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3)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一)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過程,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
1.過程:
①興起: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義
②發(fā)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③轉折: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苁。?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剿殺下失敗
2.《天朝田畝制度》
(1)內容: ①理想原則:“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2)評價:
?、俑锩裕和怀龇从侈r民要求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思想結晶。
②空想性:絕對平均主義不切實際,沒有真正實行過。
3、《資政新篇》
(1)人物:洪仁玕
(2)特點: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
(3)評價:
?、傧冗M性:這是先進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诰窒扌裕河捎谌狈ο鄳纳鐣A和實施條件,加當時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因而沒有真正實行過。
(二)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日本東京。(性質: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清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
3.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和三權分立的原則,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
6.歷史功績: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
?、诮⒘速Y產階級共和國,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權利,提高了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最偉大的功績)
?、凼姑裰鞴埠偷挠^念逐漸深入人心。(最深遠的影響)
(三)概述五四運動的原因、經過,認識其在中國民主革命史的地位與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內容,認識中共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一、五四運動(1919、5、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兩個階段,兩個中心
①第一階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為學生
?、诘诙A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為工人
3.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
(最能體現(xiàn)運動性質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4.結果:釋放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簽和約,取得初步勝利。
5.性質: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一次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6.意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成立: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規(guī)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xiàn)共產主義;
?、诖_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賰热荩捍虻管婇y,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谝饬x:這是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
3.中共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①使中國有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
?、谥泄仓贫藦氐椎姆吹鄯捶饨ǖ拿裰鞲锩V領,使中國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
?、壑泄渤闪⒑螅攀职l(fā)動工農群眾,為中國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四)概述國民大革命、“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解放戰(zhàn)爭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國民革命運動(1924—1927)
1.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xiàn)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新三民主義,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
3.主要成就:北伐的勝利進軍
4.失?。?/p>
?、?927、4、12,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動政變。
?、?927、7、15,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反動政變(失敗標志)。
5.教訓: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斗爭。
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
1.南昌起義(1927、8、1,江西南昌):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建立了。
2.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開辟: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正確道路的開端。
三、紅軍長征
1.原因:
?、俑荆和趺?amp;ldquo;左傾”路線的錯誤;
?、谥苯樱褐泄驳谖宕畏磭说氖 ?/p>
2.開始:1934年10月
3.轉折:遵義會議(1935、1,貴州遵義)
?、俳Y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tǒng)治;
?、诳隙嗣珴蓶|的正確主張;
?、墼谑聦嵣洗_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4.結束:
①1935、10,中央紅軍到達陜北,與在陜北的紅軍會師;
?、?936、10,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四、解放戰(zhàn)爭
1.爆發(fā):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重兵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
2.戰(zhàn)略反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
3.戰(zhàn)略決戰(zhàn):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
4.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的標志:1949年4月,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瓦解。
專題四 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一)概述開國大典的基本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新中國的成立(1949、10、1)
二、新中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賱?chuàng)立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1954)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通過:
a.規(guī)定國家性質: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規(guī)定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③意義: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①初步建立:19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诶^續(xù)存在: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人民政協(xié)代行人大職能結束,但作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繼續(xù)存在(職能改變)。
?、坌碌碾A段:1956 年,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八字方針的提出。
④進一步完善:1982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倜褡鍏^(qū)域自治制度的確立: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②5個省級自治區(qū):到1958年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1965年西藏
?、垡饬x:實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保證了祖國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民族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三)知道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上的成就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1)內容:
?、偎枷肼肪€的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②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劢M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茏鞒鰧嵭懈母镩_放的偉大決策。
(2)意義: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起點,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起點,標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
(四)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了解香港、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發(fā)展,認識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
1.形成進程:最初提出是針對臺灣問題
?、?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第一次公開宣布“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②80年代初鄧小平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2.“一國兩制”的內涵:“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指在統(tǒng)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地區(qū)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偾疤幔阂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主體:社會主義制度
二、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1.回歸的過程
?、傧愀刍貧w:1997年7月1日
②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
2.回歸原因:
?、俑母镩_放后,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②“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有關方面接受(關鍵);
?、巯愀邸拈T同胞心向祖國,渴望回歸(群眾基礎)。
3.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重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史上重大事件
?、贅酥局袊鴩辽蠌氐捉Y束了外國列強的占領,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跇酥局袊谕瓿勺鎳y(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蹫閲H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
1.“九二共識”: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即“九二共識”;
2.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和前提)
3.逆流:臺獨勢力的猖獗(阻礙因素:島內臺獨勢力發(fā)展和某些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4.對策:
?、俸推浇y(tǒng)一方式,“一國兩制”;
?、诓怀兄Z放棄武力。
專題五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了解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知道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的基本史實,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1.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確立: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新中國都愿意與它們建立外交關系。
(基本方針:①“另起爐灶”;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③“一邊倒”。)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953-1955)
(1)提出: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意義:
?、龠@些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差異,在國際上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逐漸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诤推焦蔡幬屙椩瓌t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3.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
(1)時間、地點:1954年,瑞士日內瓦
(2)會議議題: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3)意義: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4.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1955年)
(1)時間、地點:1955年,印尼萬隆
(2)會議性質:這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
(3)“求同存異”方針提出:
①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對會議的干擾破壞,以及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而產生矛盾和分歧。
?、趦热荩?amp;ldquo;同”是指都曾遭受過殖民主義的壓迫,“異”是指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不同。
(二)簡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及意義。
1.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2.直接原因:20世紀70年代,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取得獨立并日益成為國際事務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3.聯(lián)合國決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4.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意義:成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標志
(三)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1.中美關系的正?;?70年代外交突破的關鍵)
(1)原因: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要求
?、倜绹詸嗟匚幌鄬λヂ洌诿捞K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
?、谥刑K關系惡化,蘇聯(lián)構成對中國安全的直接威脅。
(2)經過(最敏感問題:臺灣問題)
?、僦忻纼蓢P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美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谥忻纼蓢浇ń唬?979年1月1日。美國再次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四)以中國在聯(lián)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多邊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fā)展所做出的努力。
1.背景:和平與發(fā)展成為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2.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現(xiàn):
①亞太經合組織(APEC):2001年10月,中國第一次舉辦了高級別的大型國際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谏虾:献鹘M織:2001年“上海五國機制”發(fā)展成為區(qū)域性多邊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鄯e極支持聯(lián)合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