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學生考試作弊:誠信的“呼喚”
雖然是“逼上梁山”,我卻不認為孩子們就是“好漢”;恰恰相反,作弊的行為暴露的是孩子們的懦弱與順從。如果他們真正的有勇氣認清分數(shù)的欺騙性,自然不會把分數(shù)作為目的去追求——考試與分數(shù)都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學習的目的。這種手段只是在檢驗所學的知識是否真正為己所有,雖然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但是能掌握一點,總是不會比完全無知更壞??墒撬麄儾荒苷J清這一點,也可能是認清了卻沒有勇氣去面對——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好漢”嗎?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孩子們很容易被帶上道德的審判臺——簡單的說就是,把誠信與作弊綁架起來。“信者,人之本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種綁架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嚴厲的批判,因為這樣的綁架可以把作弊間接等同于“不是人”。當然,我們不能把事情說的這么嚴重,但是我總是覺得誠實這種品質要比不誠實這種品質高尚,尤其是在考試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把誠信考試看作是一個學生勞有所得,是他在用自己的勞動(即學習)換取成果(即分數(shù)),自己勞動換取成果,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任何人都無可非議,也沒有損害任何人的利益;而不誠信的考試,就完全相反了,他不是在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回報,而是在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就算是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依然是為人所不齒的。所以,誠實總不會是壞事。
當然,這么說是不是意味著,孩子們?yōu)榱藸幦〉揭粋€做人的機會,就放棄作弊呢?我覺得是不太現(xiàn)實的,要知道物極必反,如果把他們做人的資格都剝奪了,一個非人的存在如何還要受到人的規(guī)矩的約束呢?既然不再受約束,那么作弊也有可能變成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是極有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尤其是出現(xiàn)在青春這個叛逆期。所以,將誠信與作弊死死地捆在一起,未必就是減少作弊行為的最有效途徑。要想讓這種綁架起作用,最先應該讓學生樹立的意識可能是“誠信是個好東西”,因為誠信意味著只拿走屬于自己的,而不拿走不屬于自己的;而只拿走自己的對其他人而言是沒有任何損害的,如果拿走了不屬于自己的,就有可能損害別人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就意味著可能被追究;被追究,就意味著自己的利益可能最終受損——要保證自己利益最大化,也就意味著只能拿走屬于自己的一部分。這種邏輯,或許更容易讓人接受——我們肯定誠信,并不是因為誠信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標志,而是因為誠信最終維護的是自己的利益,既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有什么不誠信的理由呢?
世人皆知信為信也,斯不信矣。誠信教育沒有觸及誠信的根本,流于形式的宣傳,恰恰讓人找到了不誠信的華麗外衣。當孩子們,時常把誠信掛在嘴邊,甚至脫口而出的時候,或許就是不誠信滋生的機會,甚至還能產生一種誠信的錯覺——這是極端危險的狀況。要宣傳誠信,必須找到誠信的最終歸宿——個人利益——這應該也是最能打動個人的理由。
但是又有很多人說,如果抄襲的不是身邊的人的,而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獲取的知識,是不是就完全無損于他人利益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會受到威脅了呢?這種觀點,其實混淆了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公共和個人。個人所學的知識是屬于個人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知識是屬于公共的;考試是完全的個人行為,而交流學習,是公共的事情。所以,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獲取知識是可以的;而在考試的過程中,把公共的東西據(jù)為私有,更是不對的。如果我們把公共的東西,隨隨便便據(jù)為己有,雖然看似對我們個人的利益是無損的,其實不然——至少自己的東西中混進了其他的東西,自己的東西也就不純粹了。連自己東西的純粹性都不能保證,(失去了完全的自我)如何能確保自己的正當利益呢?
我們當呼喚誠信,卻不能將作弊與誠信死死捆綁,那樣只能適得其反。
編者注:本文節(jié)選自《雖上梁山非好漢(——對學生作弊行為的反思)》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簫爻(公眾號 風雨書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