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渭北的散文故事:渭北說
關于渭北的散文故事:渭北說
渭北,泛指陜西境內(nèi)渭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渭北一般都是黃土臺塬,有的折皺,有的平展,有的坡高,有的坡緩,有山溝峪澗,有河池梁峁,是介乎與關中渭河平原與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帶。
渭北一帶橫亙東西,從關中平原暸望,若一巨型腰帶,又因這里干旱缺雨,十年九旱,靠天吃飯,被人們習慣上稱為"旱腰帶"。
旱腰帶上的渭北,土地廣袤、地廣人稀、植被薄弱,無霜期短,多以生產(chǎn)雜糧為主,兼以養(yǎng)豬牧羊,還有煤炭等能源,人皆敦厚、民風淳樸、低調(diào)務實。
男人,一般都有四棱四正的方臉,粗濃的眉毛下長著大眼,魁梧的身板上透著陽剛;女人,大都賢惠善良懂禮數(shù),紅彤彤的"高原臉"的血絲是頂著風霜雪雨辛苦勞動的印記。
渭北的冬天來得早,氣候寒冷,也很慢長。生爐子、燒炕、通暖氣、插電熱毯等是家家戶戶越冬必須做的事。
渭北的春天來得晚,用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形容之最為洽當。陜南的花先開,然后是關中,再次是渭北,最后是陜北。這樣的順序、層次、階段,如渭北的階梯形地貌、梯田式莊稼、山野般圖畫平添了詩意美、原始美、生態(tài)美。
到了夏天,關中已熱得離不開空調(diào),這里早晚睡覺卻要蓋被子。除了中午焦灼的日光直曬,只要你站在樹蔭下,坐進窯洞里,即使沒有風扇,身上也不會出汗。單位的辦公室或住樓房的人們,頂多是在三伏天7月最熱的那幾天中午開一會風扇或空調(diào),晝夜溫差大使渭北的不少縣成為城里人羨慕向往的避暑好去處。古代帝王的皇家避暑圣地甘泉宮、九成宮、玉華宮等都位于渭北。至今仍是人們避暑的最佳選擇。
秋天,渭北糧食作物趨于成熟,各類果品掛滿枝頭,五谷蔬菜等待收獲。天更高,天正藍,云亦淡,金秋之豐腴,如待產(chǎn)之孕婦,稻黍飄香、春華秋實、一派生機,為冬藏作著最充分的儲備。
渭北是一處古老的土地,從周人在豳定居、教人稼穡、子孫繁衍、農(nóng)耕發(fā)展、國力壯大開始。
渭北是一塊英雄的土地。這里涌現(xiàn)出了王翦、柳公權、司馬遷、白居易、孫思邈、寇準、范寬、張載、王杰、王鼎、習仲勛、井勿幕、于右任、胡景翼、楊虎城、李儀祉、范紫東等彪炳千秋歷史人物,成為渭北人的驕傲。
渭北是一方富饒的土地。如今,除了糧食,蘋果、蘇梨、核桃、葡萄、冬棗、草莓、西瓜、甜瓜、大棚菜等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蓬勃發(fā)展,旅游、觀光、體驗等為主的農(nóng)家樂遍地開花。每當你在都市工作辛勞后,雙休日便可到渭北的任何一個地方來休閑、度假、放松。
擁抱自然、遠離喧囂,空氣新鮮、美食琳瑯,疲憊不再、豈不悠哉!
(2017年8月11日于渭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姚駿驪
公眾號:一瓣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