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化苦旅》有感: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
——讀《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讀過,這次讀的是新版,除了之前的“文化之旅”多了“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大學時讀此書感覺很輕松,總是憧憬著能到書中所寫的歷史遺跡去走一走、看一看?,F在重讀卻感覺書中的每篇文章都十分沉重,我想這是我此刻更感觸于作者厚重的文學功底吧。此書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一是作者提出的三條文化線——長城、黃河和長江。黃河和長江并不稀奇,有水的地方自然更適宜人類生存,較早的產生文明也實屬正常??砷L城又有什么關系,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長城是游牧和農耕的分界線。想來也確實如此。二是在寫都江堰時寫李冰的治水之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我想這里也蘊含著生活的道理,觀察我身邊的人,有的徐徐地良性向前,有的卻漸漸地自食苦果。看上去那些發(fā)展好的人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實際上,只是順應了時代并參透了自我。三是寫大詩人白居易大詞人蘇軾在杭州治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多么偉大的文學家到了杭州都要一鍬一鏟、一土一草地先治水。沒有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再偉大的父母官也會遭人唾罵,就像現在我們犧牲環(huán)境換來的經濟增長和十面 “霾”伏,以及人們對政府的怨聲載道。
我讀著書時就在想:作者是如何在沒有電腦、沒有度娘的年代白天參觀、晚上整理,整本書都是一字字手寫出來,且篇篇引經據典的呢?我想這就是作者感悟文學的力量。從作者白天考察了寧古塔,晚上寫作時熟練地引用的《金縷曲》,到近百歲的巴金在病床上背出的《金縷曲》;從顧貞觀給納蘭容若看的《金縷曲》,到晚上我給安安誦讀的《金縷曲》都是同一首曲——都是中華文化之曲。
《金縷曲》
清:顧貞觀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詩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言不盡,觀頓首。
平安小果果寫于2017年11月20日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來自公眾號:平平安安的親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