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吃什么中藥調理 治療痛經的中藥處方 調理痛經的中藥秘方
痛經、月經不調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許多女性為此苦惱不已。小編整理了調理痛經的中藥秘方,歡迎閱讀!
調理痛經的中藥秘方
1、益母草
益母草是歷代醫(yī)家作為治療女性痛經的草藥,對于治療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有顯著的療效。益母草味性辛苦,微寒,具有活血調經,去淤血,抗凝血,止痛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還能美容養(yǎng)顏,減輕子宮痙攣所帶來的痛經,增加子宮興奮。
推薦調經配方:上湯益母草
配方:益母草,皮蛋,枸杞,磨菇(想要更加鮮美可加入一定量的肉碎)。
功效:用上湯的煮法,不僅可以減少益母草本身的苦味,還能讓益母草的藥物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具有松弛子宮痙攣狀態(tài),減輕痛經,散淤血,益腎活血。
2、當歸
當歸性味甘辛,微苦,有濃郁香氣,外呈黃棕色。當歸的養(yǎng)生功效歷來受到醫(yī)學的關注,它主要的作用是補血活血,調理月經,止痛化瘀,潤腸通道。還可以根據(jù)子宮的狀態(tài)對子宮進行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減輕子宮不正產狀態(tài)帶來的經痛。當歸有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并能起到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推薦調經配方:四物湯
配方:當歸10克,熟地黃12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做法: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
功效:補血活血,祛瘀止痛,能有效治療痛經,血虛,經閉,貧血等癥狀,對于月經不調者,閉經痛經者有突出療效。
3、郁金
郁金為姜科植物的中藥,味性辛苦,微寒,具有行氣化瘀,活血,治療痛經,月經不調,刺痛等功效。還能清漆化痰,降氣降火,清熱涼血。
推薦配方:郁金配香附
功效:活血止痛,行氣活血,香附能理氣血,調經止痛,兩者搭配,止痛效果更強,還能疏肝解郁,緩急止痛。
4、艾草
艾草是一種能做藥用和食物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辛苦,是傳統(tǒng)的婦科重要用藥。艾草能有效的治療經寒不調,痛經,不孕等癥,具有止冷痛,抗凝血,理氣血,溫經脈,止血散寒的作用。現(xiàn)代醫(yī)院表明艾草還是一種有效廣譜的抗病毒藥材。
推薦調經配方:艾草煮雞蛋
配方:艾葉10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
做法:將洗干凈的艾葉加水煮成汁,雞蛋另外煮熟去皮,然后放進艾葉汁中,加入紅糖再煮10分鐘。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調經活血,能有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月經量多,經期乏力能癥狀。
痛經要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
有許多會痛經的女性朋友多是因為子宮為寒性,在平時就要特別注意保暖。夏天坐在空調房的時候,要披一件長袖外套,保護身體不受涼。
2、少吃生冷食物。
跟腸胃怕冷一樣,經常吃冷飲,也會對子宮造成傷害,因此千萬不要貪吃冰淇淋,貪喝冰飲。在這個特殊時期應當盡量少食,以免經血淤積體內,造成疼痛難忍。
3、多食用溫性的食物。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經期前后喝紅糖姜茶,喝下去之后不僅全身舒服,子宮也得到了溫暖,有利于經血順暢流出。
4、注意補血。
經血的流失會讓一些女性出現(xiàn)貧血,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因此在來潮之前,多吃一些富含鐵元素的食品,如動物的肝臟、櫻桃、牡蠣。鐵是人體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補充適量的鐵幫助促進血液的生成,避免經期出現(xiàn)貧血的癥狀。
5、除了身體上的調理之外,也同樣要注意對心理的調節(jié)。
精神過度緊張,情緒焦慮急躁,都是容易誘發(fā)或加重痛經的因素。要正確認識痛經發(fā)生的原因,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
中醫(yī)治療痛經偏方
當歸白芍治痛經
【功能主治】主治痛經。
【偏方組成】當歸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靈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懷牛膝、川芎各12克,吳茱萸、肉桂、澤蘭、紅花、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每次于月經前5天開始用藥,服至月經來潮時停服。連續(xù)服2~3個月經周期。
【病例驗證】用本方治療痛經患者140例,其中治愈135例,顯效4例,無效1例。
溫經散寒湯治痛經
【功能主治】溫經化瘀,散寒止痛。經前或經時小腹擰痛或抽痛,涼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偏方組成】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紫石英20克,五靈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蘆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葉6克。
【用法用量】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加減】本方適宜于寒濕搏于沖任所致痛經。如受寒重者,可加吳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紅花之類。
【病例驗證】崔某,女,19 歲。暑月經行,不避生冷瓜果,寒濕傷中,凝滯胞脈,故經行腹痛,連及脘腹,泛噦干嘔;經期延后,挾有紫黑血塊,淋漓七、八日始凈;舌質淡、苔白滑、舌尖邊有紫黯瘀黑,脈沉弦。綜合脈癥,乃中州寒濕,影響胞脈所致的經遲痛經。應師法溫經散寒湯之義。治宜溫中、活血、通經: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吳茱萸3克、小茴香6克、當歸、川芎各9克、生蒲黃(包煎)9克、五靈脂9克、陳皮、白術、法半夏各9克、服三劑后,疼痛大減,經色轉紅,血塊消失,藥已中的,守方再服三劑。服后月經凈,精神好轉,食欲漸馨。囑服艾附暖宮丸善后。按:暑月貪涼,寒濕傷中,中陽不振,濁陰用事,當血液下注血海,暗隨其下,停滯胞脈,經行之時,乘機內發(fā),而成經遲痛經之癥,今取高良姜、制香附、吳茱萸、小茴香等溫中行氣,當歸、川芎、失笑散等活血通絡,故收立竿見影之效。
丹參芍藥湯治痛經
【功能主治】蛻膜樣痛經,癥屬寒凝胞宮、瘀阻不通,不通則痛。
【偏方組成】丹參、赤芍、烏藥、香附、五靈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術各10克,吳茱萸3克,肉桂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病例驗證】白某,女,20 歲,未婚。自15歲月經初潮起,每次行經小腹部呈持續(xù)性劇痛,甚則肢冷汗出,泛惡嘔吐,小腹腰背涼感,喜按喜暖,經期準,經量多,色紫有血塊或如爛肉樣片狀物排出(曾作病理切片診斷為大片內膜組織),血塊排出后痛減,血量亦漸減少,舌紅有紫氣,脈細弦?,F(xiàn)月經將臨,治當溫經通絡,活血化瘀。脫膜散加味主之,服上藥7劑后月經來潮,量較前減少,腹痛明顯好轉未嘔吐。以后每于經前服上方,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痛經告愈。
柴胡通經湯治痛經
【功能主治】主治痛經。
【偏方組成】柴胡10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郁金1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元胡15克,小茴香6克,烏藥12克,益母草15克,丹參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早晚服下。于經前5天開始服藥,6劑為1療程。連續(xù)服用3個月經周期。
【病例驗證】謝某,女,27 歲。未婚,有痛經史8年,14歲月經初潮,每次月經來潮前小腹脹痛,時輕時重,劇痛時不能站立,臥床翻滾,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惡心嘔吐,不欲進食,月經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塊,胸肋及兩乳房作脹,煩躁,舌質紫黯,邊有瘀點,苔薄白,脈沉弦。屢服西藥治療無效,現(xiàn)月經來潮,上癥復現(xiàn)。辨證為氣滯血瘀痛經,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方用通經湯加蒲黃、五靈脂各9克,附子、艾葉各6克,橘核12克。服藥3劑,諸癥減輕。下次月經前守方服5劑,痊愈,諸癥消失。經隨訪,至今未再復發(fā)。
當歸赤芍治痛經
【功能主治】清熱消腫,行瘀止痛。主治痛經。屬熱性者經行腹痛,往往于經行第一天腹痛甚劇,或見血塊落下則痛減,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shù)。
【偏方組成】當歸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紅藤30克,敗醬草20克,金鈴子10克,炒五靈脂12克,炙乳沒各5克。
【用法用量】先將上藥用清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加減】證見膜樣痛經,腹痛劇烈兼見嘔吐者,加服輔助方:川連5克、川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細末,分成5包,每日1包,分2次沖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遙丸,每服6克、日服2次。
【病例驗證】楊某,女,29歲。痛經久而不愈,腹痛痛于臍下小腹部,來潮第一天腹痛甚劇,及至發(fā)現(xiàn)膜樣脫落前又見一陣劇痛,繼而血塊落下則痛減,舌質紅,脈弦,確診為熱性痛經。于經行前以上方服7劑,服用兩個月后,痛經減輕。服用3個月后,痛經病愈。
看了“調理痛經的中藥秘方”的人還看了:
1.痛經吃什么水果
3.調經藥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