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6觀后感心得體會
“我的肉體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愿意用命來換……”
《榜樣6》錄制現(xiàn)場,一個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臺前宣讀著自己的《入黨志愿書》,聲如洪鐘,鏗鏘有力。
即便操著一口不易懂的貴州話,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還是被他的情緒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黃大發(fā)。
他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是“時代楷模”,是“感動中國人物”,是“最美奮斗者”……
而在這些閃耀的榮譽之下,他也是——
團結村的老支書,永遠的共產黨員,以及,一位可愛的“80后”。
走路兩步并作一步、上臺階小跑著……如果無人告知,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精神抖擻、步伐穩(wěn)健的老人家已經86歲。
“老支書修渠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經習慣了?!蓖械膱F結村村民說——他們都是黃大發(fā)看著長大的,兩位稍年長一些的村民還曾跟著黃大發(fā)一起參與修渠工作。
即便已經卸任村支書近17年,大家也依然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支書”,因為他帶領著村民們一步步走出了曾經貧窮、困頓的生活,讓村民們過上了有白米飯吃、有水喝的日子。
現(xiàn)在的團結村,彼時的草王壩,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過年才有點米湯喝?!菚r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群眾一年到頭吃苞谷飯。”黃大發(fā)這樣說道。
草王壩屬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巖陡。雨水剛一落地,就順著空洞和石頭縫流走,很難留存。村民經常要走兩三公里才能找到一個河溝,來回走兩個小時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喂豬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p>
水,是草王壩人的窮根,也是他們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竣工。
這條由黃大發(fā)帶頭開鑿的、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大發(fā)渠”的天塹之渠,跨過了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不僅解決了數(shù)百戶村民人畜飲水難的問題,還滿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徹底結束了草王壩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渠修好后,黃大發(fā)又帶著村民們改造了400多畝梯田,種上了水稻。此后,即便遭遇旱情,有“大發(fā)渠”的滋潤,村里的水稻也能保證豐收,徹底實現(xiàn)了“旱澇保收”。近些年,隨著產業(yè)發(fā)展,更是形成當?shù)靥厣放啤疤烨竺住薄?/p>
“1996年通電,2008年通路,現(xiàn)在我們家鄉(xiāng)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黃大發(fā)驕傲地說道,言語之間滿是欣慰——那個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