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草藥之卜芥
卜芥別名老虎耳、尖尾芋(《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獨腳蓮、觀音蓮、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藥》).味辛;微苦;性寒;大毒.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知識,歡迎閱讀!
卜芥的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還含有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er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膊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另外,還含有草酸鈣(calcium oxalate)和皂毒甙(sapotoxin)。
卜芥的臨床應(yīng)用
?、僦委熴^端螺旋體病
用鮮卜芥塊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鹽少許炒干,加水1000毫升,煎成250毫升,為1天量,2次分服?;蛴貌方娓善庸ぶ瞥山嗥?,每片相當(dāng)于生藥11克,成人每天9~12片,3次分服。兒童酌減,服至痊愈為止。治療103例,治愈率93.20%。除對肺出血型療效較差外,其他類型體溫平均2.2天恢復(fù)正常。在治程中,僅少數(shù)患者有惡心、嘔吐、喉頭發(fā)癢等副作用,如加適量食鹽處理和延長煎藥時間(2小時以上),可以大大減少毒性和副作用。
?、谥委煻旧咭?/p>
用卜芥塊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許食鹽,共炒黃焙干,研成末,裝入膠囊(每粒3分),或制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膠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時服1次,連服8次后改為每小時服1次。以后視病情逐漸延長給藥時間,每隔2~4小時服1次,直至癥狀消失。小兒劑量酌減。治療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經(jīng)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銀環(huán)蛇咬傷達(dá)9小時入院搶救無效外,其余99例痊愈。服藥最短時間為3天,總量為10.8克;最長時間為34天,總量達(dá)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癥狀嚴(yán)重,采取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卜芥對血液循環(huán)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經(jīng)毒型的蛇咬傷均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五步蛇(聾婆蛇)、小眼鏡蛇、竹葉青蛇咬傷患者療效顯著。在上述臨床應(yīng)用基礎(chǔ)上,每次劑量曾提高為成人8片,小兒4片,未見毒性反應(yīng)。
?、垲A(yù)防稻田皮炎
用卜芥20斤捶爛,與石灰5斤混勻,加水浸過藥面,3天后過濾去渣,在下田前用藥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卜芥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
生品有大毒,禁作內(nèi)服。內(nèi)服需經(jīng)炮制且不可過量。外用宜慎,因本呂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癥狀:皮膚接觸汁液發(fā)生瘙癢;眼與莖液接觸引起失明。誤食莖或葉引起舌喉發(fā)癢、腫脹,流涎,腸、胃灼痛,惡心,嘔吐,腹瀉,出汗,驚厥,嚴(yán)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亡。
【不良反應(yīng)機(jī)制】芥含皂苷毒,根莖毒性較大,對胃腸道有強(qiáng)烈的刺激,可致呼吸中樞和心臟麻痹,嚴(yán)重時引起窒息或心臟麻痹致死,其液汁對皮膚有腐蝕作用。
【不良反應(yīng)】主要為毒性反應(yīng),臨床表現(xiàn)為舌、咽、喉發(fā)癢、腫脹,流涎、舌麻、胃腸灼痛、惡心、嘔吐、腹瀉、出汗、驚厥、窒息、心律不齊,心臟麻痹致死。皮膚接觸后,可引起瘙癢、腫痛或起皰疹,眼睛接觸導(dǎo)致失明。
【治療與解救】
(1)服用過量中毒者:用10%醋酸或醋洗胃,繼服藥用炭;靜脈輸液或飲大量糖水。
(2)對癥治療。
(3)中藥治療:
1)崗梅根250g,水煎服;生甘草15g、生姜30g,水煎服。
2)黑醋或白醋50~100ml加生姜汁少許,共煮,內(nèi)服一半,含漱一半。
(4)皮膚中毒可用稀醋沖洗,熱敷。
(5)眼受污染可用3%硼酸水反復(fù)沖洗,再點氯霉素眼藥水。
卜芥中毒相關(guān)文章:
7.春季的飲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