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讀書心得1000字
《白說》是白巖松的演講集,仿佛是隨他一起見證歷史,那些感悟,沒有華麗,沒有尖銳,沒有取悅,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白說讀后感1
白巖松,同齡人,卻很尊敬,把他當做新聞業(yè)界的良心的標尺,有他在,有他的節(jié)目在,新聞的希望就在。他的《你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我都細細讀過,每次都有深深的共鳴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身在這里,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yè);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與別人的信仰?!?/p>
一直以來,人們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一種誤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其實正是干好本職工作的體現(xiàn)。按時按點按要求把每天的鐘撞好,就是圓滿完成了你的本職工作,不怕鐘聲擾了誰的好夢,不嫌重復動作的單調(diào)乏味,不慕前臺講經(jīng)的風光。莊嚴響亮的鐘聲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鐘看做是平凡,總想著成名成家接受萬人膜拜,才是沒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會需要的是在各個崗位上安心、負責、不打折扣撞鐘的“和尚“。
”誤解傳遍天下,理解寂靜無聲。謠言傳遍天下,辟謠寂靜無聲。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總是遙遙無期。人到中年,已有權(quán)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吧?自己的聲音為別的人生和我們的社會,起一點小小的作用。“
一直贊同白巖松的觀點,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把事實完整呈現(xiàn),不是只給大眾看某一面,要讓事實去說話,不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做好惡、對錯的選擇。媒體人的責任還有及時地發(fā)聲,不必清高地不與之爭論,把輿論陣地自覺地讓位,而普通民眾沒有條件去獲知真相,只能去猜測,或者干脆誰的都不信,視所謂的新聞為一縷輕煙掠過?!碑斠惶旌蜕凶惨惶扃姟?,重提此話,撞好你的鐘,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離開,讓位于別人,無可指責,別守著鐘,編著鐘不響的理由,又不讓別人來撞。
"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zhì)、情感、精神。物質(zhì)是基礎(chǔ),可以依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情感卻不僅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關(guān),和身邊每個人有關(guān)。幸福和國家也有關(guān)系,比如一個廉潔、高效的行政系統(tǒng),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每一個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質(zhì)、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因著這樣那樣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項。衣食無憂的時候,情感、精神和物質(zhì)三足鼎立,但大多時候,以為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條件好,我有人疼有人愛,我玩茶藝玩插畫“,只是這樣的幸福不要離開你的小天地,外出辦事被搶白你會委屈,遇到”碰瓷“你會恐懼,遭受不公你會失望,強迫接受價值觀你會厭煩......社會環(huán)境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guān),無法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沒有改變的權(quán)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發(fā)發(fā)聲音。
”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再會被標語口號牽引著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瀾。你 的人生閱歷更加深厚,內(nèi)心感受也更加復雜,反而是無詞的音樂,更能擊中你百轉(zhuǎn)千回的沖動和欲望、思索和感慨?!?/p>
每次看到大寫的標語,聽到空洞的口號,我都會皺眉,如果跟進的是具體的行動還好,就怕是民眾莫名其妙的東西,就像寫標語的人在自娛自樂。漢語的凝練被稀釋,寡而無味,言之無物,就像行動與語言,越是沒有實際效果的行動,越是洋洋灑灑的總結(jié)宣傳??吹揭黄?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yu/wenzhang/' target='_blank'>文章,聽到一次好講座,激動半天,同樣的漢字,被不同人編排就有不同的感覺,因為好的文字揉進了思想、感情,走了心,走了腦。最近喜歡聽一些舊的世界名曲,以為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答案原來在白巖松的這一席話里。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p>
常說信仰缺失,其實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沒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標尺。小時候大人告誡我們:”不能沖著人潑水,不能隔墻潑水,潑水要低點,否則神靈要怪罪?!斑@些規(guī)矩形成了習慣,長大了,知道不是神靈怪罪,是尊重別人,為別人著想,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這樣的小習慣會折射到大的行為上,就是”底線“。凡人可能做不到如何”敬“而追隨,但起碼可以做到”畏“而拒之。
”為說對的話認錯、寫檢討或停播節(jié)目,就是我辭職的時候。“
如今,主持人紛紛跳槽,其中一些給人正能量的新聞人的辭職挺讓人惋惜,郎永淳、趙普......有思想有見識有水準有職業(yè)操守的新聞人真是不算多,尤其是央視,需要這些熒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滿滿的人,不知道他們離去后會不會再出現(xiàn)又一個趙普?真擔心下一個聽到的消息是白巖松離開央視。白巖松針對別人的詢問,說了上面這句話,相信他,正如趙普的微博:”事業(yè)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不錯,但核心是價值觀留人。“希望不要聽到白巖松離職的消息,希望一直聽到他的”聲音“,他的《白說》并不白說,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很多,在民眾中。
”捍衛(wèi)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p>
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吧,很正常,很簡單,卻又很復雜,未來還需要白巖松這樣的一群新聞人堅守,為了希望,為了努力向好。
白說讀后感2
《白說》之所以能在近期暢銷書榜單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題目比較搞怪,以及作者仍然擁有一定的人氣指數(shù)這樣的因素之外,近日頻頻爆出的央視播音員、主持人“勇敢出走”的故事,顯然也是“功不可沒”的幕后推手。
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在各大電商推出的圖書促銷活動中,白巖松的新書《白說》始終占據(jù)著十分顯眼的位置。從《痛并快樂著》開始,這差不多已經(jīng)是人過中年的“白大哥”出版的第十本書了。說是新書,其實內(nèi)容并不新鮮:書里所收的大多是最近五年以來作者在各種場合的講演文字記錄,從大學到政府部門,從媒體沙龍、文化論壇到公益講座,甚至連看似頗為專業(yè)的醫(yī)療改革研討會也將其列為主講嘉賓,讓這位央視名嘴過夠了一把嘴癮,最后還不忘攢起來做成書,圖的就是再賺取一回眼球。
如今名人出書易如反掌,而想當年開此風氣之先的,正是包括作者在內(nèi)的一眾央視名主播,如今自然更有理由當仁不讓,至于質(zhì)量參差不齊,大概也是早已在人們意料之中的。不過說實在的,剛開始讀這書時,還真被它吸引過一陣。雖然明知作者在大學演講,聽者主要是沖著其“成功人士”的光環(huán)而去,不過讀了這部分演講內(nèi)容,我琢磨著,換作是我,在上大學的年紀,估計也會覺得花時間去聽一場這樣的講座還算值得。比如他說到,年輕人要敢于“做點無用的事兒”,“不僅要懂得如何成功,還要懂得如何有尊嚴地失敗”,“每一次失敗都開啟了一種更好人生的可能”,還反復提及閱讀與音樂的“治愈力”。諸如此類的話題,雖說和更有意思的學術(shù)講座不可同日而語,但至少證明此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也證明白巖松此人在投聽者所好上的確下過一些工夫,歸結(jié)起來這還是要拜其本職工作所賜。
眾所周知,央視著名主持人出走非自今日始。前幾年黃健翔、崔永元、李詠、柴靜等人的離職,就震動程度而言,絕不亞于如今張泉靈、郎永淳的告別。只不過,之前的數(shù)人雖已離職,但其新東家不是別的媒體,就是中國傳媒大學,仍然身處廣義的傳媒圈中,并未跨界。而此番張、郎二人的離去,則是徹底告別這個行業(yè),轉(zhuǎn)戰(zhàn)投資領(lǐng)域和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療行業(yè),對比之前央視播音員、主持人的身份,似乎令人感覺過于“穿越”。而在此二者之中,郎永淳的出走更為出人意料,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新聞聯(lián)播》欄目有史以來第一位主動選擇離職的主播。在此之前,這檔“第一傳聲筒”欄目的主播,要么是退休或病亡的,要么是退居二線的或被下崗的,哪里會有人捧著這個據(jù)說工資高達二十六萬的金飯碗不要,而去投身一家如時間黑洞一般的初創(chuàng)公司呢?但據(jù)說,郎永淳的出走,主因是妻子生病,孩子在美上學,僅靠郎一人的工資入不敷出。也許這僅僅是傳聞,不過此前他們夫婦合著的家庭抗癌日記出版,似乎為這一說法提供了某種背書,畢竟公開私人記錄,無論對于家庭還是個人都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何況是郎永淳這樣的公眾人物——如今看來,除了經(jīng)濟原因,為跳槽做準備可能也是郎永淳夫婦決定出版此書時的另一層考慮。
如此之多的央視主播選擇離開,以至于白巖松說他在出席一些場合時總在被周圍的人暗示“你怎么還不走?”這聽起來似乎令被問者哭笑不得的疑問,也許正凸顯出了白巖松所在的這家頭牌媒體的逐漸式微。的確,二十六萬的高薪難得,但也并非舍此無處得;央視的工作穩(wěn)定、聲名在外,可也并非人人都留戀。
“走有走的理由,留有留的理由,”這是白巖松面對“你為何不走?”的疑問給出的回答。如果說這樣的回答不夠坦誠,那么可以說,事實上任何處于作者這樣位置的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應該都很難做到真正的真誠與坦率,因為說到底,在任何時代,決定一個人的言說姿態(tài)和內(nèi)容的,正是他身處的那個位置。在《白說》這本書的后半段,出現(xiàn)了《打造一副讓世界喜歡的面孔》這類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甚至情不自禁將自己想象成政府幕僚的敗筆——對于一位本應將社會公眾作為第一受眾人群的新聞評論者而言,這類“瞎操心”的表述應該越少越好。一個人為了新聞評論的需要對社會或政府說長道短是一回事,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全知全能的“謀士”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當一個傳媒人企圖“越位”,事情卻完全可能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中。很可能,他此時所說的一切,都將淪為不折不扣的“白說”。
白說讀后感3
這本書好友限定我兩天看完。本以為做不到,結(jié)果很輕松。這本書適合一氣呵成讀完。
白巖松是我的精神領(lǐng)袖,他教會我用理性看好自己。
我眼里的白巖松理性而有溫度。無論面對自己,還是社會上眾說紛紜的社會現(xiàn)象,他從來不會簡單地定義好與壞。而是用理性的眼光、客觀地筆觸來描繪。透過他的文字,你能讓自己冷靜下來和他一起思考,然后獲得前行的力量。
他說:讀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自己。乍看,有些懵懂。但當你靜下來,慢慢去思索和品味之后,那種頓悟和與作者的契合會讓你熱血沸騰。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太紛亂,也太功利。很多時候會讓人惶惑不安,缺乏安全感。而白巖松的文字猶如一劑安神藥,讓你瞬間沉靜下來,并有了前行的希望和動力。因為他是真的有遠見。
他說:包容是閱讀的另一種趣味。我喜歡并認同這樣的觀點。在這個時代里,認為受到委屈或不平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們心煩氣躁,所以意亂情迷。對于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會獲得情感的共鳴。待情緒歸于平靜, 再細細研磨,然后終會明了: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別著急,把它留給時間,不要總是當下見。當你以積極的情態(tài)去面對之后,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收獲。其實,人生的大道理,認認真真去做就好了,沒必要去爭。
白巖松的語言和文字,給我的感覺就是在講故事,用感性的方式傳達理性。作為一個媒體人,他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播,傳播理性,傳遞思考,傳達一種精神和信仰。都說,如今的中國人最缺少信仰。不太認同。我覺得不是缺少,而是信仰得太膚淺和功利。但不管怎樣,信仰是不應該缺的,因為有信仰才會有敬有畏。
這本白巖松起名為《白說》的書籍,多多少少讓我看到了作者的一種調(diào)侃,但更多的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走走停停,提醒我們?yōu)槭裁辞靶泻驮鯓忧靶小?/p>
他的文字中,一直有一個聲音提醒我: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這是一種思考,也是一種聲音。他告訴我們,唯有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才會更強大,更富有,我們也才會更幸福。
“幸?!笔钱斚挛覀冋務撟疃嗟淖盅?。但誠如白巖松說得那樣,“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黃金,沒有絕對的抵達,但是可以無限靠近。
他說,傳播,歸根結(jié)底,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的故事。希望我做到了。
白說讀后感4
看《白說》純粹是偶然因素,與好友相聚時從他的書包里掉出幾本書,我看他包裝不下這么多書,我好心的將此書放進我的包里。本來以為就是沒事看看,但我用了不到一周就看完了此書,每個部分都很獨立但是都很流暢。
不白說的幸福觀。朋友圈、微信群不乏幸福的心靈雞湯,若是真的相信也許只能幸福三分鐘。但是,白巖松的說的比較勵志,“其實沒有那么浪漫,青春一去不返,死亡的影子依稀就在前方,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黃金,可以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逼鋵崳@句話可以轉(zhuǎn)化為,你必須承認生活本質(zhì)就是平淡,在生活中,可以甘于平淡但不能甘于寂寞。你不停止,你就會無限接近幸福,雖然你無法百分之百的幸福,但生活總會公平的給你一些小驚喜。
不白說的“小愛好”。白巖松一直在強調(diào)一個問題,創(chuàng)造力的來源是“三閑”。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基本沒有真正的文中所提及的“三閑”,基本都處于一種忙碌狀態(tài),朋友見面之后也都述說著自己忙碌,好似不忙都無法跟人打招呼,但是很多人并不一定真忙,因為真忙的人根本沒有時間說忙。老白說他沒有微信、微博,省下時間能做很多事情。在平時也許我們確實刷了太多的微博和微信,導致另類的忙碌。其實,三閑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讀一點書、做一點運動、聽一點古典音樂,讓自己停下來,哪怕簡單的思考,這是進步的基礎(chǔ)。來北京也有大約7年的時間,總體感覺是時間過得真快啊。在這半年里,感覺吃的很快、走的快、睡得快各種快。快的讓人來不及思考,快的讓人來不及沉淀。仔細一算每天去掉八小時工作時間,八小時睡覺時間兩個小時的吃喝拉撒的時間,剩下的留給自己的時間著實不多。忙里必須偷閑,因為古人就說過,“忙”就是“心亡”。
不白說的“講故事”。人要學會講故事,這是他對于現(xiàn)在一種社會發(fā)展和新聞宣傳的一種,新聞的發(fā)展正在進行一種變革,每個人面對新媒體、自媒體,可以輕松的獲取海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必須能夠吸引眼球,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吸引,需要有深度、有質(zhì)量的吸引。媒體的受眾也不再是簡單的接收而是演變成兩種極端——一種是對于材料極簡的追求,另一種是尋找一個好的故事。宣傳需要中實事求是的引導,而不是誤導。這是一種類似于一種境界,是對社會變革方向的把握。
其實,讀的書越多,書能帶給你的改變也就越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指望一本書能立即改變你的人生,但是閱讀一定會在你疲憊的時候給你力量,這或許就是閱讀的意義。這本《白說》能帶給我就是這種前行的力量。
白說讀后感5
腦海中對于白巖松的印象是不會笑,板著一張臉。我讀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暢銷書,而且此書在圖書館中一直都是處于借出狀態(tài),好不容易看到一本,趕緊借回家翻閱一下。
本書我認真的看了2遍,書中的很多觀點很贊同,也有很多想法在其他書中看到過。書中對于《道德經(jīng)》和古典音樂的描述是我一直很想找的內(nèi)容。我對《道德經(jīng)》一直很想看,但是怕看不懂;對于音樂,我也很想入門,但是無從下手。這本書中的這兩部分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書中提到了關(guān)于幸福的概念。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zhì)、情感和精神。作者又將它引申了一下:物質(zhì)是基礎(chǔ),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我非常贊同這段話,空有物質(zhì),沒有情感和精神的人幸福感不會持續(xù)太久。而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的。
挫折與失敗原本就是變革的機會。任何失敗都有可能是上帝對你的一種提醒,讓你靜下來思考,改變原來的路徑,要知道,人在勝利的時候是不必做決定的,但在失敗的時候要做決定。
除了專業(yè)角度不同,還有一點使自己有別于他人的,是你的獨立思考能力。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哪里呢?來自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為什么有些人只有初中畢業(yè)卻可以做一番大事業(yè)?為什么有些名牌大學畢業(yè)卻過得不如意?當工作時間久了以后,你的文憑就沒有剛畢業(yè)那時候那么重要,關(guān)鍵在于你的能力。你的處理問題的能力,你的情商,你的人格魅力等等,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而你與他人的區(qū)別也在這里。我個人覺得閱讀——廣泛的閱讀,可以提升你這方面的能力。你閱讀優(yōu)秀人物的傳記,你會不自覺的拿自己和他比較;你會不經(jīng)意間把他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你會發(fā)現(xiàn)焦躁的心平息下來了,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安全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來被無數(shù)的人思考過,并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作者提到肖邦的《夜曲》可以當做輕音樂聽。我特地在網(wǎng)上買了魯賓斯坦的演奏版本,真的太好聽了。雖然我不是很懂曲子的意思,但是旋律好美,尤其是第一首。
我一直想買一本《道德經(jīng)》,但是市面上的版本太多了,白巖松推薦了陳鼓應教授的版本。下次買來,我要認真的學習一下?!兜赖陆?jīng)》是值得讀一輩子的書。
人生真正的挫折是跟生命相關(guān)的大悲大落,學業(yè)、事業(yè)乃至情感歷程中遭遇的一些不如意,不過是一段經(jīng)歷而已。作者希望大學生們走向社會的時候,面對一切變動和未知,請用“好奇”而不是“恐懼”去面對。
對于作者的這段話,我非常贊同。最近網(wǎng)上我關(guān)注的一位博主得了鼻咽癌。他說此刻才發(fā)現(xiàn)事業(yè)等都是虛的,他甚至羨慕路邊的乞丐,認為自己連乞丐也不如。生了病后,他才開始覺悟,以前自己為了所謂的事業(yè)、責任不顧自己的身體。只可惜,他大徹大悟的晚了。
讀書有所獲,是對寫書人的最大的尊重。開卷有益!
相關(guān)文章:
白說讀書心得1000字
上一篇:白說讀書筆記1000字
下一篇:方與圓讀后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