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對于高中生來說,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試。其中政治學科的復習,需要學生們掌握好每個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高中政治高考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僅供參考。
高中政治必考知識點匯總
關于核心的說法:
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xù)性消費。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的觀點(也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關于(產生)生存和發(fā)展的說法:
人類社會產生和存在(或說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文化多樣性
關于關鍵的說法:
監(jiān)督政府權力的行使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們解決矛盾(問題)的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于屬性的說法:
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可說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還可以說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共有屬性、特有屬性、社會屬性)
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爭性。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區(qū)別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關于特點的說法: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
關于前提、基礎的說法:
實行對外開放,發(fā)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是——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
我國政黨制度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
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文化多樣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于標志的說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衡量一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國內生產總值即GDP。
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也可以說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
區(qū)別有權威與無權威政府的根本標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地認可和服從。
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文化遺產。
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科學技術。(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長期處于世界前列。)
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的標志——印刷術的推廣。
展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標志——傳統(tǒng)建筑(也被稱為凝固的藝術)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文字的發(fā)明。(區(qū)別: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關于實質的說法: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文化發(fā)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chuàng)新
發(fā)展的實質——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關于決定的說法:
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辯證法的精神實質——革命的、批判的、創(chuàng)新的。
關于宗旨的說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宗旨是——人民當家作主。
我國政府的工作宗旨——為人民服務。
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聯(lián)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fā)展。
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我國的獨立的主權(這也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關于本質的說法: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紙幣的本質是價值符號。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關于靈魂的說法:
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主權(還可說是國家統(tǒng)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精神(還可說是維系中華種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于根本的說法: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關于主題的說法:
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fā)展。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
關于相對絕對、有無條件的說法:
運動是永恒、絕對、無條件的。
矛盾雙方的對立是絕對、無條件的。
關于相對、具體、有條件的: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靜止是暫時、相對、有條件的。
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相對、有條件的(包括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都是相對、有條件的)
真理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關于精神火炬的說法:
民族精神的火炬——傳統(tǒng)文藝(或說文學藝術)
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中華民族精神。
關于原則的說法:
WTO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我國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原則(最重要特點)——民主集中制。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注意區(qū)分民族區(qū)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發(fā)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必須遵循的原則——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關于方針的說法:
發(fā)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要堅持的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關于治本之策的說法:
規(guī)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會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關于戰(zhàn)略的說法:
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zhàn)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關于政治制度的說法: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又稱“政體”)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我國政黨制度)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也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關于基本要求的說法:
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要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tài)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關于集中表現的說法: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集中表現在——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物質性上
關于基本國策、(政策)的說法:
促進社會統(tǒng)一的基本國策——一國兩制
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
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
高中政治的學習技巧
一、大膽質疑,培養(yǎng)自己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人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源頭。加強自身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后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后收”。
三、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fā)展脈絡
如果知識是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同學們要去發(fā)現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么,后講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講怎么樣。
四、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
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關鍵詞則是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同學們要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某些“閃光詞”即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五、簡要概括,把課本由厚變薄
同學們可以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上葘σ还?jié)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fā)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
六、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同學們自學完一框、一節(jié)或一課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寫出眉批,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自己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高中政治答題技巧
“反映類”主觀題
【題型特點】:“反映型”的設問,一般來說所給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圖表式的,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變化.
【解題技巧】:不管是哪一種設問的情況,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說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明。做這類題關鍵是對材料所給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點法。
“為什么(原因)類”主觀題
【題型特點】:此類一般設問以“為什么說”,“為什么要”等形式呈現
【解題技巧】:具體有三種方案:
第一種:從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開。必然性亦可理解為緊迫性,也就是應客觀規(guī)律、時代背景而生的產物,是為了解決現狀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現實意義。
第二種:從為什么要、為什么能的角度展開。一定要緊扣題意且聯(lián)系教材知識來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時還要分析能夠這么做的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
第三種:從政治、經濟或文化、歷史或現實,內因與外因等角度展開,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應由近及遠,由直接到間接,先經濟后政治有次序,有條理地展開說明。
“怎么辦(對策)類”主觀題
【題型特點】:此類題的設問一般來講都是給出了確定的主體,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yè)、消費者和個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
【解題技巧】:解答此類題目時,可采用定點法,同題型一。
凡是經濟學中見到如何經營類題時,應想到:
(1)市場:面向市場進行產業(yè)、產品結構調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遵循價值規(guī)律,將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進行優(yōu)化合理配置。
(2)科技:貫徹科教興國戰(zhàn)略,運用高新技術;
(3)管理:加強管理,貫徹人才強國戰(zhàn)略
(4)素質: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的素質;
(5)效益: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產出,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yè)化之路。
(6)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與信譽,創(chuàng)立品牌,生產優(yōu)質無公害商品,沖破國際“綠色壁壘”
(7)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企業(yè)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運用政治學知識回答如何做,一般會從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兩個角度來回答,但具體的又可以從黨、國家機關、公民角度回答:
從國家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履行國家職能和堅持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方面回答
從黨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黨的領導方式和黨的建設角度回答;
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的處理角度回答。
從哲學角度回答怎樣做的問題,一般要側重于方法論,原理不用過多表述,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要體現哲學的思想與方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