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泰戈爾詩選》有感之二:家庭
“我是從哪兒來的,你,在哪兒把我撿起來的?”“你曾被我當作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寶貝。”親愛的拉比,在你的字里行間,我深深地感到:母親的這種愛不但在話語里,表情里,還深深地蘊藏在母親的血肉中、靈魂里,甚至生命中。
我很慶幸,我們有相似的童年,初冬的早晨,屋外還是一片漆黑,我能夠聽見窗外公雞此起彼伏的叫聲,還有大掃帚掠過地面的唰唰聲,媽媽會坐在窗前讀《十萬個為什么》,正如你的母親在窗前讀《羅摩衍那》一樣。她會摸著我的頭,輕笑著對我說:“寶貝,等媽媽讀完了這本書,媽媽就能告訴你今年除夕夜我們點幾盞水燈;煙花讓不讓你和弟弟來放;奶奶爺爺?shù)募t包里有多少錢。”正在廚房里煮飯的爸爸,我永遠都覺得我的爸爸能跟老虎打架,他寬厚的肩膀,粗壯的手臂會使我感到安心,他在廚房里用大手打蛋的情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我愛他并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孩子,我遵循他的意愿,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孩子。” 親愛的拉比,你曾遵照父兄的愿心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你生性自由,厭惡刻板的學校生活。你的夢想是從事文學工作,當你的父母知道了后,并沒有反對你,而是鼓勵幫助你,讓你有夢就追,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寫作。你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的強烈欲望,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你的這一切都離不開自小在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支持。
每每讀到這兒,我就會想起我的母親,我自幼喜歡學畫畫,媽媽也很高興,給我報了繪畫班,在我六年級時的一次比賽,我沒有得獎。突然的打擊讓我對畫畫喪失了信心,我本已經(jīng)做好了不學畫畫的打算,可第二天清晨,母親走了進來,手中拿著白紙和畫筆,她靜靜地走進我,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說:“孩子,不要忘了你最初的選擇。”
那時的我突然明白:我們的路上有對彼此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還有對社會的責任。原來每個人的路上都承載著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牽動著愛你的人焦灼的目光,家庭在我的生命旅途中,該是等待在背后最溫暖的過客,讓你知道自己還有他們。
本文作者:邵伊嫻(微信公眾號:語文的那些事)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