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學習方法
對于高一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樣,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間有一道鴻溝。那么怎樣才能跨越鴻溝,學好高中物理呢?小編在這里整理了高一物理學習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的區(qū)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
第一學期所學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部分包含四章內容即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這四章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為第二章學習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規(guī)律--加速度。第三章相互作用,則介紹各種力及物體受力分析,為動力學學習打下基礎,第四章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tài)改變(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及規(guī)律)的原因。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
如我們已經學習的第一章運動的描述中,關于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也是矢量,其如何改變物體的速度等問題。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于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tài)來決定。
4、高中物理還強調:
(1)注重物理情景或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
(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guī)律,就比較容易掌握。
(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于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yè)后,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jié)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qū)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后,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后普遍不會解題,要么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于判斷和推理,不會聯(lián)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么,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于由教師傳授知識,初中的大量重復訓練造成了很多同學缺乏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還有些同學會思考但不善于總結.. 這類同學在單塊的知識往往能夠領悟, 但不去總結, 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缺乏有機的連接, 因此一碰到綜合性考試成績往往不理想。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tǒng)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獲。
1、課前要預習。課下經常預習的學生成績往往比不預習的學生成績高, 而且差異是顯著的。預習時要認真, 用筆把重點畫出來, 重點加以理解, 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作出記號, 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養(yǎng)成學習物理的良好思維習慣。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2、提高課堂聽課效率。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于是完全自學了。專心聽講必須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腦到、手到、口到。耳到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擾,集中精力聽課。眼到就是要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演示、看書。腦到就是要積極思考,思維跟著老師走。手到就是動手記筆記,動手做練習,聽要與記相結合,以聽為主,以記為輔,記要注意選擇性,記概念、規(guī)律的注意事項,典型例題的解題思路、分析方法,記老師、同學和自己的奇思妙想,記老師的歸納總結。口到就是要敢于提出問題,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是積極思維,專心聽課的具體表現。
3、及時做好復習工作
先復習后作業(yè),既是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策略。在復習時,要回想,即按課堂教學的順序,先回憶這節(jié)課講了哪些內容,每個問題是怎樣分析解決的,想不起來再看書、看筆記,對不清楚的地方要逐點分析、推導、比較、記憶。在此基礎上,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結合自己的認識作一個簡單小結,把新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
4、獨立完成課后作業(yè)與練習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另外,對于完成作業(yè)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guī)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物理解題有自己的格式和規(guī)范。格式規(guī)范的目的不是為了老師閱讀批改的方便,而是為了防止自己在解題過程犯錯。
5、要及時改錯和總結
對于作業(yè)和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改正,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改錯本,改錯本不僅僅只是對做錯的題目進行簡單的改錯,而是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題目或者這一類型的題目,在改錯的時候,一要總結分析問題的方法,二要總結解題的途徑和解題方法,三要找到自己解題時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四要總結這一類習題的通性通法,并將其歸類,做到舉一反三,從而逐步領略和掌握物理解題的指導思想和策略原則。
總之,學習物理應按照知識掌握的順序,把以下幾個步驟落在實處,即:首先聽懂,而后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高中物理怎么學?
一、復習時分清重點和非重點
期中期末考對于高一的同學來說是最重要的考試,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可能甚至準備了很多的復習資料來復習。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花費了很多時間復習的高一學生,成績不一定會很好。你不能說這樣的同學不認真吧,那為什么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呢?實際上是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復習之前沒有分清楚哪些是考試的重難點,導致在對非重點考查部分浪費時間較多,而對重點考查部分相對用的時間又較少。
那么有些同學就要問了,那么哪些內容是考試的重點?三好網高中物理輔導班老師告訴大家,有幾個方法判斷哪些是考試的重點:平時安排課時比較多的那一章內容;作業(yè)布置得比較多的內容;單元測試得分比較低的內容;當然也有老師平時上課直接告知大家的重點難點內容。
二、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
好了,分清哪些是重點內容之后,就要進入到實質復習階段。復習課本到底要怎樣進行?
從以往的試卷來看,考察到的內容基礎知識部分會占到70%左右。一般來說,考試分數比較高的同學主要是基礎知識不丟分。那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掌握好基礎知識呢?
1.回歸課本是必須的,高中物理的學習與考查都是以課本為為依據的。
我們回歸課本不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對不同的內容要有區(qū)別的對待,如對于概念性的內容我們則應該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的思考;面對熟悉的內容我們可以快速的閱讀過去,而對于不熟悉的內容我們要認真的閱讀。
2.多做一些基礎性的習題,練習在復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huán),通過練習可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做題要注意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如你在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過程中,研究對象的選取,受力分析的順序,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公式的選取,必要的文字說明。每一步都蘊含著物理知識,把每一步都做好了,必然會加深對規(guī)律的理解并在能力上有一個提升。
三、要把知識體系化、專題化
好多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雖然知道學了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在實際應用上老是感到有勁使不上。對于知識在應用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提取,在考場上這就是實力的體現。我們學了很多的東西,做了很多的練習如果不加以總結,腦子里就像一個雜亂無章的倉庫,裝得東西越多就越難找到。要提高在考場上調取知識的能力就要做到知識的分類管理、找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對題型的歸納總結。如牛頓第二定律下面的板塊、斜面、彈簧、傳送帶等實物模型;還要注重情景分析模型,與這些實物模型的結合,如單體、多體、臨界、極值等。
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物理解答題幾乎都有一個特點,只要你會分析,審題方向沒有錯誤,基本上能按照題目順序羅列出表達式,即可聯(lián)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難點在審題與分析上。高中對物理的考查不以計算能力考查為主,而是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圖形圖表讀圖能力、模型轉化能力為主。特別是高中的物理大題部分,大多數難題都是圖形化試題或多過程問題。因此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抓住關鍵狀態(tài),界定和分析物理過程,選擇物理規(guī)律。(①逐字逐句,仔細審題。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過程,畫示意圖,找到特征。④尋找規(guī)律,列出方程。⑤推導結果,討論意義。)
五、注重實驗復習
將課本上的學生實驗及演示實驗認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離開實驗考查的試卷是不完整的。實驗能幫助我們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促進我們更好的學習。在復習實驗時要注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方法、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要注意分析為什么要平衡摩擦?不平衡的話對實驗有什么影響?。小車的質量為什么要比鉤碼的質量大?要是相差不多的話對實驗有什么影響?
高一物理必修1學習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