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一年級語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教好一年級語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大全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但小學生又是各科打基礎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下面小編帶來的教好一年級語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
教好一年級語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一、引導學生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小學生必須打實扎牢的,這關系到以后學生的寫作、閱讀的能力,是學生以后創(chuàng)新的基礎。但是小學一年級剛剛進入學習生涯,學習的識字量很大,學生學的快,忘得也快。因此,要引導學生有效的識字、寫字。
教好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方法
(1)歸類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漢字的“造型”都很有規(guī)律可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引導學生對相似的文字進行歸類,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和效率。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1》中,要認識的字“淋、灑、滴、油、澡”,要學生進行觀察,然后進行回答、討論。有的學生回答的還是很好的:“這些字都是三點水偏旁,都與水有關”,“要記住這些字先記住偏旁是三點水,再記住另一邊,都和水有關”等?!蹲R字4》中,要認識的字“蚯、蚓、螞、蟻、蝴、蝶”等字都是形聲字,都是“蟲”字旁,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字的規(guī)律,總結出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拓展課外知識,要學生寫出自己認識的和這些字相似的字,板書在黑板上,供大家學習。這個教學過程,學生不僅學習掌握了課本上的生字,也學習到了一些課外的生字生詞,拓寬了識字面。
在學習“清、請、精、情、晴、蜻、倩、睛”,可以變成順口溜的形式,“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濃;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有蟲是蜻蜓,有米有精神”。這樣善于學生記住字詞,經常讀背,加深生字的印象。
這種歸類識字法,有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可以有效的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考、領悟能力,一舉多得。
(2)規(guī)范寫字,重質不重量
寫字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正確的寫字、規(guī)范的寫字,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提高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把寫字與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書寫質量”包括:是否正確,是否規(guī)范,寫字習慣。
許多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先很多學生的字十分的潦草,歪歪斜斜,,寫字要做到的“規(guī)范、端正、整潔”根本看不到。給學生批閱作業(yè)、試卷,“難度”提高了,因為不知道他這個字到底是怎么寫出來的,雖然字形正確,但是筆畫規(guī)范是錯誤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當堂指導、當堂書寫、當堂反饋”,保證課堂上的指導時間,書寫時間。
首先,教師要重視起來筆畫的教學,完善自己的不足,避免在課堂上給寫手錯誤的指導,學生的對任何事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深刻,第一次出了錯,以后就很難糾正過來。如在學習“點畫”的寫法的時候,要學生“會看、會畫、會寫、會讀”,也就是會勾畫字體的外形結構,明白字體的寫作軌跡,會說出寫字的過程,會完整的手筆。要學生多臨摹字帖,現(xiàn)在都有賣寫字帖的,要學生每天完成2-3頁的寫字,寫完后自己在練習本上在進行臨摹,多寫多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要規(guī)范學生在田字本上的寫字,引導學生觀察、學習字體的結構,上下結構的應該注意些什么啊,左右結構的應該怎樣書寫啊,一定要讓學生明白、理解、消化。
二、教師上課前要充分的備課,備好課
良好的備課是一節(jié)開課程的開端,備課分為“有形備課”和“無形備課”兩種?!坝行蝹湔n”就是指課前的教案文本,課程學習的卡片、圖畫、模具、課件等;“無形備課”指的是教師自身素質,文化底蘊等的提高。
在學習五單元第二課時,我提前準備了一個謎語:“一天,小丁出了個謎語給小東,、小明、小紅猜:言來互相尊重(打一字)。小明笑了笑,假裝猜不出來,也出一謎語:心至令人感動(打一字)。小丁猜不著,問小東,小東也出一謎語:日出萬里無云(打一字)。小東就更摸不著頭腦了,又問小紅,小紅也出一謎語:水到純潔透明(打一字)。四人互相看看,哈哈大笑,我們出的是同一個字。”老師猜不出來,下面的小朋友有沒有能猜出來的呢?
調動同學的興致,要學生開動腦筋,討論答案。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爭強好勝,針對這一特點,這個備課設計,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果。
三、教師要進行適宜的指導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庇纱丝梢钥闯觯處煹闹饕熑尾皇侨P的灌輸學生知識,而是在講解知識點后,引導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摸索,把課堂交給學生自己,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這樣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就增大了對教師的要求,需要教師不停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學習學習中充當引領者,促進者,學會傾聽學生的問題,想發(fā),并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成為領路人,而不是幫助學生走路。
比如在朗讀方面,往往教師會設計多種方式來進行,“分段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杜,領讀,范讀”等,但是這些也需要教師正確的引領和指導。如果只是盲目的要學生讀課文,想出再多的方法也不會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讓這種朗讀不止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是經過這種形式,要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個句子,運用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語調進行閱讀,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會不近相同,傳遞的感情也會有微妙的變化。
引導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
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fā)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漢字的字形雖然繁簡難易不同,但是識記字形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方法。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字經驗,我們也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學生看到生字,就會調用已有的信息,將生字與熟字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記憶了。
于是,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語文中的記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此時,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識字方法,學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說出”“減法”“換法”。至于有的獨體字,則引導學生說出“筆順法”,稍難的字則是幾種方法的“合法”。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對照生字,進行檢驗。學生運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識記方法,記起生字來,簡單有效,學習生字也可以變得輕松自如,學生情緒高漲。這樣,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歷了艱辛的腦力創(chuàng)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