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支教生活的隨筆:花開半暖—支教的日子
學習啦:支教的生活總會讓人感悟很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花開半暖—支教的日子》這篇文章,來看看作者是對自己的支教生活有著什么樣的感悟吧!
大山之間的村落,星星散散;琵琶遮面的春日,花開半暖。九山鎮(zhèn)腳下的宋王莊小學,將成為我在山區(qū)農村支教的起點。
初入校門,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映入眼簾,它是每個政府大樓和學校最獨有的標志。住宿生活,一如學校般干凈簡單;辦公桌的一席之地井井有條,摞著寫到一半教案,待批改的作業(yè)和有如救命稻草的參考用書。一切修整待續(xù),下學期的故事,即將從這里開始。
第一次作文課,題目是我的新老師。一沓沓厚實的作文本里,尚且稚嫩的筆跡,寫滿了學生對新老師的驚奇和孩子內心最真實的夢想。我握著紅筆,寫上每一句最真誠的批語,生怕打擾了他們最好的單純可愛。不由得想起,我寒窗十二年里遇到的語文老師們。四年級時,是誰第一次讀了我的作文?初中時,是誰對我的叛逆和情感文字,尚且呵護的不遺余力?高中時,又是誰幫助我一步步精煉文字,感悟詩歌?真是不教學生不知老師恩。你們是第一次做我的學生,我也是第一次做老師,請多多指教。
初來乍到,對課堂還是一種全新的陌生。相處尚可,對課堂的管理還是有著用理論無法彌補的欠缺。雖然在正式講課之前強調了我的課堂要求:不允許遲到;課堂回答問題要舉手;按時完成作業(yè)??墒牵K究還是無濟于事。我不得不回憶我的上學生涯中,老師采取的一些懲罰措施。經驗注定要和理論背道而馳,難道我真的學的都是正確的廢話嗎?朝九晚五的上下課,拼的不僅是教育的用心,更多是有序的管理。無原則的溫和,散漫喧鬧的課堂,提不上講課的效率;嚴肅的氣氛,沉默寡言的班級,消磨著學習知識的興趣。嚴格要求與溫和施教之間的和而不同,是課堂最應該把握的火候。
入鄉(xiāng)隨俗,是最基本的處世之道。臨朐縣獨有的課例研究教學,成為值得我學習的第一個技能。它是一種單元模塊教學方式,課型分為基礎達標課和例文閱讀課。大致是建立在學生對整個單元字詞的預習把握的基礎上,選擇單元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進行講解,貫徹單元總目標。首先,我的指導老師對我的例文閱讀課備課稿,進行了極為細致的修改。之后,我很榮幸的參加了九山鎮(zhèn)小學語文學科課例研修,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熏陶和感染,對例文閱讀課的要求和重難點作了深入的理解。
聽說,在支教生趕往學校之前,有些班級的孩子,一直是因缺授課教師而停課的。而且,學校里年齡偏大的男教師居多,十分缺乏青年教師。孩子的眼中有星辰大海,明亮如初,就如花開半暖的春日。愿陽光足夠溫暖,莫帶微涼,靜待花開。
作者:曹智奇
公眾號:臨朐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