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篇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案的范文↓↓↓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1
《俄羅斯》教案
教學目標
1.俄羅斯的位置、面積、鄰國。
2.俄羅斯的地形特點以及氣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俄羅斯的位置、地形特點
難點:俄羅斯的氣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我們的鄰居中,有文化同源但現(xiàn)在無論在國際政治上、經濟上相互競爭的日本,也有和我國一樣的人口大國——印度。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俄羅斯是我們北面的鄰居,歷史上,我國的中原政權多次面對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當北方草原與中原逐漸融合之后,俄羅斯成為我們北方的鄰居。俄羅斯的中心在歐洲,當他們的眼光往西看時,而我們頭枕著俄羅斯,放眼東南的時候,中俄相依相隨,整個世界就在他們的腳下。
雖然,俄羅斯是侵占我們領土最多的國家。但是,為了抗美、為了將來,中俄只能合作,在中俄交惡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北方威脅的時候,那是我們最大的威脅。
在珍寶島事件上,原蘇聯(lián)想對中國動“核”,對此,許多中國將領的反應是以“核”對核,而則是你打我家,把我家打爛了,那我就去你家過年,組織10億往北往西去俄羅斯的土地上生活。你總不能給你的土地上扔核彈吧!后來原蘇聯(lián)的領導者不得不放棄了那個念頭。從這個例子看。只有中俄結盟,才是最好的選擇。但實際上,中俄卻因為總是存二心,難以形成緊密的結合,因此,美國才成為世界上最愛指手劃腳的國家。
中國與俄羅斯,既是大國,又是鄰居。合則同利、分則兩損
我們今天學習了解神秘的國度:
第四節(jié) 俄羅斯
二、新課講解:
(一)、橫跨亞歐大陸北部
1、位置:
出示PPT,學生說說俄羅斯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1)、緯度位置:
出示PPT,總結:
大部分位于50°N~70°N,絕大部分屬于北溫帶,小部分在北寒帶;位于北半球,跨東西兩半球。
(2)、海陸位置:
出示PPT,總結:
橫跨亞歐大陸北部,西臨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2、鄰國
出示PPT,學生找出俄羅斯的鄰國。并上黑板指出。
再出示PPT,總結俄羅斯的鄰國
3、面積:
學生找出俄羅斯的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
這個數字多大呢?
俄羅斯與中國、加拿大、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對比。
俄羅斯與七大洲的對比。(排第5位),大于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
觀察俄羅斯的輪廓,發(fā)揮想像,像什么?(爬著的狗,倒過來,是蹲著的狗)
地跨兩大洲
出示PPT,學生看P38頁閱讀材料
總結: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集中的地區(qū)。結合歷史、民族和宗教等因素,俄羅斯歷來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東西相距遙遠
學生看地圖,看俄羅斯最西和最東的經度,總結:
俄羅斯東西端的經度差大約為170°,接近半個地球的經度—180°,是世界上領土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實際距離約7 000千米,乘坐普通列車從俄羅斯的最東端到最西端大約需要近三天時間。
4、地形:
觀察俄羅斯地形圖,說出主要地形區(qū):
總結:
雖然俄羅斯面積大,但是地形比較簡單,大體上分為四塊:
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問:
東部、西部,比起來,哪兒高?
北部、南部比起來,哪兒高?
總結:
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活動:P38頁活動1
5、河流和湖泊:
出示PPT,學生認識俄羅斯的河流
頓河、伏爾加河(俄羅斯的母親河)、烏拉爾河、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的界線)、鄂畢河(俄羅斯最長、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勒拿河(中西伯利亞高原與東西伯利亞山地的界線)
出示貝加爾湖的PPT: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的淡水湖,被稱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一條,其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足夠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
伏爾加河:“五海通航”
伏爾加河被俄羅斯人譽為“母親伏爾加”。它發(fā)源于俄羅斯西北部的丘陵,向南注入里海,全長3 600 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穩(wěn),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伏爾加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里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拔搴Mê健辈粌H建立了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水運聯(lián)系,而且還方便了俄羅斯和中亞、西亞、歐洲西部等地的交通聯(lián)系。
6、氣候:
俄羅斯的溫度帶(大部是北溫帶,有部分是北寒帶)
l 讀俄羅斯氣候分布圖說說俄羅斯有哪些氣候類型?以哪種氣候分布最廣?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短促溫暖,冬季漫長寒冷
l 讀莫斯科和雅庫茨克的氣候資料圖,說說它們的差異是什么?
莫斯科氣候比較溫和,降水量較多,東部大陸性較強。
總結:俄羅斯西部氣候比東部要好,所以,人口多。
這些大國中,印度是國小但自然條件好。俄羅斯卻是國大自然條件惡劣。中國、美國這兩個方面趨于平衡,但是美國比中國的地形條件更好一些。加拿大和俄羅斯差不多。自然條件惡劣,農業(yè)不發(fā)達、人口就比較少。
出示寒帶氣候和針葉林氣候的PPT:
俄羅斯地域面積廣闊,西伯利亞地區(qū)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于針葉林生長。有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亞寒帶針葉林。
雅庫茨克這個位于西伯利亞縱深處的城市,“有點冷”是指-50C°,- 20C° ,鼻孔里的潮氣會凍結起來,寒冷的空氣迫使你不得不咳嗽。- 35C°,空氣會使暴露在外的皮膚很快麻木,凍傷會成為永久的傷害。 -45C°,眼鏡桿會粘在你的面頰上,如果你想把眼鏡取下來,它會把臉上的肉一起撕下。
出示地球的寒極的PPT:
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的奧伊米亞康,位于北緯63°,在1885年以-67.7℃的正式記錄獲得北半球“寒極”的稱號,1964年又以-73℃的低溫打破了原有的紀錄。
出示凍土的PPT:
凍土是由于高緯度,或大陸性氣候導致冬季寒冷所致,永久凍土又稱多年凍土,是指持續(xù)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占俄羅斯國土面積的63%左右。在凍土分布地區(qū),地表水不易下滲,地下水水位高,容易形成沼澤。
在夏天,當溫度升高時,長年凍土的表層變暖融化后,地基就變得十分松軟,極大的影響俄羅斯的交通、建筑、能源開采等基礎設施。
總結:寒冷的氣候,農業(yè)不發(fā)達。生長著許多耐寒的針葉林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2
中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東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
2.了解中東地區(qū)的范圍以及主要國家。
3.掌握中東是一個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是交通要道。
教學重難點
1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東地區(qū)是世界的熱點地區(qū)、以及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聯(lián)軍轟炸伊拉克、美英聯(lián)軍進入巴格達、薩達姆銅象倒下及薩達姆被美軍捕獲的影視圖片導入戰(zhàn)爭發(fā)生的區(qū)域:這是一個充滿硝煙和血腥的地區(qū),從古至今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qū),以便從中獲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區(qū)?他們?yōu)槭裁匆肟刂七@個地區(qū)?控制了這個地區(qū)會獲取哪些好處?(板書:中東)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學法指導:由影視圖片激趣入題,轉入討論研究。
一孔之見:聯(lián)系當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從學生愛關注的戰(zhàn)爭問題入手,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二、講授新課
教師導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書:重要的地理位置)
學生讀圖:《中東的國家》,確認中東的范圍:
1.中東的緯度位置。
2.中東的海陸位置。
3.本區(qū)主要的海峽。
4.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歸納:中東位置極其特殊,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
學法指導:讀圖分析,合作學習,鞏固知識并解決問題。
這是本區(qū)的一個優(yōu)勢,也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難點。在引導學生認真讀圖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中東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從而突破重難點。在知識講解中間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學生看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
教師轉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除了看中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們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這里還有什么企圖呢?
由問題回到熱點話題,從中探究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原因,從而引出另一個重難點。
學生活動:討論──探究──發(fā)表觀點
教師導入:豐富的石油使得這個地區(qū)成為一個敏感的地區(qū),誰控制了這個地區(qū)就意味著控制了這個地區(qū)的石油。(板書:豐富的石油資源)
師生互動:觀看有關中東的石油資源的影視圖片,共同讀圖分析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
教師點撥、歸納: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出油多。
教師補充:除了上述幾點外,中東石油成本低,易于開采,運輸方便。由于這些特點,中東石油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油區(qū)所無法比擬的。
提問:中東地區(qū)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
學生活動:讀圖《世界石油分布圖》、《世界主要國家石油儲量扇形統(tǒng)計圖》、《世界十大儲油國統(tǒng)計表》、《中東部分國家石油儲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區(qū)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學法指導:讀圖──合作──探究──歸納
中東石油的這些特點,使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垂涎不已,因此西方國家就加緊了對該地區(qū)石油的掠奪,使該地區(qū)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qū),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問:中東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國家用的嗎?如果出口,輸出路線又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結合《中東石油海上運輸線路圖》,討論、分析。
師生互動:教師結合掛圖講解,學生結合掛圖歸納?;又虚g注意滲透中東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歸納小結:石油資源是中東人民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是中東人民的命根子。我們應該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邊,支持中東產油國為保護石油資源、維護石油權益的斗爭。
學生活動:自由閱讀書上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明確它在國際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加強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對霸權主義,這又是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文化,長大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
教師轉接:結合前面所學的《東南亞》、《南亞》進行比較,分析并總結中東的優(yōu)勢。
提問:中東的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條件有什么特點呢?中東的居民、國家情況又是什么樣的?
學生活動:讀《中東地形圖》自由討論。
師生互動:觀看中東的民族風情、地貌水文、氣候植被等情況的影視圖片。(畫外音:看:一望無際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氣候干熱、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體包起來;樹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蘭教并向真主祈禱,向未來祝福)(板書:干旱環(huán)境中的農牧業(yè))
討論l:為何中東阿拉伯半島上沒有河流?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討論2:在這種自然條件下該如何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展示:播放一段有關以色列的節(jié)水農業(yè)的影視片段和棗椰樹的相關圖片資料。
學生活動:讀書上的閱讀內容“以色列的節(jié)水農業(yè)”回答:
1.以色列為什么要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2.以色列是怎樣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的?它在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
歸納小結:中東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氣候干燥、炎熱,沙漠廣布,高原為主。艱苦的自然條件給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中東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區(qū)優(yōu)勢: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過大量開采石油運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此來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但是由于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因此中東的一些產油國都在考慮當石油資源枯竭后如何發(fā)展本國經濟的問題。
學法指導:先通過讀圖、觀看影視圖片作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閱讀書上的相關資料、自由討話探究學習掌握知識。最后再擴展到資源利用問題上。
簡要小結點明中東人民與自然作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意志,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資源利用觀。
三、小結
延伸與探究:中東的發(fā)展給我們有所啟示:近在我們的身邊,遠在我們的大西北與中東在自然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或氣候干燥,或沙漠廣布,或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西北地區(qū)豐富的石油資源)?,F(xiàn)在,黨和國家把經濟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隨著大西北的進一步開發(fā),我們都面臨著一次千古難逢的機遇與挑戰(zhàn),能否從中東地區(qū)的發(fā)展中借鑒其能適合我們的經驗?就此試寫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孔之見:“學以致用”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聯(lián)系我國西部大開發(fā),從中東的發(fā)展中獲得啟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國情,從而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3
自然環(huán)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亞洲的地勢特點、主要的地形單元.
2.亞洲的河流走向。
教學重難點
亞洲地勢特點,地形單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播放《亞洲雄風》的MP3或動畫,引出課題: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
二、新課講解:
(一)、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板書)
1、亞洲地形區(qū)的分布:
出示PPT,學生先看書,找出書中提到的地形單元,再看地圖找出相應的地形單元。
學生上講臺,指出要求的地理單元:(按地勢分為三組)
l 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
l 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l 西西伯利亞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問:我們是按什么順序找的?
總結:亞洲的地形復雜多樣
2、亞洲的地形特點:
出示PPT,問:
l 說說亞洲主要地形區(qū)的位置并依據高度表,說說它們的大致海拔?
l 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瑪峰,看看它們的海拔有多高?
總結:地勢起伏大
點擊“亞洲剖面圖”
總結: 亞洲大陸沿北緯30°緯線地勢是中部高,東西部低
最后總結亞洲地勢特點:
地勢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復雜多樣
點擊幻燈片中的“亞洲地理集錦”,學生看書,出示亞洲地形圖,總結“亞洲之最”
3亞洲的主要河流:
學生看書,找出書中提到的河流:
學生上講臺找出河流:分為四組
l 黃河、長江、湄公河
l 恒河、印度河
l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l 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
在找的過程中,總結:
總結:
(1).流向
流向太平洋的有:長江、黃河、湄公河
流向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
流向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最終不流入海洋的有:錫爾河、阿姆河、塔里木河
(2)??纯此鼈兊牧飨蛴泻尾煌?
向南、向北、向東、向西
(3)亞洲河流分布有何特點?這種分布與地形分布之間的關系如何?
亞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因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使大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向四周較低的平原、丘陵地區(qū)流。
(4).亞洲河流還有哪些特點?
亞洲地域遼闊,中部高、四周低,使許多河流源遠而流長。
活動:P9頁
1.歸納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分別指出它們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對一致、空間上連續(xù)”的原則,將北美洲按照地形劃分成西部、中部 和東部三個區(qū)域,說出這三個區(qū)域主要的地形類型。
西部主要是山地,中部是平原,
東部是山地、高原。
(3).讀圖,指出北美洲大陸沿北緯40°緯線自西向東地勢的變化特點。
北美洲大陸沿北緯40°緯線自西向東地勢是西部高,中部低,東部較高??傮w上呈現(xiàn)出東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綜上所述歸納北美洲地形特點是
地形多樣,地勢東西部高、中部低
活動:P9
2、以密西西比河為例,解釋北美洲的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1).在圖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頭標出它們的流向。
(2)分析這些河流的流向與地形的關系。
因為北美洲東西部為地勢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勢較低的平原,南部地勢更低的平原,這使許多河流發(fā)源于東西部向中部流,匯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終向南流入海洋。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4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
(2)、了解歐洲西部經濟、工業(yè)概況。
(3)、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統(tǒng)計圖表分析說明歐盟在本區(qū)作用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過運用地圖,查找主要國家及首都。掌握從地圖獲得地理信息,養(yǎng)成利用地圖學習的習慣。
3.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豐富的旅游資源,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
2、歐洲西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
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經濟發(fā)達的原因和特點。
教學過程
展示學習目標(讓一學生領讀)
一、歐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圍
1、展示歐洲西部地圖,讓學生說出海陸位置并得出:
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
思考:這一特征對歐洲西部有何影響?
(1)歐洲西部氣候深受海洋影響。
(2)歐洲西部海運發(fā)達。
2、展示歐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引領學生分析歐洲西部的緯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北溫帶,少部分位于寒帶,沒有熱帶。
3、展示歐洲西部政區(qū)圖
活動一:找出面積較大的國家
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芬蘭、瑞典、挪威、波蘭。
活動二:找出面積較小的袖珍國
列支敦士登、安道爾、馬耳他、盧森堡、圣馬力諾、梵蒂岡--世界最小國家(可與我校附近的二里半村類比)。
活動三:課本P57活動1
4、展示圖8.15 “2010年歐洲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圖”讓學生在圖8.16中找出,并勾注,分析他們的分布特點,完成P57活動2.
(轉承)由此可見,歐洲西部是發(fā)達國家集中的地區(qū),這是為什么?
二、工業(yè)密集,發(fā)達國家集中
(講解)歷史上,歐洲西部是世界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
1、展示材料《工業(yè)革命》(學生閱讀)
(講解)“工業(yè)革命”開始于英國,由于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英國成為十九世紀的“世界工廠”。憑借龐大的船隊侵占了世界各大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qū),號稱“日不落帝國”。大肆掠奪資源和財富,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它的影響下,歐洲的許多國家如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以及美國、日本先后發(fā)展了工業(yè)。成為發(fā)達國家。
2、歐洲西部的工業(yè)以制造業(yè)為主。
展示“英、法、德”與“印度、尼日爾,馬來西亞”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占總職工的比例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引領學生得出:
發(fā)達國家-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占總職工的比例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經濟發(fā)達
發(fā)展中國家-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占總職工的比例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經濟相對落后
3、展示歐洲西部進出口商品比較,進一步說明歐洲西部經濟發(fā)達的原因。
4、展示部分歐洲西部商品圖片,說明歐洲西部工業(yè)技術處于高端位置,所以商品工藝精,價格高。
(可聯(lián)系我國假冒偽劣商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5、歐洲西部工業(yè)分布特征
(1)動畫顯示歐洲西部工業(yè)分布特點;略呈“十”字
(2)動畫顯示歐洲西部重要工業(yè)區(qū)。
(過度)二戰(zhàn)后,美日的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先后取代英國成為二十世紀“世界工廠”,與此同時,新興發(fā)展中國家的工業(yè)也蓬勃發(fā)展,再加上生產結構單一,煤炭資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新興技術革命的沖擊使歐洲西部工業(yè)開始衰落。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地位,歐洲西部各國又開始發(fā)展了科技、資金密集型的新興產業(yè)和完善的服務業(yè)。
三、歐洲西部的服務業(yè)
歐洲西部的服務業(yè)體系完善,服務質量優(yōu),產值大,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
例:最近網傳我國一位孕婦到英國王家醫(yī)院生孩子,住了四天,消費了四十萬人民幣。
(承轉)歐洲西部各國在完善的服務業(yè)的基礎上,利用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古建筑遺址、文化藝術城市、博物館以及獨特的風土人情大力發(fā)展了旅游業(yè)。使歐洲西部成為世界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四、榮的旅游繁業(yè)
1、展示“1998年全世界接待國際旅游者最多的國家”圖,讓學生讀圖得出到歐洲西部的游客最多,說明歐洲西部是世界旅游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2、展示資料《歐洲西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資源條件》
(學生閱讀)
3、欣賞歐洲西部的景點
課件展示 學生欣賞
上述景點美不美?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
那么要出國旅游首先要辦理什么手續(xù)?(簽證)
辦簽證一般快的話需十天,還要交手續(xù)費,麻煩不麻煩?(麻煩)
歐洲西部各國往來頻繁,為了簡化手續(xù),成立了一個區(qū)域性國際組織——歐洲聯(lián)盟(簡稱歐盟)
五、歐洲聯(lián)盟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5
位置和范圍》教案
教學目標
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明確亞洲的范圍。
分析亞洲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及人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位置和范圍。
展示亞洲的范圍及分區(qū)
學生活動:(1)總結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線和主要分區(qū)。
總結講述:亞洲跨三帶,臨三洋和二洲,與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主要位于北溫帶。共分為6個分區(qū),我們中國位于東亞。
展示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剖面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亞洲主要的地形區(qū),總結亞洲的地勢特征。
(2)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根據其流向分析特征。
總結: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2、河流特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海洋。長江、瀾滄江等流入太平洋;葉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qū)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學生活動:找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總結亞洲氣候特征。
總結:1、氣候復雜多樣。缺水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大陸性氣候強。面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展示季風氣候示意圖
學生活動:找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發(fā)源地,分析其風向和性質。
總結列表:
項目發(fā)源地風向性質
冬季風高緯度內陸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低緯度海洋偏南溫暖濕潤
補充:季風區(qū)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播放洪澇災害的視頻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資料,分析季風氣候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結:1、有利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2、降水不穩(wěn)定,容易引發(fā)旱澇災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長和數量柱狀圖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柱狀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幾個在亞洲,在亞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長最快的,分析亞洲人口特征。
總結:1、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億,東亞有中國和日本,南亞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有印度尼西亞。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增長最快的是非洲,亞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長快。
展示亞洲人口分布圖
分析:回憶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亞洲人口分布規(guī)律,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其原因。
總結: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長造成的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圖片
講解:亞洲人口多,增長快,給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四、經濟發(fā)展的差異
展示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圖
學生活動:做課本14頁讀圖題。
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差異巨大,日本是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沙特依靠豐富的石油發(fā)展很快,新加坡和韓國發(fā)展成新興的工業(yè)國。
展示新加坡示意圖。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點,總結其發(fā)展經濟是怎樣因地制宜的。
總結: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中,地理位置優(yōu)越,他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航運和旅游,利用中東的石油發(fā)展煉油業(yè),成為發(fā)展很快的國家。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6
(課堂導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qū)的風光。
利用錄像展示冬季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qū)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過的黃金海岸卻是一派嫵媚的熱帶海濱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亞洲的氣候特征以及成因。
(講授新課)
板書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教師指圖講述,學生進行回憶后回答問題。
講述 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提問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結論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板書 1.氣候復雜多樣
提問 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且地形復雜,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亞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上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干濕差異懸殊。
板書 2.大陸性特征明顯
繼續(xù)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6-10圖”,并在上面點出利物浦、華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
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特點?我們來觀察位于這個氣候區(qū)內的兩個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們的氣溫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
小結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幾種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
三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xù)啟發(fā):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yè)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板書 3.季風氣候顯著
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結論 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
過渡 我們學習了亞洲的氣候特征,那么歐洲的氣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為主,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表比較亞洲和歐洲氣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書上的練習總結:
1.氣候類型少,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的氣候;
2.海洋性特征顯著;
3.具有面積最廣、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讀圖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通過對亞洲氣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來了解歐洲的氣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學生從地圖上找有用的知識,增加讀圖的練習。
板書設計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1.氣候復雜多樣
2.大陸性特征明顯
3.季風氣候顯著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7
教學課題: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節(jié)《非洲》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選編的“認識大洲”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地理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炎熱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和人口與經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地圖,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②通過對地形圖及各種氣候圖的判讀,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區(qū)的分布及氣候特征,并學會分析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
③學會用圖表、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2、過程與方法:
①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有關非洲的地理資料,并進行歸納、分析。
②充分運用每幅地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得大量的地理信息,進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非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使學生掌握非洲海陸輪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教學難點: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以熱帶為主的炎熱氣候。
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綜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科書、地圖冊、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一個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長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大洲,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一個大洲嗎?(非洲)那這一節(jié)就讓我們向這個神奇的大洲進軍,一起去探索它的奧秘吧。
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自主學習
根據第一節(jié)學習大洲的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動一:請同學們?yōu)g覽教材P1617,完成下面練習。
1、讀圖,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非洲在(東或西)半球的西部,穿過非洲中部,、分別穿過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寫緯線名稱)。
(2)海陸位置:東臨,西臨,北隔及與相望,東北與之間隔著狹長的,并以為陸上分界線。
活動二:描畫非洲輪廓圖,并填出非洲周圍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討論: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地理位置。
(設計思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的能力。)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活動三:讀非洲地形圖,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讀P6圖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陸面積廣大,被稱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東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陸邊緣的山脈外,大多是海拔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勢,。
(4)極具特色的地形(三個“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縱貫東部的。
(5)讀P18閱讀材料:東非裂谷帶及撒哈拉沙漠
簡單了解東非裂谷帶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質地貌特征;認識撒哈拉沙漠的范圍及地理位置。
(6)讀課本圖P21-1;P161-17比較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特點,并在非洲圖上找出:最大的半島_、最大的海灣、最大的島嶼_。
每位同學完成自主學習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將圖像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炎熱的氣候
活動四:(1)讀非洲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非洲的氣溫特征:
(緯線)橫貫非洲中部,、、(緯線)分別穿過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絕大部分位于(溫度帶),非洲平均氣溫在攝氏度以上。非洲氣候特征之一是氣溫。北半球7月份的炎熱中心在地區(qū)。
由此可得非洲氣溫特點是:氣溫高。這就是它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
(2)讀非洲年降水量圖,總結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qū),降水;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點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區(qū)廣。
(3)讀非洲氣候類型圖,總結非洲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是氣候類型。非洲熱帶雨林氣候
的南北兩側是氣候類型。南北回歸線附近主要是氣候類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氣候類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氣候帶受因素影響,以為中心呈對稱。
(設計思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
(四)、豐饒的物產
閱讀非洲主要的礦產與農產品分布圖,并分類。
礦產資源:鉻鐵礦、金剛石、黃金、石油、磷酸鹽等。
動植物資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劍麻、花生、香蕉、棗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長頸鹿、斑馬、非洲雄獅等
水力資源:剛果河、尼羅河(讓學生通過閱讀圖
1-27,找出有關兩河的水文特征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地圖,總結問題的能力。)
(五)、人口與經濟
非洲既然被稱為“富饒大陸”,按理說經濟很好,但為何又被稱為“經濟落后的大陸”呢?
(1)讀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的大洲。
(2)據20__統(tǒng)計,有7.94億人口,總數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壓力沉重的同時,經濟上受到幾個世紀以來的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部門單一,且以業(yè)為主要經濟部門。
(設計思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非洲人口、資源、環(huán)境、發(fā)展之間互相聯(lián)系的觀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動題。
四、師生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20——21活動題。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學直觀、形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體現(xiàn)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觀察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于:
1、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還較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意義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2、教具的運用比較單一,即使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個別同學脫離課本,完全依賴于課件,只注重了瀏覽課件這種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課件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增長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美國的領土構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構成復雜
3.了解美國的地形、氣候及農業(yè)生產的特點和主要農作物帶的分布。
重點:領土構成、民族及種族構成、地形氣候及農業(yè)
難點:地形,氣候及農業(yè)生產的特點
教學過程: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8分鐘)
1.美國的半球位置: ,海陸位置: ,領土組成:本土部分、兩個外來洲 、 。因此美國是一個地跨 、 、 兩洲的國家。
2.美國人口 億,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國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200多年間移入美國的。經過長期的融合,形成統(tǒng)一的民族。美國人總構成復雜,白種人占 ,黑種人占 。
3.美國華人、華僑約 萬人,在 、 和 華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讀圖說出美國地形區(qū)主要有哪三個?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國為什么被稱為“農業(yè)大國”?
1.小組討論:外來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給美國經濟帶來什么影響?給移出國帶來哪些影響?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現(xiàn)象?
2.閱讀第81頁資料,說說華人華僑對美國有哪些貢獻?
3.小組活動:
讀第84頁,完成以下問題。
1.(1)~(5)并說說美國地勢東西方向上的變化有特點?三大地形區(qū)各有什么特點?
2.讀圖說出美國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讀圖完成(1)~(3)
4.小結:美國有哪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地形、河流、氣候三方面說明)適合發(fā)展農業(yè)?美國農業(yè)生產的特點有哪些?
5.拓展:比較美國與日本的農業(yè)有何不同?(條件?特點?)結論: 。
Ⅳ、我能掌握我總結。(10-15分鐘)
鞏固練習:填充圖美國部分
檢測反饋:
1.美國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美國原有居民是 。
美國的兩個海外洲是: 、 。
2.美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3.美國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yōu)越性?
4.美國的農業(yè)有什么特點?美國有哪些著名的農業(yè)帶?
5.自繪美國輪廓圖填注臨海、地形區(qū)、兩個外來洲、河流、湖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美國的工業(yè)特點及分布2.認識并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從而樹立科
教興國的戰(zhàn)略觀念。
重點:美國工業(yè)特點及分布、新技術產業(yè)
難點:美國工業(yè)發(fā)展的借鑒意義
教學過程: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分鐘)
1.讀圖9.12找出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yè)城市和工業(yè)區(qū)?
2.讀圖冊47頁說說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yè)部門?
3.美國工業(yè)的特點:擁有 ,工業(yè)產品種類 ,產量 ,技術 ,是世界上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
4.美國的硅谷在 ,因生產 而出名。
Ⅱ、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閱讀了解目標
Ⅲ、合作探究我快樂:(20-25分鐘)
1.自學內容交流反饋
2.閱讀材料第86頁說出美國有哪些工業(yè)產品居世界第一二位?從中說明美國是當今世界工業(yè)最 的國家。
3.小組討論:為什么美國能成為世界上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
4.活動:讀第87頁,完成以下問題。
(1)閱讀4則資料,說說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的促進作用。
(2)看圖9.11、9.12,總結高新技術產品的種類。
5.學生討論: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借鑒美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的經驗?青少年應樹立什么樣的信念?
鞏固練習:完成填充圖美國工業(yè)部分
自繪美國本土示意圖,要求填注臨海、鄰國、五大湖、主要工業(yè)城市等。
知識拓展:
高新技術產業(yè)主要包括:微電子工業(yè)、電腦軟件、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備、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術等
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在工業(yè)機器人、計算機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國的那些高新技術產業(yè)有較大發(fā)展?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2、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媒體素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自己身邊,學習地理應注意搜集身邊的地理信息。電視中的各種節(jié)目、報刊雜志、圖書館的藏書,互聯(lián)網站等都傳遞著許多地理信息,我們要逐步學會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應的地理問題,本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學習地理的途徑、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課前熱身
學生分組討論:看哪位同學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并且分組記錄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提示:要學好地理,首先要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再學會思考地理問題,最后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或生活圈子,從實踐中去學習。
2、四邊互動
互動1:教師對學生搜集的地理信息進行整理,而且要求學生學會思考地理問題,然后提問:
(1)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連續(xù)發(fā)生地震?
(2)為什么我國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區(qū)常發(fā)生水、旱災害?
(3)為什么南方能大面積種植柑橘,北方卻不行?
(4)為什么吐魯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為什么南極洲蘊藏著大量煤炭資源?
明確:觀察和了解地理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探究其成因和規(guī)律,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對比、分析、綜合、觀察、聯(lián)想等方法將有助于我們學習地理。
互動2:要學好地理,我們單靠坐在教室里是遠遠不夠的,要深入周邊的環(huán)境,走進大自然,通過野外旅行,學會觀賞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游園、滑雪、探險、狩獵、海濱休閑、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步行、騎自行連、乘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
學生分組討論活動,教師用投影出示討論問題:
1)你曾經外出到過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內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時間如何安排?
5)旅行路線如何?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選一兩名代表匯報。
進一步提問:野外旅行要準備好哪些物品呢?
明確:地圖、指南針、筆記本、望遠鏡、照相機等。
強調:還要學習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觀察、地理攝影、地理素描、地理標本制作等技能。
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野外旅行能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審美情趣,增長地理知識。地理學習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正在不知不覺地應用它;我們身邊就有地理知識,只要留意就會學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識。
四、達標反饋
討論:學生分組設計一條附近地區(qū)野外旅行線路,內容包括:地點、旅行線路、開始和到達時間、旅行內容、交通工具、物品準備、注意事項等。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學生先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教師點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學好地理,懂得了學習地理的方法途徑,進而發(fā)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2)方法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討論法學習。
六、作業(yè)
設計一條最好的旅行路線,最好的地圖,進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書設計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巴西自然條件討論該國如何開發(fā)
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資料,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
重點: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流
難點:巴西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巴西的位置
導入新課:出示七年級上冊的“面積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請學生運用地圖回答:a各個國家分別位于那個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積居第一位的是哪個國家?從而導入新課。
播放亞馬孫河的錄象材料。
1、亞馬孫河
在圖8-51上找到亞馬孫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將亞馬孫河的流量、長度流域面積與其他三條大河比較,得出結論: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結: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度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亞馬孫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qū)
在8-51圖上找到亞馬孫平原并觀察他的范圍,說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圖說出他的范圍,在組內交流。
小結: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東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積的平原。
讀8-51圖分析亞馬孫平原的緯度位置,思考: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么氣候?此中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結:亞馬孫平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的熱帶雨林。這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討論: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有哪些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說明: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過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還有什么類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導學生觀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圍,并與亞馬孫平原比較。
②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點
③小結巴西高原的地形構成:約1/3的亞馬孫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成了巴西
小結: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構成的巴西,它的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面積大于巴西的國家有那些?
(2)、填表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