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地震怎么辦 地震逃生急救知識
保持鎮(zhèn)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人并非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從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下面學習啦網(wǎng)要分享給你的是地震逃生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地震逃生知識
強震躲過去后,在高樓如何逃生,以避免余震的沖擊。
一般主震過后,高樓扛住了主震的沖擊波后,這時應該盡量逃出高樓,余震一般有幾次到數(shù)百次不等。如果高樓躲過了主震后,接下來的余震未必經(jīng)得起。
遇到主震時,躲在堅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前提是非常堅固的家具)這個時候,如果你覺得家具不足夠堅固,那么就躲在較為堅固和剛硬的家居旁邊,不要躲在內(nèi)部,只能在旁邊。強震中,天花板一般會倒塌。如果躲在不太堅固的家具中,那么家具倒塌是遲早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只有躲在非常堅固的地方中,靠近水源,避免火源。
如果以低姿勢躲在較為堅固的家居中,家居可以為我們先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我們可以得到足夠的生存空間。
如果你在停車場,如果你離出口很近(5米距離內(nèi)),那么你要做的是用吃奶的勁往出口逃。而不是用汽車逃生。在日本地震手冊中,停車場是地震非常危險的地方。很多人可能在汽車中活活壓著。如果你遠離出口,那么請在汽車比較多的兩車之間的縫隙中低姿勢呆著。以低姿勢呆在車旁有助于提高存活的幾率。掉落的天花板壓在車上,不至于直接撞擊人體,可以形成一款生存空間。
以上都是通過主震中的避震措施,一般主震持續(xù)20秒后到30秒后,接下來是可怕的余震。
因此專家告誡,室內(nèi)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nèi)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nèi)跑出去。
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wǎng)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nèi)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采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墻的位置有利于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wèi)生間處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墻為薄板墻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nèi)。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筑物的內(nèi)側位置,盡量靠近外墻,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lián)系,除用手機聯(lián)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地震時的小常識
1.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2.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3.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4.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qū),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在樓區(qū)時,根據(jù)情況,進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5.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6.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qū)域禁止行駛,間接剎車。而且要緩慢行駛,地震過后,一般會有交通警察在出口處引導車輛。
7.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地震中,遠離山體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海邊附近,遠離海邊并且打開收音機,一般海嘯會有警告。
8.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9.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發(fā)生地震的時候,隨手帶上(不要尋找)(1)飲用水 (2)食品 (3)急救醫(yī)藥品 (4)便攜式收音機(手機)、手電筒 (5)現(xiàn)金(少量) (6)毛巾、手紙等。主要的是隨后帶上需要的東西。
看了地震逃生急救知識的還看了:
1.逃生急救常識
2.地震火災逃生知識
3.英語地震逃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