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括號在高考歷史解題中的作用與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
論括號在高考歷史解題中的作用與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
高中的歷史知識點繁多,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除了付出辛勤的汗水之外,還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小編在這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論括號在高考歷史解題中的作用
清朝末年,掌握朝政大權的慈禧太后讓一位書法家題扇。那書法家寫了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笨墒牵捎跁乙粫r疏忽,題詩時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看后大怒,認為是故意欺她沒有學識,要把那個書法家問成死罪。那個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說:“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詞。”隨后當場重新斷句并吟誦道:“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贝褥牶?,無言以對,只好賜給書法家銀子。危急時刻,這位書法家妙用標點,保住了自身性命。其實,標點符號除了可以保命外,在高考歷史中還可以巧妙解題!接下來這一講歷史羅就先從括號說起。
一、解釋作用
1.(2013年全國卷1·27)1688年,英國議會迎立荷蘭之爭威廉為國王,并擁立他的妻子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為女王,目的是
A.加強英國與荷蘭的友好關系 B.否定王位世襲男性優(yōu)先原則
C.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 D.為光榮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材料中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括號即表示解釋的作用,詹姆士二世光榮革命前的國王,1688年光榮革命,趕走詹姆士二世后擁立其女兒瑪麗為女王,體現了光榮革命對英國君主世襲制傳統(tǒng)的尊重,顯示了光榮革命的合法性,故D項符合題意。
參考答案:D
2.(2015年全國卷2·25)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解析】材料中二千石(郡太守),括號即表示解釋的作用,漢宣帝說能夠與他一同統(tǒng)治天下的人只有優(yōu)秀的郡太守。這說明漢宣帝對待地方問題的重視,再根據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視這個問題,說明地方的穩(wěn)定對于國家的統(tǒng)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參考答案:A
二、強調作用
3.(2010年全國卷1·13)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議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边@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開始普及 B.書籍出版業(yè)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與契丹關系緊張 D.文化傳播方式影響政府管理
【解析】材料中(請),括號起到強調的作用?!敖窈笕缬胁唤浌偎驹斄睿械裼∥募?,并不得貨賣”可知當時宋朝政府并未對書籍出版業(yè)進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當時“議論時政之言”廣為流傳的話,則對宋朝政府的統(tǒng)治會帶來不利影響。故D項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D
三、補充作用
4.(2010年全國卷2·15)宋人刑昺上疏稱:“大臣時業(yè)儒,觀學徒能具經疏者百不一二,蓋傳寫不給。今(雕)板大備,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這說明
A.藏書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發(fā)展 D.儒學得到廣泛傳播
【解析】材料中(雕),起到補充的作用,“今(雕)板……之幸也”,說明,是由于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故C正確。
參考答案:C
5.(2016.3南平市質檢·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發(fā)展和成熟期,書院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規(guī)范。書院注重明辨義利價值觀,強調以義為本。教育以社會群眾為價值主體,并以社會整體利益制約個人利益。課程設置以“四書五經”作為德育課程的主體,重視學術爭辯和學術交流,允許不同學派進行講學,體現學術自由。宋元統(tǒng)治者都極為重視通過書院對民眾進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盡量把兩者結合起來,把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意愿轉化為被統(tǒng)治者的自覺要求。
——摘編自李強《簡論宋元時期的書院教育及啟示》
材料二 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社會開始關注下層貧民的教育,各種辦學形式出現,主要有慈善學校、主日學校(星期日學校)等。慈善學校的男生以園藝、木工、制鞋和印刷等技術課程為主,女生開設縫紉等生活課程,最主要對學生進行宗教和道德訓練,使他們養(yǎng)成對上層尊重的態(tài)度。主日學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對貧苦兒童進行宗教和文化教育,學習基本的讀寫知識,工作之余教兒童閱讀圣經,使下層群眾養(yǎng)成勤勞虔誠的習慣。此外還有一些文化和技藝課程設置,適應工廠生產的需要。
——摘編自朱靜軒《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工人教育》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這兩種教育方式的不足。(8分)
【解析】主日學校(星期日學校),括號表示解釋的作用,由此可以推出西方教育學習時間不足。
參考答案:
(3)中國:忽略科學技術;弱化法規(guī)建設;輕視實踐運用;漠視人性發(fā)展。(4分。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西方:學習時間不足;教育經費短缺;知識系統(tǒng)缺乏;缺少制度保障。(4分。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
01
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fā)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復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高三之前的歷史學習在于學生深度的培養(yǎng)。你會發(fā)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 ,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會發(fā) 現它們太重要了。
02
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
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是可以照樣考好的,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一定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課前預習很重要。可以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和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 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03
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應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無論如何他們也是從高考走來的,多年從事歷史教學,一定有獨到的經驗。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有教益的東西。
04
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會發(fā)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么是史實,要么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要考你的記憶來實現,比如說法國大革命什么時候爆發(fā)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么,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就是平時不斷積累和記憶的過程。
記憶史實其實并不是什么痛苦的過程,最重要是對學習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會發(fā)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里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簡單,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記憶史實,比如說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斗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問題就屬于考察思維的范疇。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里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
你會發(fā)現,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fā)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都會"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關系并不明顯;"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征稅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煉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05
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里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說了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huán)境,國際環(huán)境"來進行,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你在答大題時就會輕松地發(fā)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于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最后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06
宏觀學習歷史,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圖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歷史很煩瑣,細節(jié)很多,有沒有什么主線可以把它們串起來?當然有!你可以適當地進行發(fā)散思維,把歷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受課本的限制),比如說把一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理解和思考,這樣一來你會發(fā)現你的歷史知識非常有條理,不光可以從宏觀上解答很大的問題,也可以隨便拿出一個部分進行微觀細致的分析,這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說"絕學無憂"了。
比如說在我腦海里,整個歷史是由中國史和外國史構成的,中國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近代史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階段整體由四次大型侵華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和三次中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組成,期間經濟方面的顯著特點是自然經濟開始階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形態(tài)形成以及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fā)展;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地主階級抵抗派,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和實踐(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歷經四次大型論戰(zhàn)(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守舊派,革命派與?;逝?,問題與主義)……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我這樣拿出來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細到每一個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這應該是你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論括號在高考歷史解題中的作用與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