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jīng)》之觀心修行感悟心得體會
說完了第一章的[見],下面說一下修和行。
2、修
在知識上了解了[見]之后,如果不去實修,那么知識就永遠是知識,無法轉(zhuǎn)變?yōu)檎鎸嵉闹腔邸?/p>
那么在自己直接[看見]之前,應(yīng)該如何進行實踐呢?這里列了幾點,供大家參考。
1)放下大腦思考,不辯論,少說話,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既然道的真相不在思慮言說,不在語言概念,不在邏輯思維,那么就需要在實踐中盡量地減少內(nèi)心這些方面的活動。
2)安靜下來后,將注意力收到自己的內(nèi)在,以心觀心。
3)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內(nèi)心的狀態(tài),是[有欲]還是[無欲],如果念頭較多,即為有欲,這時觀心的重點就在于[觀其所徼],即觀察念頭如何生起,如何息滅等等,如果念頭非常少,甚至基本沒有念頭,即為無欲,這時觀心的重點就在于[觀其妙],即深入觀察[無]的微妙之處——這[無]的狀態(tài),從哪里生?向哪里滅?有實質(zhì)還是無實質(zhì)?是常是斷?是垢是凈?是善是惡?這[無]的本體到底在哪里?它和我們的生命是什么關(guān)系?.......
4)在深入地體悟了[有欲]和[無欲]的這兩種狀態(tài)之后,要深入觀察和體會這兩種狀態(tài)是如何相互[轉(zhuǎn)化]的?即[無欲]是如何變?yōu)閇有欲]的?[有欲]又是如何變?yōu)閇無欲]的?在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5)將觀照的對象鎖定觀照自身,即觀照[觀照]本身,這觀照來自哪里?從哪里生?向哪里滅?有實質(zhì)還是無實質(zhì)?是常是斷?是垢是凈?是善是惡?這[觀照]的本體到底在哪里?它和我們的生命是什么關(guān)系?.......
6)深入觀察[有欲]的本體、[無欲]的本體、[觀照]的本體,這三者的本體為一為異?它們之間究竟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最究竟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
3、行
修,側(cè)重于專修實踐,行,側(cè)重生活實踐。
1)多讀體現(xiàn)[見]的智慧之書,如《道德經(jīng)》等經(jīng)典,少讀充滿[有欲]和[名相]的書;
2)自己為自己制定身、口、意的戒律,加強覺知和自律;
3)少欲、知足、樂寂靜、勤精進、不戲論、時時提起正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4)將專修中獲得的體驗延伸到生活中,如寂靜、安寧、少念、清明、安詳?shù)?
5)逐漸學會在生活中觀心,知道自己心里念頭、情緒、思想的生起,并練習觀而不隨。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作者:明空如月(公眾號 明空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