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優(yōu)秀習作:山上那座老屋
教師優(yōu)秀習作:山上那座老屋
摩天嶺的山尖下不遠處有座土墻茅屋,那就是我曾經(jīng)住過的家,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離開那座茅屋已整整五年了,遺憾的是我僅去看過它一次。
自讀書起,我幼小的心靈總覺得住這種屋很丑,感到?jīng)]面子,心里很有些自卑,所以我?guī)缀醪蛔屚瑢W、朋友到我家玩,怕他們笑話我家貧窮落后,這也一度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住過多年的房子,感情自是很深的,我早就想寫寫它,但我又總是猶豫徘徊,我想即使寫好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是自曝家丑。如今,離開那老屋已整整五年,我才有了寫的勇氣,不知是不是虛偽心在作祟?
這里住過我們祖孫三代,自我的爺爺從重慶巫山來到這里建成后,一直到2004年初舉家搬遷到鎮(zhèn)上,我們才離開它。
春天,這里鳥語花香,周圍鮮花裝點了這座土屋;夏天樹木蔥蘢,綠油油的莊稼,到處一片綠的世界,這座屋子被綠籠罩;秋天,樹葉黃了,莊稼收了,這座茅屋粗線條浮出水面,與周圍不謀而合;冬天,白雪覆蓋屋頂,四周白茫茫一片,這座老屋被老天爺雪藏。四季景不同,屋子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每一種外景都與它組成一幅水彩畫!
茅屋呈東西走向,土墻,剛開始建了三間,后來在左邊建了一個豬圈,右邊用土磚建了一間廚房,除了廚房上蓋的是石瓦外,其它屋頂全是用茅草蓋的,蓋著茅草的屋看上去像古代原始人居住的茅屋。我們這個地方,建房主要用三種東西遮蓋,一是燒的泥瓦,美觀,是很體面的;二是用當?shù)亻_采的石板蓋,稱石瓦;三是用茅草蓋,這種屋只有山上才有,主要原因是山上茅草豐富,農(nóng)家可就地取材,經(jīng)濟實惠,方便省事,蓋這種房子的人家極少。但這種屋有一個特明顯的優(yōu)點,冬暖夏涼。夏天,外面烈日炎炎似火燒,走進室內(nèi),特別涼爽,比空調(diào)還舒適,那是一種自然的、純天然的、更適合人的涼爽!
屋前有兩棵杏樹,三棵李樹,一棵棗樹,還有幾根杉樹,屋后是一片竹林。屋的周圍除了田就是樹林,算得上田地在林中點綴其間。半面山都是我家的領地,父親到處開荒,我家的莊園自是很大,曾經(jīng)田地擴張到30畝左右,父親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大王”。我們讀書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就是靠這些貧瘠的土地,廣種薄收,收獲的糧食或賣或喂豬,熏干的臘肉賣錢,然后供我們上學!
自小學六年級起,放假回家就得干各種活兒,鋤草、掰苞谷、打豬草、推磨、弄柴…無論春夏與秋冬,無論烈日當頭還是下雨,總有干不完的活兒,沒有閑暇的時刻。農(nóng)村有這樣一句話“只要做,總是有做的活兒”,是的,例如冬天田里的活兒沒有時,這時可以到樹林里“弄柴”儲藏起來。夏天長長的暑假,當把活兒干的差不多時,我還被安排出去“賺工”,秋天忙時,別家就來“還工”。
冬天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坑旁,山上木柴多,合抱粗的木頭砍來燒燃取暖,這種柴火煙大灰大,烤火時,閑著沒事,就在火坑的灰里燒洋芋、燒紅薯吃,還可到山上去挖一種稱為癩瓜的來燒著吃,板栗、核桃都可以燒著吃。不知為什么,這種柴火燒的東西,吃在嘴里總是香的不行,大人小孩都很喜歡。晚上沒電視看,我們常纏著來的客人為我們講故事,不到夜半我們是不會放過他的!吃燒的東西,亦或是聽故事,至今都讓人心馳神往,樂不思蜀,敢問世上還有比這更有滋有味有趣的事嗎?
這種地方,吃的菜,糧食一切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山珍野味在這里是家常便飯。野兔、山雞等是家常菜,而且可以到山去尋找野菜,例如魚腥草、香椿葉、飛飛菜,還有山上的竹筍,夏天可以到林中采摘蘑菇、木耳等。還可以到林中尋找“野味”,盡管那時的溫飽沒問題,但小孩子天性嘴饞,夏天可以摘野草莓吃,秋天可以到林中尋找五味子、野獼猴桃、八月瓜,還有一種稱為苦李子的,朱紅色的,酸酸的,我們嘴饞的小孩子很是喜歡。秋天還可爬上高樹用竹竿敲下熟透炸裂的核桃、板栗,然后下樹一一拾取,儲存起來過年享用。
這里偏僻落后,但樂趣并不少。踩高蹺,抓石子,兄弟們月下“打仗”,自制“嘣嘣槍”玩,用竹子自制“山寨笛子”吹,用石頭“打靶”(一次瞎貓碰到死老鼠,竟然打中樹上的松鼠)…夕陽西下時,拿起心愛的竹笛,一個人站在老屋的東頭奏出優(yōu)美的曲子送太陽下山。
家里的陳設極其簡陋,一切家具古樸、笨重,也許就是父親眼中的審美標準:一切東西都要實用,耐用,只注重內(nèi)在,不注重外在美觀。因此家里的桌子很笨重,碗柜顏色樸素,床很古老,鋤頭比別家的重許多…在搬家前我家沒一樣像樣的家具,也沒一件電器。我家始終響應國家“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或許是與這個地方,這個屋子保持高度一致,當別人家都買了黑白電視,然后又換上彩色電視,買VCD、音箱等,而我家連一臺錄音機都沒有。幾年春晚我們都跑到鄰居李家去看。有一次重慶老家來了多年沒來的親人時,沒有電視留不住客人,我家不得不到鄰居家借電視。當然我們也常常暗里埋怨父母,連一個電器都買不起。要現(xiàn)在說,或許這并不是壞事,娛樂方式越單一,人的思想就越單純,自然想的少些。那時我每次回家,總是帶上一些書,白天沒事時不會想到看電視,晚上同樣也不會想到這些,只有去書中尋找樂趣,尋找快樂。
這個地方吃水常有問題,盡管我家有四個水井,屋后有一個,屋的東頭一個,西頭一個,西北角一個,冬天或是干旱的季節(jié),這些井都會干涸,這時就得跑到足有三里路開外的別家的水井去挑水,來去四十分鐘,中間歇上幾氣。小時我們挑不起,便抬水吃,長大了就自己挑水。缺水的季節(ji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去挑水,早晨早早起床挑回一次,下午干罷農(nóng)活,立馬又去挑水。大年三十,往往得一個人挑上一天,用來洗菜洗澡。
家到鎮(zhèn)上很遠,去鎮(zhèn)上買東西或賣東西,往往早早起床吃過早飯就得出發(fā),下午太陽將落時回家,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早出晚歸”。家里吃不完的糧食,例如玉米、黃豆、馬鈴薯,還有臘肉,都是我們背到鎮(zhèn)上去賣,父親總是避開這個環(huán)節(jié)。過年時買年貨,平時買東西都也是我們的事。無論買東西還是賣東西常用的工具是背簍(當?shù)胤Q“花背”),有時是“戧(qìang)背”配“打杵子”。山上住戶還不少,常邀到一起“下河”(因為鎮(zhèn)上在河邊,山上的住戶到鎮(zhèn)上去常說下河去),每個人背上都背著背簍,還真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世界的呢?
也許是這種家境,父親對我們是格外的嚴格,甚至有一些苛刻。一次下雨天,心情不好的父親還強迫我去學打草鞋,我一氣之下去請鄰居教我,生平有了一次打草鞋,一次穿草鞋的經(jīng)歷!稍不滿意就會招來父親聲嘶力竭的怒吼,甚至是一頓暴打,還時常召開家庭會議。特殊環(huán)境使我們很小就懂事,聽話,愛勞動,生活簡樸,學習認真,學習成績優(yōu)秀,成為方圓幾十里小孩的典范!
也許是大山這種特定環(huán)境,或許是有了老屋的特殊背親的特別教育,使得我始終都樸實憨厚,堅強,有恒心有毅力,始終積極上進,沒有張揚的個性!
這里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讓人刻骨銘心。雖然它沒給予我什么,但我卻擁有一切!這里讓我學會了許多,明白了許多,懂得了許多,承受了許多…這里讓我挑起了生活的責任,讓我背起了行囊向前邁進。
感謝你!老屋!我還會來看你的…
【本文作者:水坪鎮(zhèn)中心學校 盧德明。(公眾號:師說)】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