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的教育心得:親子日記的價值
編者按:親子日記可以記錄家庭的情況與孩子的成長,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對親子日記的感悟吧!
日記,不是讓家長成為多么明亮的一顆教育明星,畢竟我們的努力有著屬于自己孩子的一個教育的方向,這是任何教育機構(gòu)不能給予量身定制。
親子日記帶來的最初功效是先改變書寫者自己,這是日記的第一價值?!度诵缘娜觞c》第一章就寫到人的天性就是:做錯了事只知道責怪別人,絕不會責怪自己。最后也告誡我們:我們不要去責怪別人,要試著去了解他們,弄明白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這樣的觀點不僅在管理學上使用,在教育領(lǐng)域十分管用。因此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也不要是使用惡毒的批評,指責或者抱怨。也真正如日記中書寫者的寫的那樣:藏在文字里的這些“數(shù)字”不單單是數(shù)學上計算的疊加,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信念的堅持,一種親情的遞進,一種家庭的和諧,一種幸福的體現(xiàn)。同時我們也會為孩子,甚至是為子孫后代樹立一種典范。家長書寫的過程中,自己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在反思,自己那里不到位,自己在教育孩子時那個方法是有效的等等,把好的方法保存下來,不適合的方法慢慢取代掉。
從親子日記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堅持者,開始是在自己的反思中成長,先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顯得無比重要。因為只有靜下來處理事情,才能處理的更合情合理。不然在急急忙忙中智慧就會大打折扣,讓自己找不到處理事情的合理定位。還有一點是親子日記的過程就是我們對孩子行為糾正的過程。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優(yōu)點被更多的人看到,并能發(fā)現(xiàn)被表揚,被認可。人的存在就是被認可的過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通過記錄親子日記,把孩子該加強內(nèi)容進行加強,想讓孩子避免的活動,我們記錄下來讓孩子警惕。有的甚至還沒有記錄就被孩子自愿的慢慢消除了。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教育最大化、最優(yōu)化,親子日記的教育意義也是如此。親子日記能幫助家長對教育孩子方法不停的思考,也就是說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得到提高。
親子日記的的第二個價值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書寫者。這是很多家長很愿意參與的原因,但我們要清楚的認識,這不是我們堅持寫親子日記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把自己書寫親子日記的過程當成一種轉(zhuǎn)嫁于孩子的過程,我們的目標開始就錯了。孩子一旦發(fā)現(xiàn)我們的轉(zhuǎn)接,孩子有可能就會停止自己日記的堅持。因此,我們不要做太過功利的教育。孩子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客戶,但我們的親子日記記錄者的受益客戶不只是孩子,還有一個受益者就是自身。當孩子把寫作當成自己的習慣的時候,孩子也就開始了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反思,自己對自己學習的反思。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提升的過程,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也是分享自己的過程。當一個人開始主動分享的時候,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動力就會更大、更強。
孩子在記錄日記的過程中,要學會用真情實感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學生學習語文終究是為了什么?會聽,能說,能讀,能寫。最高階段就是寫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的書寫能力就顯得無比重要。這只是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得到的東西,而不是我們在開始就給定了這個目標。當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帶上更多的目的性,如果非要有目的,那就是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讓教育更有意義。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就會收獲他多帶來效果。孩子的書寫過程也是如此。
親子日記帶來的第三個價值就是讓家庭和諧。有時候我們就不容易明白,一位媽媽或者爸爸寫日記怎么有這樣奇特的功效呢?因為日記不僅是文字的記載,更是一種精神的升華。人只有把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來,才能得到傳承,這就是文字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文化傳承唯一途徑。在書寫的過程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逐漸豐盈起來。有一句話:讀書時最好的修行,我感覺書寫是更好的修行。因為讀書時學習其他文化,而書寫在吸收其他文化同時,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當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都有了,家庭中的那些瑣事還不能解決嗎?在書寫中我們學會了體諒子女,進而體諒妻子或體諒丈夫,體諒他人的一切,這不也是高質(zhì)量的交往中所所必需的品質(zhì)嗎?
親子日記的高度子再上升就會成為社會和諧的助推器,因為家國同理。這也是親子日記的第四個價值所在。每一個家庭的和諧幸福,就會成為社會的和諧的必需品。我們一直倡導的親子日記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的最初夢想都是在為了一個個孩子,但最后我們的孩子都會聚入社會的大河中,在各個角落里為社會發(fā)光發(fā)熱。教育的起始階段是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如此,但隨著個體的成長,他們都會逐漸成為社會的推動者,無論大還是小,任何一個人都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
親子日記就是為了讓更多愿意成長的人成長的助手。有了這一個扶手,我們可以協(xié)同前進,共同成長,共同尋找親子日記的魅力所在。
作者|陳富永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