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期中知識點
刻苦會使你的學習成果很扎實。也許在有些人眼里,刻苦讀書的人是書呆子,但刻苦學習的人腳踏實地,這樣做的好處會慢慢顯現出來。它會帶來成績的穩(wěn)定性,并繼而帶來較好的心理素質。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三歷史期中知識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歷史期中知識點1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tǒng)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zhàn)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tǒng)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tǒng)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三歷史期中知識點2
一、小農經濟的艱難成長
1.小農經濟的形成條件:鐵犁牛耕的出現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2.小農經濟的特點:以家庭為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
3.小農經濟得以發(fā)展的原因: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fā)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漸普及;②農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農具、耕畜等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積極性;③為了求得生存,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④歷代統(tǒng)治者采取重農抑商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植小農經濟。
4.阻礙小農經濟發(fā)展的原因:①農民經營規(guī)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②封建王朝統(tǒng)治集團腐朽,封建剝削嚴重;③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5.小農經濟的地位(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是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較長時期內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的進步;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細作技術的成熟
1.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壟作法、《氾勝之書》、耬車、犁壁、耦犁、代田法、區(qū)田法、耕作制度以連年種植為主,開始出現兩年三熟制。
2.魏晉南北朝:《齊民要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農書、輪作和綠肥種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農業(yè)的發(fā)展。
3.隋唐時期:水稻種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術;曲轅犁,中國耕犁已相當完善。
4.宋元時期:精耕細作技術進入全面成熟時期;耬鋤;水旱輪作的稻麥復種制,標志著我國精耕細作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農作物品種交流非常廣泛;南宋時江浙地區(qū)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東北、西北地區(qū)得到發(fā)展。
5.明清時期:多熟種植;培育大量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玉米、甘薯高產作物;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農政全書》
高三歷史期中知識點3
1、隋大統(tǒng)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tǒng)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y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