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二篇:論疾診尺(一)
《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二篇:論疾診尺(一)
★★★★★篇名釋:
1、 本篇前部先從色診、脈診導入,闡述了色診、脈診、尺診三者之對應關系,闡述了五臟色診、五臟脈診及其病態(tài)和治法,是為論疾之論;
2、 后部主論人體各器官與尺部對應關系、尺膚之診及相關病態(tài),是為診尺之論。故此名篇《論疾診尺》。
‖LS37—D0101→Q0701‖→‖LS74—D0000‖LS37—D0101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臟之使也,五時之副也。愿聞其五使,當安出?
黃帝請教岐伯說:我聽說刺法上有五官、五閱,用于觀察五氣。五氣,是五臟之功能,是五時之反應。我想聽聽五臟之功能,當怎么表現(xiàn)?
Q0101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
岐伯說:五官,是五臟狀況之外在表現(xiàn)。
‖LS17─Q0109→Q0111、D0301→Q0301‖→‖LS37─Q0107‖→‖LS74‖LS17—Q0109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五臟內部常態(tài),表現(xiàn)在頭部七竅。就是說肺氣連通于鼻,肺功能正常,鼻就能聞五嗅了;心氣連通于舌,心功能正常,舌就能嘗五味了;肝氣連通于眼,肝功能正常,眼就能辨五色了;脾氣連通于口,脾功能正常,口就能知五谷了;腎氣連通于耳,腎功能正常,耳就能聽五音了。
Q0110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為癰。故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
五臟功能不和,就會頭部七竅不通;六腑功能不和,就會留疾成癰。所以邪氣留在六腑,就會陽經不和;陽經不和,就有邪氣滯留;邪氣滯留,就會陽經多邪了。陽氣太多,就會陰經不暢;陰經不暢,就有血液滯留;血液滯留,就會陰經多邪了。
Q0111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陰經邪氣太多,就會陽氣不能滋養(yǎng),所以叫內關。陽經邪氣太多,就會陰氣不能滋養(yǎng),所以叫外格。陰氣和陽氣都多,不能相互滋養(yǎng),所以叫關格。關格,是指不至天年即死。
LS17—D0301黃帝曰:氣獨行五臟,不榮六腑。何也?
黃帝問:脈氣只行于五臟,而不滋養(yǎng)六腑。為什么?
Q0301岐伯答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如環(huán)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岐伯回答:脈氣不得時,沒有血氣運行。如水之流動,如日月運行不休。就是說陰經血脈滋養(yǎng)五臟,陽經血脈滋養(yǎng)六腑,如圓環(huán)沒有端口,不知其標志,就這樣周而復始。其流溢之精氣,在內灌溉臟腑,在外濡養(yǎng)腠理。
LS37-D0201黃帝曰:【五脈安出?五色安見?】愿聞其所出,令可為常。
黃帝說: 五臟經脈怎么流出?五臟色部怎么表現(xiàn)?想聽其流出的表現(xiàn),使其可為診斷常規(guī)。
Q0201岐伯曰:脈出于氣口,色見于【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臟,【必當治里】。
岐伯說:經脈自氣口流出,五色表現(xiàn)在鼻部。五色輪番出現(xiàn),用于對應五時氣候,各如恒常之色。經中邪氣進入五臟,必須正確治理五臟脈。
D0301帝曰:善!五色,獨決于明堂乎?
黃帝說:說得好!五臟之色,可在鼻部獨立診斷嗎?
Q0301岐伯曰:五官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廣大,壽中百歲。
岐伯說:五官分布已經辨明,眉心、天庭必須舒展,才能確立鼻子色部。鼻子寬大,兩頰、耳門顯露在外,面部方正、顴部隆起,耳垂可見于外,五臟色部就算正常,分布勻稱寬大,壽命即達百歲。
Q0302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余,肌肉堅致,故可苦以針。
出現(xiàn)這種情況,針刺必能康復。如這類人,血氣有余,肌肉緊致,就可忍受痛苦便于針刺。
D0401黃帝曰:愿聞五官。
黃帝說:想聽聽五官與五臟關系。
Q0401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岐伯說:鼻子,是肺之使官;眼睛,是肝之使官;口唇,是脾之使官;舌頭,是心之使官;耳朵,是腎之使官。
公眾號:其人頌經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