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
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3篇,希望能夠幫到你。
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跟大家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記在心。
早上好!轉眼間這個學期一半的時間已從我們身邊悄悄地溜走了。從我們懂事那一天起,從我們踏進幼兒園、學校這一天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就不斷地對我們進行尊老愛幼、文明禮儀教育。尊老愛幼是一種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應當提倡的,但是在我們的校園里,只聽到小部分的同學親切的向老師問好,我們許多同學與老師擦肩而過,沒有一聲招呼問好,甚至連看一眼都省略了;帶著滿腦子的疑惑向老師提問,在老師的耐心講解、解答后沒有言謝就走了。在這里我要問問同學們,尊敬教師是不是僅僅在于使老師在“教師節(jié)”那天才過得愉快呢?不是,我們應當把尊敬老師這一意識時刻保留在頭腦中,并且把這種意識溶于我們的每一言,每一行,在課堂上,你們專心致志的目光滲透著對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在校園里,你們文明的言語散發(fā)出對老師的尊重與敬仰。
在生活中,你們彬彬有禮的行為體現(xiàn)了老師的教導與培育。在大力倡導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首先提高的就是“明禮誠信”,明禮就是懂得文明禮儀,它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準則,是國民道德文化水平的體現(xiàn),我國很早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文明禮儀的例子舉不勝數(shù),要是我在這里舉我們身邊的例子,或許你們會說這太平凡了,那就拿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日本來說吧。在日本,禮儀是學生一定要學習的課程,青年在走上工作崗位時,還要接受禮儀訓練,從發(fā)型衣著,坐立姿勢,鞠躬角度,說話語氣,端茶給別人喝等都有規(guī)矩,對待長輩、上級更是要使用尊敬的語言和語氣,相比之下,我們的禮儀就簡單得多,同學們都能做到的,我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做到的,當你第一次跟老師打招呼時,心里或許會顫抖,當你第一次跟同學道歉的時候,不知如何開口,心里或許會犯愁,但那是使我們的環(huán)境更文明的理由啊,所以在這里我向大家提倡:文明禮儀,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謝謝大家!
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篇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語言美,春風化雨潤心田》。
說話文明,舉止文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如果能夠出口成章,滔滔不絕,語重心長又能催人奮發(fā),就不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品德素養(yǎng)。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體貼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深遠。三國時期,諸葛亮以他的《出師表》一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報效蜀國的赤誠之心和經天緯地的治國方略。然而,又有誰不被他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所感動呢 以致于它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的眾多美文之一。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夠傳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萬戶,就在于它語言的質樸和真切,既飽含了全國人民對鄧小平爺爺改革開放的肯定與擁護,也表達了特區(qū)人民對鄧小平爺爺?shù)臒o限崇敬和愛戴。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貌并非是個人生活的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尚的真實反映,是一個民族道德素質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標志。每個人從他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別人的愛撫、安慰、體諒、關懷和相互幫助,都渴望真誠友情和相互幫助。當我們快樂時,需要和別人分享,有痛苦煩惱時,需要向別人傾訴;有了困難時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樣在與人交往中,也需要寬容,虛懷若谷、容得下不同的意見,對人友愛、理解,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真誠地與人相處,與人為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時一聲‘你好’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陣陣溫潤的春風。同學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這些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友好、誠懇的態(tài)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給他人帶來愉快和諧,讓校園充滿愛的溫馨,讓文明禮貌之花在我們的校園競相綻放吧!
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篇3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jié)”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xiàn)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jié)”,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jié)”。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yè)、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里,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么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fā)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看完“學生關于文明禮儀主題演講稿”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