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學感悟:請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幼兒園教師教學感悟:請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關于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觀點和爭論層出不窮,但作為一線教師來講,我們需要從中尋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來落實我們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通常我們會將教學活動定位為“教是為了更自主的玩”。我們希望通過教學給予孩子一些支架,拓展一些經驗,積累一些方法,這樣,他們在自主游戲的過程可以更好的進行游戲的發(fā)展和推進,更好的促進自我的學習與發(fā)展。
對于教什么,或者換個說法是孩子們學什么,并不是個隨意的事。內容的選擇是個考驗教師的技術活,我們是否能夠想得明白為什么要給孩子們上這么一個集體教學活動。這個內容是否是孩子當下需要的經驗,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發(fā)展的支架,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依據,這個依據怎么得出,是通過觀察來判斷,還是結合指南和其他文獻尋找孩子當下發(fā)展的階段序列,都需要花上些功夫。
確定了教什么或是學什么,還不夠,還要考慮好內容量的問題,一個教學活動單位時間內,孩子對于這些內容是否能夠吃的下是需要來做些權衡的,我們希望給予孩子的支架也好,經驗方法也罷,與孩子現狀之間的距離有多少,孩子習得這些經驗方法或者支架的過程中需要碰到那些挑戰(zhàn)或困難等等。那么就需要根據實際考慮如何循序漸進的安排內容量的問題。因為量大容易導致孩子無法吸收和消化,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任何一種動作技能的習得都需要充分的練習,對于孩子來說,從0到1,即從不會到會是一個質的飛越,而從1到2到無窮,更多則是量的遞增,關鍵在于這個從0到1的過程,即能夠吸引孩子主動的參與學習,同時又不會產生畏懼感或緊張感,很多時候需要在量上做好把控。否則的話,我們就會常見到活動只是走流程而不走心。
關于怎么教或者怎么學,想來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從我的教學組織和平常觀課評課的經歷,覺得在教學活動中,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之外,更要關注孩子學習中的心理感受。因為心理感受往往會左右孩子活動后自主游戲的興趣,好的心理感受孩子自然會對活動或材料產生興趣,而不好的心理感受則無法讓孩子產生興趣,就向如今為什么很多人對體育不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曾經的體育經歷中沒有留下好的心理感受。所以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好的心理感受和體驗,需要我們來細細的思考一下。比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邀請孩子們來進行分享和展示,怎樣的狀態(tài)孩子才會主動踴躍的來進行分享和展示,孩子的分享和展示,我們如何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讓每個孩子獲得屬于他的成就感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于幼兒園的很多活動,我以為情感第一,喜歡自然會主動參與,主動參與的過程自然會獲取一定的發(fā)展。我們既需要孩子獲取支架或習得經驗和方法,更需要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終身習慣奠基。而要孩子產生興趣,就需要我們來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換位思考,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進而確定適宜的推進策略,而不僅僅單單是按照我們的思路和想法,按照既定的流程的去推進。
【本文作者:王彥】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