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內金的介紹_雞內金的功效作用
雞內金,中藥名。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內壁。殺雞后,取出雞肫,立即剝下內壁,洗凈,干燥。什么是雞內金?雞內金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雞內金的資料,歡迎閱讀。
雞內金的介紹
生理特性
本品為不規(guī)則卷片,厚約2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
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
入藥部位
動物的干燥沙囊內壁。
炮制方法
1、雞內金:洗凈,干燥。
2、炒雞內金:取凈雞內金,依燙法(藥物與熱砂同炒的一種炮制方法)炒至鼓起。
3、醋雞內金:取凈雞內金,依燙法(指藥物與熱砂同炒的一種炮制方法)炒至鼓起,噴醋,取出,干燥。
性味
甘,平。
歸經
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
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
主治
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
相關配伍
1、消渴引飲,日至一石者:菠根、雞內金等分,為末。米飲服一錢,日三。(《經驗方》)
2、一切口瘡:雞內金燒灰敷之,立效。(《活幼新書》)
3、陰頭疳蝕:雞內金(不落水)拭凈,新瓦焙脆,出火毒,為細末。先以米泔水洗瘡,乃搽之。亦治口疳。(《經驗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優(yōu)于煎劑。
禁忌
脾虛無積滯者慎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消酒積,同豆粉丸服。
2、《滇南本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3、《本經逢原》:治眼目障翳。
雞內金的功效作用
雞內金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丹雄雞項下。原名“肶胵里黃皮”。
別名:雞肫皮、雞胗皮、內金。
來源:為雉科家禽多種雞的干燥胃內壁皮層。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性狀鑒別:完整的內金呈曩狀。長寬約4厘米左右,壁厚約1~2毫米。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兩面均有棱溝交錯的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膠質樣,有光澤。商品多碎成不規(guī)則的裂片。氣微腥,味淡微苦。
以片大,完整,色黃,潔凈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胃激素、蛋白質,其中含多種氨基酸,如胱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并含膽綠素類物質。
功效與作用:消食積、止瀉痢遺溺。其原理為:
1、健胃。實驗證明,口服雞內金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胃運動加強,胃排空率加快。雞內金的催泌作用甚至強于肉粉。作用途徑似科
是雞內金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內,通過體液因素而興奮胃壁的神經肌肉裝置。
2、強壯、滋養(yǎng)、收斂(前人有為雞內金性澀)。
炮制:炒用或炒焦用。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理脾胃,消食,去積。
主治: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等癥。
臨床應用:1、治消化不良,尤其適宜于因消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納不佳、積滯脹悶、反胃、嘔吐、大便稀爛等。雞內金對消除各種消化不良的癥狀都有幫助,可減輕腹脹、腸內異常發(fā)酵、口臭、大便不成形等癥狀。常配麥芽、山楂、白術、陳皮等。
2、治小兒遺尿,或成人之小便頻數、夜尿、配桑螵蛸、龍骨、牡蠣、浮小麥等,方如內金湯。
3、治體虛遺精,尤其對肺結核患者之遺精有較好效果。用焙雞內金粉18g,分為6包,每天服2次,每次一包,清晨和臨星前開水送服。
4、試用于治療慢性肝炎,以焙雞內金粉15g,為一日量,分三次用蜜糖水沖服,以后浙增至每日量為30g共服兩月,有一定療效。
5、外用研未治皮膚病損。
使用注意:1、凡慢性痛和胃氣不足者用雞內金時宜炙用(焙用)。
2、粉蒸肉劑療養(yǎng)優(yōu)于煎劑。
用量:4.5~12g,大劑15~18g。
處方舉例:內金湯:炙雞內金9g(研末,沖)炙桑螵蛸4g,煅龍骨12g,煅牡蠣12g,浮小麥15g,炙甘草6g水煎服。
附:鴨內金因不易與胃壁分離,剝離時全部成碎片狀,棱溝皺紋較稀,暗綠色或褐色,表面較粗糙或有反油現象,一般認為內金也有消食去積作用,但效用不及雞內金。
看了雞內金的介紹的人還看了:
雞內金的介紹_雞內金的功效作用
上一篇:雞骨香的介紹_雞骨香的功效作用
下一篇:雞血藤的介紹_雞血藤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