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1
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統(tǒng)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
(1)含量:占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⑤體溫調節(jié)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存在形式:離子)
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復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
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
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2
一、糖類
1、元素組成:由C、H、O 3種元素組成。
2、分類
附:二糖與多糖的水解產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麥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纖維素→纖維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類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另:能參與細胞識別,細胞間物質運輸和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等生命活動。)
4.糖的鑒定:
(1)淀粉遇碘液變藍色,這是淀粉特有的顏色反應。
(2)還原性糖+斐林試劑---水浴加熱--->磚紅色沉淀
斐林試劑:配制:NaOH+ CuSO4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現(xiàn)配現(xiàn)用。
二、脂質
1、元素組成:主要由C、H、O組成(C/H比例高于糖類),有些還含N、P
2、分類:脂肪、類脂(如磷脂)、固醇(如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細胞代謝所需能量的主要儲存形式。
類脂中的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
固醇:在細胞的營養(yǎng)、調節(jié)、和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鑒定: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
(在實驗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顯微鏡觀察→橘黃色脂肪顆粒)
三、蛋白質
1、元素組成:除C、H、O、N外,大多數(shù)蛋白質還含有S
2、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20種)
氨基酸結構通式
3.形成:脫水縮合
二肽:由2個氨基酸分子組成的肽鏈。
多肽:由n(n≥3)個氨基酸分子以肽鍵相連形成的肽鏈。
多樣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4.計算:
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 - 肽鏈條數(shù)。
至少含有氨基數(shù)(或羧基數(shù))=肽鏈條數(shù)
5.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6.蛋白質鑒定: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的顏色反應
雙縮脲試劑:配制:NaOH、CuSO4溶液
使用:分開使用,先加NaOH,再加CuSO4。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3
一、細胞學說的建立和發(fā)展
發(fā)明顯微鏡:荷蘭 列文·虎克;
發(fā)現(xiàn)細胞:英國-胡克;
創(chuàng)立細胞學說:德國-施萊登、施旺。
“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
德國的魏爾肖總結:“細胞通過分裂產生”。這被認為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
二、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方法:
先對光:一轉轉換器;二轉聚光器;三轉反光鏡
再觀察:一放標本孔中央;二降物鏡片上方;三升鏡筒仔細看
2、注意:
(1)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
(2)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目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
“物鏡—玻片標本”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
(3)物像與實際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顛倒的
(4)高倍物鏡使用順序:
低倍鏡
▼
標本移至中央
▼
高倍鏡
▼
調大光圈
▼
凹面鏡
▼
細準焦螺旋
(5)污點位置的判斷:移動或轉動法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4
一、細胞的類型
原核細胞:沒有典型的細胞核,無核膜和核仁。如細菌、藍藻、放線菌等原核生物的細胞。
真核細胞:有核膜包被的明顯的細胞核。如動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細胞。
二、細胞的結構
1.細胞膜
(1)組成:主要為②磷脂雙分子層(基本骨架)和①蛋白質,另有③糖蛋白(外側)。
(2)特點
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質的運動);
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通透性。
(3)功能: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
2.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有支持和保護功能。
3.細胞質: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為代謝提供場所和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細胞的形狀、分裂、運動及細胞器的轉運等。
(2)細胞器:
——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第二、三階段),含少量DNA。
葉綠體:綠色植物細胞中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
——單層膜——
內質網(wǎng):合成、加工蛋白質;合成脂質。
高爾基體: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中與有絲分裂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液泡: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yǎng)、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tài),調節(jié)滲透吸水。
——無膜——
中心體: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小結:
★含有色素的細胞器:葉綠體、液泡(花瓣、西瓜瓤)
★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動物特有中心體;高等植物特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4.細胞核
(1)組成:核膜、核仁、染色質
(2)核膜:雙層膜,有核孔(RNA從核孔出核)
(3)核仁:在細胞有絲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質: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系: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表現(xiàn)形態(tài)
(5)功能:是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qū)別:是否具有成形的細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細胞的完整性:細胞只有保持以上結構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5
一、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剑?/p>
1、小分子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p>
2、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剑?/p>
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通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通過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質。(需要高爾基體、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
二、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實驗原理: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細胞質)相當于半透膜
材料用具:紫色洋蔥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載玻片,鑷子,滴管,顯微鏡等
方法步驟:
(1)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
(2)低倍鏡下觀察原生質層位置。
(3)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重復幾次,讓洋蔥表皮浸潤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鏡下觀察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變化(變小),觀察細胞是否發(fā)生質壁分離。
(5)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紙吸,重復幾次,讓洋蔥表皮浸潤在清水中。
(6)低倍鏡下觀察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變化(變大),觀察是否質壁分離復原。
實驗結果:
細胞液<外界溶液 細胞失水(質壁分離)
細胞液>外界溶液 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