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的教育感悟:小議“掏心掏肺”
跟一個有著十多年教齡的老師談起學生管理的話題,這個老師感慨良多:現(xiàn)在的孩子,良心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你看咱們這些老師,拋家舍業(yè),廢寢忘食,連老人、孩子都顧不上,真是掏心掏肺地對待學生啊,怎么就換不來學生的一點感恩之心呢?
不錯,這個老師反映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殫精竭慮的付出,但很多時候?qū)W生并不領(lǐng)情,他們對老師的心血幾乎視而不見,難怪大家常常倍感失落。
但凡事就是這樣,我們抱怨環(huán)境不好,抱怨孩子的冷漠、麻木,除了徒增煩惱之外,無濟于事。還是立足于從自身努力,才可能改變這種局面。“掏心掏肺”不假,但為何無效?分析起來,不外乎這樣兩種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缺乏威信。親其師,信其道。你不是學生信賴的人,學生厭惡你的言行舉止,反感你處理問題的方式,或者對你的教學不屑一顧,甚至把你當成“瘟神”一樣,唯恐避之不及。如此情況下,即使你掏了心窩,學生也難免片面地認為你這屬于“假惺惺”的行為,當然不會被認可。這類教師在教師群體中并不少見。我見過一個老師,說話尖酸、刻薄,極盡侮辱之能事,整天在班里陰陽怪氣,不是諷刺,就是挖苦,背地里成為了“萬人恨”。這個老師做得其實很辛苦,每天起早貪黑,追著學生的屁股收作業(yè),判作業(yè),拉著學生一個一個地“過堂式”地背誦,搭進了自己很多的業(yè)余時間,可惜學生并不買賬:你連基本的人格都不尊重我們,談什么“掏心掏肺”?累,那也是活該!
第二個原因是教師“掏心掏肺”的方式不合學生的胃口。當教師自認為給學生的是愛,學生就該歡天喜地、感恩戴德地接受嗎?未必。一個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不講衛(wèi)生,習慣很不好,她非常關(guān)切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說:××同學,要養(yǎng)成洗澡的習慣啊,不然身上會很臭的,既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招同學們煩啊!這個老師像“慈母”一般,語氣可謂非常柔和,她也是真的出于對這個孩子的關(guān)心??墒墙Y(jié)果呢?換來的是該生當場對老師的怒目而視,讓老師下不來臺。為什么會這樣?這個老師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把一個青春期的男孩兒渴望在女生面前保持“白馬王子”形象的夢想無情擊碎,這種不恰當?shù)?ldquo;掏心掏肺”得到的是仇視和敵對也就不奇怪了。這就像吃東西一樣,老師自認為“紅燒肉”最香,就拼命塞到學生嘴里,自以為是對學生好,殊不知,有的學生偏偏喜歡的是“小蔥拌豆腐”,這樣將“好意”強加于人,換來的很可能就是學生的“消化不良”。
教育是心靈對接的工作。既然是“對接”,就得雙方能對準“茬口”,否則,雙方需求之路打不通,所有的情感、經(jīng)驗、啟發(fā)等“活色生香”的東西,都無法順利傳遞到學生的內(nèi)心。因此,充分尊重學生需求,按照他們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來施以教育,不逆勢而上,不“針尖對麥芒”,學生就會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掏心掏肺”。這就需要教師打破慣常思維,改變以“我的認識”為主的做法,而改以“學生”為主。這就是說,“掏心掏肺”也是需要技巧的。否則,很容易遭到“熱臉貼上冷屁股”的境遇。
當然,即使“掏心掏肺”暫時沒有收到效果也沒關(guān)系。在適當調(diào)整我們給與學生愛的方式的同時,也要放平心態(tài),只要教師一心向善、向真、向美,“掏心掏肺”遲早會產(chǎn)生效益,只不過換一個時間和空間罷了。
這正應了那句話,“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在塑造人的心靈問題上,
【本文作者:王福強(微信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渴望“立竿見影”,本來就未必科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