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導聯(lián)位置分別是什么地方
心電圖導聯(lián)位置是醫(yī)護人員要清楚的!測試心電圖首選需要了解儀器放置的位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心電圖導聯(lián)位置的資料,供大家閱讀!
心電圖導聯(lián)位置
心臟是一個立體的結構,為了反應心臟不同面的電活動,在人體不同部位放置電極,以記錄和反應心臟的電活動。心臟電極的安放部位如下表。在行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時,通常只安放4個肢體導聯(lián)電極和V1~V66個胸前導聯(lián)電極,記錄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
兩兩電極之間或電極與中央電勢端之間組成一個個不同的導聯(lián),通過導聯(lián)線與心電圖機電流計的正負極相連,記錄心臟的電活動。兩個電極之間組成了雙極導聯(lián),一個導聯(lián)為正極,一個導聯(lián)為負極。雙極肢體導聯(lián)包括Ⅰ導聯(lián),Ⅱ導聯(lián)和Ⅲ導聯(lián);電極和中央電勢端之間構成了單極導聯(lián),此時探測電極為正極,中央電勢端為負極。avR、avL、avF、V1、V2、V3、V4、V5、和V6導聯(lián)均為單極導聯(lián)。由于avR、avL、avF遠離心臟,以中央電端為負極時記錄的電位差太小,因此負極為除探查電極以外的其他兩個肢體導聯(lián)的電位之和的均值。由于這樣記錄增加了avR、avL、avF導聯(lián)的電位,因此這些導聯(lián)也被稱為加壓單極肢體導聯(lián)。
心電圖各導聯(lián)名稱及正負極的構成
肢體導聯(lián)系統(tǒng)反映心臟電位投影在矢狀面情況。包括Ⅰ、Ⅱ、Ⅲ、avR、avL和avF導聯(lián)。胸前導聯(lián)系統(tǒng)反映心臟電位投影水平面情況包括:V1、V2、V3、V4、V5、V6導聯(lián)。進一步將這些導聯(lián)分組,以反應心臟不同部位的電活動。
中央電勢端:也稱威爾森中央電端,是通過一個電阻網(wǎng)絡將RA,LA,LL電極連接而產(chǎn)生的,代表了身體的平均電壓。這個電壓接近于極大值(即0)。
心電圖的應用
心電圖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查之一,應用廣泛。應用范圍包括:
1.記錄人體正常心臟的電活動。
2.幫助診斷心律失常。
3.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斷心肌梗死的部位。
4.診斷心臟擴大、肥厚。
5.判斷藥物或電解質情況對心臟的影響。
6.判斷人工心臟起搏狀況。
心電圖產(chǎn)生的原理
心肌細胞膜是半透膜,靜息狀態(tài)時,膜外排列一定數(shù)量帶正電荷的陽離子,膜內(nèi)排列相同數(shù)量帶負電荷的陰離子,膜外電位高于膜內(nèi),稱為極化狀態(tài)。靜息狀態(tài)下,由于心臟各部位心肌細胞都處于極化狀態(tài),沒有電位差,電流記錄儀描記的電位曲線平直,即為體表心電圖的等電位線。心肌細胞在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時,細胞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大量陽離子短時間內(nèi)涌入膜內(nèi),使膜內(nèi)電位由負變正,這個過程稱為除極。
對整體心臟來說,心肌細胞從心內(nèi)膜向心外膜順序除極過程中的電位變化,由電流記錄儀描記的電位曲線稱為除極波,即體表心電圖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細胞除極完成后,細胞膜又排出大量陽離子,使膜內(nèi)電位由正變負,恢復到原來的極化狀態(tài),此過程由心外膜向心內(nèi)膜進行,稱為復極。同樣心肌細胞復極過程中的電位變化,由電流記錄儀描記出稱為復極波。由于復極過程相對緩慢,復極波較除極波低。心房的復極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極波中,體表心電圖不易辨認。心室的復極波在體表心電圖上表現(xiàn)為T波。整個心肌細胞全部復極后,再次恢復極化狀態(tài),各部位心肌細胞間沒有電位差,體表心電圖記錄到等電位線。
心電圖各波及波段的組成
1.P波
正常心臟的電激動從竇房結開始。由于竇房結位于右心房與上腔靜脈的交界處,所以竇房結的激動首先傳導到右心房,通過房間束傳到左心房,形成心電圖上的P波。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動,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動,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動。P波時限為0.12秒,高度為0.25mv。當心房擴大,兩房間傳導出現(xiàn)異常時,P波可表現(xiàn)為高尖或雙峰的P波。
2.PR間期
激動沿前中后結間束傳導到房室結。由于房室結傳導速度緩慢,形成了心電圖上的PR 段,也稱PR間期。正常PR間期在0.12~0.20秒。當心房到心室的傳導出現(xiàn)阻滯,則表現(xiàn)為PR間期的延長或P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
3.QRS波群
激動向下經(jīng)希氏束、左右束枝同步激動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極,激動時限小于0.11秒。當出現(xiàn)心臟左右束枝的傳導阻滯、心室擴大或肥厚等情況時,QRS波群出現(xiàn)增寬、變形和時限延長。
4.J點
QRS波結束,ST段開始的交點。代表心室肌細胞全部除極完畢。
5.ST段
心室肌全部除極完成,復極尚未開始的一段時間。此時各部位的心室肌都處于除極狀態(tài),細胞之間并沒有電位差。因此正常情況下ST段應處于等電位線上。當某部位的心肌出現(xiàn)缺血或壞死的表現(xiàn),心室在除極完畢后仍存在電位差,此時表現(xiàn)為心電圖上ST段發(fā)生偏移。
6.T波
之后的T波代表了心室的復極。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導聯(lián),T波應與QRS主波方向相同。心電圖上T波的改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心肌缺血時可表現(xiàn)為T波低平倒置。T波的高聳可見于高血鉀、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等。
7.U波
某些導聯(lián)上T波之后可見U波,目前認為與心室的復極有關。
8.QT間期
代表了心室從除極到復極的時間。正常QT間期為0.44秒。由于QT間期受心率的影響,因此引入了矯正的QT間期(QTC)的概念。其中一種計算方法為QTc=QT/√RR。QT間期的延長往往與惡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相關。
心電向量軸
心電軸的測量方法主要包括目測法、作圖法和查表法 。下表是應用目測法評估心電軸的方向。心臟是一個立體的結構,由無數(shù)心肌細胞組成。心臟在除極與復極過程中會產(chǎn)生很多不同方向電偶向量。把不同方向的電偶向量綜合成一個向量,構成整個心臟的綜合心電向量。心臟向量是一個立體的,有額面、矢狀面和水平面的分向量。臨床上常用的是心室除極過程中投影在額狀面上的分向量的方向。幫助判斷心臟電活動是否正常。
額面電軸采用六軸系統(tǒng)。坐標采用±180°的角度標志,以左側為0°,順鐘向的角度為正,逆鐘向者為負。每個導聯(lián)從中心點被分為正負兩半,每個相鄰導聯(lián)間的夾角為30°。如果QRS波額面電軸落在0~+90°為電軸正常;0~-30°為電軸輕度左偏;-30°~-90°為電軸明顯左偏;+90°~+180°為電軸右偏;+180°~+270°電軸極度右偏。
猜你感興趣:
1.電除顫操作流程
2.半夜心絞痛的原因
心電圖導聯(lián)位置分別是什么地方
上一篇:心電圖是什么_心電圖有什么用
下一篇:心電圖怎么看_怎么看懂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