寧式床搬來;就是搶得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兒等女人搶來,享受他得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仇殺,把秀才等殺掉,把王胡殺掉;就是欺壓別人,讓小D搬東西,搬不快就打。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將比失敗讓人更加可怕。
阿Q性格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它與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屢遭外國侵略的屈辱歷史相聯(lián)系。是那種雖然破落,但還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的鴕鳥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國小農經濟社會的產物。中國小生產者的保守落后、不覺悟等弱點使阿Q這樣的農民更容易染上“精神勝利法”。同時,阿Q的性格還與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釋家文化相連接。回避現(xiàn)實和不敢面對現(xiàn)實,是阿Q和傳統(tǒng)的道家和釋家文化的相通點。
《阿Q正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魯迅寫作這部小說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國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現(xiàn)代中國國民性的象征。小說特通過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揭露了中國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態(tài)社會人們的病苦,“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阿Q時代屬于過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內容并未絕跡,所以現(xiàn)在阿Q是現(xiàn)代中國國民的靈魂。魯迅對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對整個舊社會的批判,對整個舊的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這體現(xiàn)了魯迅深刻的啟蒙主義的思想。
《阿Q正傳》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阿q正傳讀后感讀書筆記字范文
魯迅的小說思想深刻,技巧精練,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栋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寫于1921年,最初分章發(fā)表于《晨報副鐫》,后收入《吶喊》。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資料共享平臺
《阿q正傳讀書筆記1000字》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jié)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魯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長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