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古代歷史成語典故
成語是學習歷史知識的來源之一,同時也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成語當中有很多的歷史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個古代歷史成語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個古代歷史成語典故
1.堅貞不屈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jié)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2.老淚縱橫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zhàn)爭何時才能結束,并訴說家鄉(xiāng)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xiāng)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3.近水樓臺
【解釋】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yōu)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4.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于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5.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zhàn)、決一死戰(zhàn)
【相反詞】優(yōu)柔寡斷、瞻前顧后、舉棋不定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
6.盲人摸象
【解釋】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jīng)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jīng)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7.名落孫山
【解釋】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近義詞】一敗涂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xiāng)試。考完以后,孫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xiāng)里接受鄉(xiāng)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8.孟母三遷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jīng)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yè)就把家搬到城里,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9.勵精圖治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羰霞俳杼竺钣麣⑽合?,漢宣帝先發(fā)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0.兩袖清風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成語故事】明朝監(jiān)察御史于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于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么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p>
11.空前絕后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夸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相近詞】絕無僅有、亙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人物神態(tài)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于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于一身,讓人叫絕。后人說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后。
12.曲高和寡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F(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么那么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么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3.含沙射影
【解釋】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相近詞】含血噴人、指桑罵槐、惡語中傷
【相反詞】光明正大、直截了當
【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水中怪物蜮,形狀像鱉,只有三條腿,嘴里有一條像弓的橫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經(jīng)過時就噴射沙子,被噴之人就會生病,非常痛苦,嚴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壞,人們一旦見了一般都是想辦法避開。
14.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相近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成語故事】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15.禍起蕭墻
【解釋】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近義詞】同室操戈、蕭墻之禍、尺布斗粟
【反義詞】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內(nèi)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tài),恐怕要禍起蕭墻了?!?/p>
16.害群之馬
【解釋】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相近詞】城狐社鼠、殘渣余孽
【相反詞】仁人志士、謙謙君子
【成語故事】傳說黃帝軒轅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討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個牧馬的孩子,黃帝向他問路,孩子告訴大隗的住處。黃帝問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和放馬一樣,只要那去其害馬就可以了?!秉S帝頓悟其中道理。
17.如雷貫耳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相近詞】名滿天下、聞名遐爾、如雷灌耳
【反義詞】無名小卒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董卓利用實力把持朝政,圖謀篡位,司徒王允和養(yǎng)女貂禪商定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禪許給呂布,然后獻給董卓,呂布見貂禪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氣憤與無奈,貂禪表示呂布名聲如雷貫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18.集思廣益
【解釋】指集中眾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近義詞】群策群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劉禪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經(jīng)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19.落井下石
【解釋】看見人要掉進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志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fā)誓掏心窩的人。
20.萬死不辭
【解釋】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
【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驕橫跋扈,為自己修筑宮殿,準備篡位。忠臣王允擔心漢室江山,他問自家歌妓貂禪能否幫他的忙。貂禪說她為大人做事萬死不辭,于是王允將貂禪許配給呂布后,又進獻給董卓,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