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原創(chuàng)作品專欄>生活課堂>

教師個人對議論:我主張初中生寫點議論文

時間: 玉鳳635 分享

  我主張初中生寫點議論文

  前些日子,北京某名小學推送的以蘇軾為主題的研究報告刷屏朋友圈,被一些媒體公眾號轉(zhuǎn)載。這些小學生所在的班級有一個口號:“人人有課題,個個會研究。”然而,當大家看完文章和該公眾號列出的學生“小課題”后議論紛紛各持己見,褒貶不一,其中北京大學國學發(fā)展研究院教授發(fā)文痛批,說這種研究方式殘害孩子。

  專家學者們的擔心,我認為大可不必。一切要看是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的家庭背景,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課程。教育的探索,絕大多數(shù)不具有可復制性,也不可移植。我可以說,其他學校、老師壓根不可能去模仿。至于說,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偶爾做一個活動,一個嘗試,有何不可呢。

  對于小學生的研究方式,當然可以討論,但是,讓孩子們學習理性思考的做法,我認為是值得點贊的。相比而已,我們的印象中,好像孩子尤其是小學生,都是感性的,寫出來的文字,也基本上“生動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少見有“理性思考”的內(nèi)容。很多孩子的事兒,也都是“跟著感覺走”,似乎靠理性來解決問題,與“孩子的年齡不相稱”。

  毋庸置疑,孩子年齡小,生活閱歷、閱讀經(jīng)驗、心智成長還處于起步階段,固然是天真爛漫的,但是,僅僅停留于此,是否也有失偏頗?是不是也要多提供一些多元發(fā)展的空間給孩子?生活中,也不只有詩,還有遠方。太感性了心會碎,太感性了心會累。

  聯(lián)想到初中作文教學。很多專家學者論及初中生寫作時,比較關注記敘類文體寫作,不少寫作教學方面的論文、課題也喜歡圍繞如何寫好記敘文進行闡釋。我們的寫作教學實踐中,也基本上是教學生寫記敘類的文章,日常強調(diào)得比較多是也多是抒情、描寫等手法,可以自由發(fā)揮,可以聯(lián)想和想象,達到的效果是形象、生動、感人,有的干脆就直接規(guī)定“寫記敘文”。學生比較拿手、拿得出手也是記敘類文章,對觀點鮮明、邏輯嚴密、說理透徹的議論卻往往望而生畏。(當然,學生沒有任何觀點,也是一個原因,不在此處討論。)

  我并不反對初中生寫記敘文。但是,我認為,初中生不能僅僅學寫記敘文,也應該涉獵議論文的寫作,要求適度即可。

  何為適度?

  課標中有規(guī)定。2011版新課標,在第四學段(7-9年級)目標與內(nèi)容中,明確指出:“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這是閱讀的要求。對于寫作,更是說得明明白白:“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課標有規(guī)定,就該嚴肅地執(zhí)行。只是我們不要用“優(yōu)秀作文”“滿分作文”來衡量所有學生就行了。

  我一直認為,學生走上社會之后,議論性文章的實用性可能更大。人們在交流中,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需要以理服人,需要擺事實講道理,這就是生活中的議論文。我們看到,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有人講話令人信服,看法、觀點易于被人接受,聞者“頻頻點頭”;有人卻事與愿違,甚至有好想法、好觀點,也無法說服別人,或無法自圓其說,反而邏輯紊亂,急得面紅耳赤,抓耳撓腮,自相矛盾,貽笑大方。如此霄壤之別,原因就在于此。至于說,有人講話則胡攪蠻纏,潑婦罵街,不講邏輯,只憑聲音的高低、情緒的激揚來決定,或者屁股決定腦袋,則等而下之,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又比如說,學生將來倘或有高層次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學術(shù)研究,那么,寫作論文就是一項基本功了。很多大學生、研究生不會寫論文,是不是與我們的教學中淡化議論文寫作有關呢。

  多年前,我讀到教育管理學博士黃全愈(美國)的一本《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他在書中談到了“孩子能不能搞研究”的話題,印象深刻。在《一篇最讓我感興趣的論文》中,他寫了這樣一件事,請允許我做一回文抄公:

  礦礦(黃博士的兒子)在上小學二年級時就開始搞“研究”了。第一次從礦礦嘴里聽到“研究”一詞時著實讓我樂了一陣。那時礦礦才8歲。剛開始能讀些稍厚點的書寫些由幾個長句子拼湊成的所謂“文章”。一天他從學?;貋硪贿M門就纏著妻子(媽媽)帶他去圖書館。說是他正在作一個關于藍鯨的研究要去圖書館找參考資料。“老師說了研究論文至少要有三個問題。要寫滿兩頁紙。”“才二年級你懂什么研究?”看著兒子那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溜到嘴邊的話打住了。趕緊讓妻子開車帶著兒子上圖書館去。臨走之前我對妻子開玩笑地交待說:“如果市里的公共圖書館找不到好的參考資料,你們可以到邁阿密大學圖書館去看看。”兩個多小時后,母子兩人抱著十幾本書回來了。一進門,妻子就抱怨“都怪你提什么到邁阿密大學圖書館。礦礦非讓我?guī)芰藘蓚€圖書館。還說老師說過參考資料要來自不同的地方。”我翻了翻礦礦借回的“參考資料”,十幾本都是兒童圖畫書。有的文字說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紹關于藍鯨和鯨魚的知識性書籍。隨著兒子對那十幾本書的閱讀及“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斷地從礦礦那兒獲得有關藍鯨的知識:

  藍鯨一天要吃四噸蝦

  壽命是90到100年

  心臟像一輛汽車那么大

  舌頭上可以同時站50到60人

  ……

  說實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藍鯨很大,其他就不知道了。這回礦礦告訴了我不少我第一次聽到的東西。這樣,礦礦終于完成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份研究報告“藍鯨”。論文是由3張活頁紙訂起而成的。第一張是封面,上面畫著一條張牙擺尾的藍鯨。藍鯨的前面還用筆細細地畫了一群慌慌張張?zhí)由男∥r。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的寫著“By Kuangyan Huang?作者?黃礦巖”。論文含4個小題目:1介紹?2藍鯨吃什么?3藍鯨怎么吃?4藍鯨的非凡之處。我不知道礦礦是怎樣決定這些小標題的,也不知道他為什么對藍鯨的飲食問題這么感興趣……總之,老師要求至少寫3個題目,礦礦完成了4個,好歹也算超額完成任務了。小標題下的正文不過一兩句話。既沒有開篇段,也沒有結(jié)論段,讀起來倒也開門見山。

  這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簡短的論文。

  當然這也是一篇最讓我感興趣的論文。

  劃重點啦:

  問題不是兒子在此次研究中學到了什么有關藍鯨的知識。我更感興趣的是,從這次研究的經(jīng)歷中,孩子獲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孩子從一開始就擺開了一副正經(jīng)八百作課題研究的架式。收集資料,閱讀,找觀點,組織文章……一步不差,一絲不茍。從決定題目,到從那十幾本書中發(fā)現(xiàn)對自己研究有用的資料,到著手寫文章,孩子始終處在一個獨立工作的狀態(tài)下。他必須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去篩選材料去決定“研究”方向……這個收獲要比知道藍鯨有多重、多長更具價值。

  無獨有偶,2013年09月05日《搜狐教育》中有一篇《美國小學生作文:一篇讓中國式教育震撼的文章》,其中提到,“10歲的孩子被送進了美國學校,上英文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沖天:《我怎么看人類文化》;上歷史課,老師讓孩子扮演總統(tǒng)顧問,給國家決策當高參;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yè)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項目城市照明系統(tǒng)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

  這兩則材料都表明,孩子“搞研究”,“寫論文”,其實還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并非專業(yè)人士的“術(shù)業(yè)有專攻”,不是去為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什么高精尖的“成果”,不是期待什么理論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什么。孩子寫出的“論文”,也不在于其多么的無可挑剔(事實上,成年人也無法做到),更大的價值在于歷練的過程,思考的習慣,研究的意識,表達的能力。

  初中生的心智正逐漸走向成熟,伴隨著的必然是由感性向理性的過渡。我們現(xiàn)在讓學生練習寫作簡單議論文,一則為學生的“語言的建構(gòu)與運用”考慮,促進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方式有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五種,都能掌握是基本要求,缺一不可,融會貫通則是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理想境界,可以選擇差別化個性化發(fā)展。議論文的寫作中,學習擺事實講道理,學習判斷、分析、推理、演繹、歸納的方法,以及具有文體特征的謀篇布局,語言嚴謹?shù)龋κ寡哉f表達合乎邏輯。二則為學生的未來著想,讓學生走上社會后,用嚴密的思考去獲取令人信服的論斷力量。用合適的論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既能擁有表達的技術(shù)與能力,清晰、規(guī)范地表達,又有表達的智慧、力量、倫理,顯示出表達者的立場與追求、教養(yǎng)與風度,從而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表達者,善莫大焉。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文作者:梁增紅

  公眾號:梁增紅

386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