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語文考點
高中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語文考點
當(dāng)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dāng)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們要把讀書當(dāng)作一種樂趣,并自覺把讀書和學(xué)習(xí)結(jié)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地指導(dǎo)自己的學(xué)習(xí),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xué)習(xí)啦一起學(xué)習(xí)吧!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31.獻曲求詩
元豐①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②生日,置酒赤壁磯下,踞高峰,俯鵲巢,酒酣,笛聲起于江上??陀泄?、尤二生,頗知音,謂坡曰:“笛聲有新意,非俗工也?!笔谷藛栔?,則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南曲曰《鶴南飛》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數(shù)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委袖出嘉紙③一幅曰:“吾無求于公,得一絕句足矣?!逼滦Χ鴱闹?/p>
導(dǎo)讀:這是一則寫文人閑情逸趣的小品,寫得清朗明快、情趣盎然。蘇東坡生日宴飲,踞高峰,臨大江,賓朋滿座,舉桌皆歡,這是情趣之一。李委知東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笛聲賀壽,作進見之禮,別出新裁,這是情趣之二。李委吹笛,技藝超群,“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堪稱出神入化,醉倒?jié)M座,這是情趣之三。沒想到李委“拋磚引玉”,借此求詩,而且并非偶發(fā)求詩之想,而是“袖出嘉紙”,原來早有圖謀;他的祝壽新曲《鶴南飛》捧得蘇東坡心花怒放,雖然與李委素不相識,但東坡也就欣然從命了,這是情趣之四。讀這樣的小品,有一種超凡脫俗、耳目清涼、心曠神怡之感。注釋 :①元豐:北宋神宗趙頊年號。②東坡:蘇軾,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下文“坡”,是作者自稱。③嘉紙:很好的紙張。嘉,美好的。
精練
一、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酣 俗 腰 既 袖 從
二、翻譯:
1.客有郭、尤二生,頗知音。
2.坐客皆引滿醉倒。
三、李委仰慕蘇東坡的詩名,遂借東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詩。請用一個四字格成語概括這件事。 。
四、李委“得一絕句足矣”。試查閱、抄寫、背誦蘇軾的兩首著名絕句:《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 飲湖上初晴后雨 題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2.唐太宗論弓矢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dāng)?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②,弓雖動而發(fā)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wù)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nèi)省,數(shù)延見④,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導(dǎo)讀:唐太宗治下的“貞觀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治理天下是這樣,讀書上進不也如此嗎? 注釋 :①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②脈理皆邪:木頭的紋理都不正。脈理,指木紋。③務(wù):事務(wù)。⑩數(shù)延見:經(jīng)常召見。數(shù)(shu ),屢次。
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
1.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 )
4.況天下之務(wù),其能遍知乎( )
5.聯(lián)少好弓矢( )( )、
二、翻譯
1.自謂無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nèi)省,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說:“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wù),其能遍知乎?”
1.“識之猶未能盡”指的是什么?
2.從這段話評價唐太宗的為政。
原文33.王猛為京兆尹
秦王堅自河?xùn)|還,以驍騎將軍鄧羌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①,領(lǐng)京兆尹②。特進、光祿大夫強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橫,掠人財貨、子女,為百姓患。猛下車收德,奏未及報③,已陳尸于市;堅馳使赦之,不及。與鄧羌同志,疾惡糾案④,無所顧忌,數(shù)旬之間,權(quán)豪、貴戚殺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氣,路不拾遺。堅嘆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導(dǎo)讀:王猛嚴(yán)肅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是國家的重臣,苻堅嘆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堅怎么能沒有法,只是沒有執(zhí)法的決心,沒有必行之法罷了?!俄n非子·有度》云“刑過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注釋:①以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任命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內(nèi)史,官名②領(lǐng)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職。③奏未及報:上報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請。報,批示。④疾惡糾察:疾恨壞人,糾查案件。⑤刑免:判刑、免官;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以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領(lǐng)京兆尹( )
2.特進、光祿大夫強德( )
3.猛下車收德( )
4.與鄧羌同志( )
二、翻譯
1.酗酒豪橫,掠人財貨、子女,為百姓患。
2.堅馳使赦之,不及。
三、根據(jù)文義,試對王猛、秦王堅作簡要評價:、
王猛
秦王堅
參考答案
31.獻曲求詩 宋神宗元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蘇東坡生日,生日酒席擺在赤壁磯下。人們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頭看到樹頂上的鵲巢。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江面上響起了笛聲??腿酥杏行展?、姓尤的兩個人,很懂得音樂,他們對東坡說:“笛聲很有新意,決不是一般的樂工?!迸扇巳ピ儐?,原來進士李委聽說是蘇東坡的生日,專門作了一支南曲《鶴南飛》獻給東坡。大家呼喊他,讓他來到跟前,原來是個戴著青頭巾、穿著紫色皮衣、腰間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暢快地吹了幾個曲子,笛聲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層崩裂山石一樣,在座的客人都舉杯痛飲而紛紛醉倒。李委從袖子里拿出一張很好的紙,說:“我沒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絕句就很滿足了?!碧K東坡笑著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興正濃) 俗(一般、普通) 腰(腰間插著) 既(已經(jīng),以后)。 袖(從袖子里) 從(聽從,答應(yīng))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兩個人,很懂音樂?! ?.在座的客人都舉杯痛飲而紛紛醉倒。 三、拋磚引玉四、《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2.唐太宗論弓矢 皇上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少時喜歡弓箭,得到好弓數(shù)十張,自認(rèn)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近來把它們給造弓的工匠看,卻說‘都不是良材’,我問那原因。工匠說:‘木心不直,則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弓雖然強勁,但射出的箭不直。’我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憑弓箭平定天下,辨別它還不能詳盡,何況天下的事務(wù),能夠都知道嗎?”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內(nèi)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見,向他們詢問民間的疾苦、朝政事務(wù)的得失。一、1.教皇太子讀書的官員 2.從前 3.不正 4.事務(wù) 5.皇帝自稱 箭二、l.自認(rèn)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省值班休息,經(jīng)常召見,詢問民間百姓的疾苦、國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 2.這段話說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視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觸類旁通,從自己的不足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以此來改進自己的執(zhí)政手段,這樣他治天下可以說“雖不中,亦不遠(yuǎn)矣”。這也是形成唐代貞觀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33.王猛為京兆尹 秦王苻堅從河?xùn)|回來,任命中央禁衛(wèi)軍營的將領(lǐng)鄧羌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陽內(nèi)史王猛為侍中、中書令,兼京兆尹之職。特進、光祿大夫強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鬧事,倚勢橫行,搶人財物、子女,成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剛一到任就把強德拘捕了,上報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殺了,陳尸于市;苻堅派臣下快馬傳旨赦免,已來不及。王猛與鄧羌志趣相投,疾恨壞人,糾查案件,沒有什么顧慮,一個月左右,被殺掉、判刑、免官的權(quán)豪和貴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驚,邪惡的人連大氣也不敢出,路上丟失的東西無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堅感嘆說:“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長 2.朝廷中一種特殊的官號.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二、1.醉酒鬧事、倚勢橫行,搶人家財物、子女,成為當(dāng)?shù)匕傩盏牡溁??! ?.苻堅派臣下快馬傳旨赦免,沒有來得及。三、1.王猛不怕權(quán)貴,嚴(yán)格執(zhí)法,是國家的重臣。 2.秦王堅在王猛嚴(yán)肅執(zhí)法之后,嘆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豈能無法,只是無必行之法,袒護親屬是“刑不上大夫”。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背荚唬骸熬?,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撷苌?”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
導(dǎo)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jié)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 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仆夫。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我欲之楚( )2.將奚為北面( )3.吾馬良( )4.此數(shù)者愈善( )
二、翻譯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
三、成語 出自本文,比喻 。
原文5.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H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dǎo)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用文中的話回答)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
原文 6.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①,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問末者耶?”
導(dǎo)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①發(fā):啟封。②恙:災(zāi)害,憂患。③說:通“悅”,高興。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 2.不然 ( )3.茍無歲(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三、趙威后的言論體現(xiàn)了 思想,歷史上還有哪些哲學(xué)家、思想家有類似的思想?_
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語 ,意義是 ,形容 。
參考答案
4.南轅北轍
剛才我來時,在大路上碰見一個人,臉朝北方手里拿著韁繩,駕著車,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往楚國去,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雖然多,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彼f:“我的車夫能干!”這些條件越好,離楚國就越遠(yuǎn)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 2.這些條件越好,卻離楚國就越遠(yuǎn)罷了。
三、南轅北轍 行動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馬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眹跖伤チ?。三個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jīng)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天下人必定認(rèn)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庇纱瞬坏揭荒辏I到三匹千里馬。
一、1.派遣、差遣 2.花費,此指白白費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認(rèn)為 3.因為 4.用來
三、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四、1.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6.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派使者問候趙威后,送給她的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問使者:“你們國家今年收成怎么樣?百姓怎么樣?國君怎么樣?”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命問候威后,可您現(xiàn)在不問候我們齊王,先問收成和百姓的情況,難道有先卑賤而后尊貴的道理嗎?”威后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沒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棄根本的而詢問次要的呢?”
一、l.問候 2.這樣 3.如果二、排比: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反問:茍無歲,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事不可緩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xì)枝末節(jié) 輕重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