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生成長的教師教育心得等待
編者按:作者通過一次與學生小賢的媽媽通話得出了成長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地等待的教育心得。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等待。
等待
焦艷妮
有一晚,數(shù)位老師在辦公室加班,聊到當老師這么多年的心態(tài)變化,說是第三年、第五年是個坎。我心里默默地想:“我當老師不到15天。”
今天是我從教的第25天。好像真的沒有那么多故事分享,25天作為一個研究周期似乎也有些短。這25天似乎充斥了人仰馬翻的狼狽,以及乘興而出,敗興而歸的失落。
盡管曾經有過實習經歷,但真正走上崗位之時,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了。實習的時候能夠淡然面對所有事情,因為知道這一切都將會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后離我而去,他們繼續(xù)學習,我也繼續(xù)學習。當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所有的事情都將是我的分內之事,是我必須要負的責任。正因如此,面對發(fā)生的所有事情,我反而有些手足無措,開學之前所做的心理準備和心理建設開始全線崩潰。四十八個孩子聚在這里,各有各的個性,嘰嘰喳喳,一團混亂。強調的規(guī)矩,轉頭就忘。上一秒剛提出要求,下一秒就天真地問我:“老師,你剛剛說了啥?”每日清晨出門,我向室友發(fā)誓:今天,我絕不發(fā)火??擅咳胀黹g回到宿舍,我又向室友請罪:今天,我又發(fā)火了。死循環(huán)如同日月的升起與降落。直至一周前我與學生小賢的媽媽一次通話。
小賢到班上的第一天就已經引起全班師生的關注。軍訓時,因為入列未打報告,被教官拎出列一次又一次地大聲喊報告,直至臉色因聲嘶力竭而漲紅。全班同學都深深記住了這個大聲喊報告的男孩。正式上課時,每一天小賢都會因類似的原因被老師批評點名,比如和周圍同學說話,上課自顧自地玩水杯,趴在桌子上手舞足蹈等等。星期三下午放學,我將他留下來,詢問他是不是有什么難處。小賢說:“老師,其實我也想靜下來聽課,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和別人說話?!庇谑俏液退塘浚好魈煲惶毂M量堅持上課不和同學說話,不影響課堂秩序。周四時我發(fā)現(xiàn)他上課仍舊會和同學說話,于是我又找他說這件事情,但小賢告訴我:“老師,其實我今天已經比昨天進步了,我說話的頻率沒有那么高了。”于是我又和他約定,從周五開始,每堂課都需要記筆記,下課拿給我檢查。周五堅持了一天,他做到了。但不想,過了一個周末,他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我有些接受不了,和他商量出的辦法似乎沒有作用。也許我應該跟他的媽媽通個電話,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
電話里,小賢的媽媽跟我訴苦,說她也很關心孩子,可孩子的表現(xiàn)總讓她很窩火,于是她總是帶著火氣和急切面對孩子,母子之間的關系也因此逐漸冰冷,兩人之間總是說不到一起。我和小賢媽媽說咱們對孩子耐心一點,好好跟他交流和溝通,一點一點改變。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常常帶著急切走進班里呢?急切地想要他們按照要求立馬做到,急切地想讓他們馬上步入正軌,急切地想讓他們馬上調整狀態(tài)??晌彝浟耍麄兒臀乙粯?,都是剛剛步入一個新階段,面臨著身份的轉變,面臨著許多未知數(shù)。我作為成年人,在這短短的時間,尚且不能完全適應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的轉變,沒能完全適應進入社會后工作的快節(jié)奏,面臨一波又一波的突發(fā)事件我也會慌了手腳。過慣了輕松快樂無壓力的小學生活,突然進入學科多、要求多、節(jié)奏快的中學,這群僅僅十二三歲的孩子又怎么能一下子完美達到老師要求呢?他們或許也跟我一樣,茫然且手足無措。
與小賢媽媽的交流讓我意識到這段時間里,我正在做“欲速則不達”的事。我總是過于急切地盼望著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凡是達不到心中目標的,立馬嚴厲地指出來。于是我急躁地催促、嚴厲地指責,卻忘記了人的成長本就艱難、曲折,有自己的規(guī)律,一點也勉強不得。等待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耐心。
小賢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慢慢改變。習慣形成已久,又怎么能在一兩天內完全改變?上周,我再次跟小賢商量,本周一方面堅持每堂課記筆記,一方面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yè),希望在各科作業(yè)黑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小賢也的確做到了在大多數(shù)作業(yè)黑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只是仍舊上課會被點名,仍舊會被老師批評,但頻率已然降低了不少。正如他自己所說:“老師,我已經有一些進步了?!?/p>
不僅是小賢,對于所有孩子,都應給予時間,耐心等待。張文質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寫“對于兒童的成長,我們需要等待他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某種人生信念與價值的確定;他需要你對他這個具體的人而給予的幫助,是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恰當?shù)奶嵝??!苯逃鋵嵕褪且环N互相尋找、發(fā)現(xiàn),彼此增進理解的過程。在彼此了解與熟悉的過程中,孩子在我的陪伴與幫助下逐漸成長,而他們的成長也正是促進我成長的養(yǎng)料。
成長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地等待。
公眾號:曲一奏雅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