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一學習方法>七年級語文>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

時間: 燕純0 分享

  書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訴我們應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放棄,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逼狹、阻抑、回環(huán)曲折、亦復如是”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愛國精神。

  二、?能力目標

  1、結合語境,體會某些詞語的含義。

  2、理解本文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通過一系列比喻進行生動形象的說理的寫作手法。

  三、?德育目標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浩蕩雄奇的語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氣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2、學習本文借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理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激趣引思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些詩句中,詩人的愛國情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心懷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眾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們用語言詮釋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這其中就有李大釗。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篇美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2、作者介紹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8年與陳獨秀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并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于北京。

  李大釗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釗選集》(1959年出版)、《李大釗詩選注》(1979年出版)。

  3、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國內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李大釗等革命先驅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的事業(yè)變成全民的事業(yè)。

  二、初讀積累

  掌握下列字的讀音

  逼狹(xiá) 崎嶇(qíqū) 阻抑 (yì)

  解釋下列生詞

  (1)逼狹:狹窄。

  (2)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3) 阻抑 :阻擋、抑制。

  (4) 回環(huán)曲折 :曲折環(huán)繞。

  (5) 亦復如是 :也是這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層次結構

  【討論、明確】第一自然段,說明人類歷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艱難險阻的境界。

  第二自然段,以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

  第三自然段,用旅途征人以冒險為美趣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

  第四自然段,把艱難的國運即“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與雄健的精神聯系起來,點出了主題,呼應題目。

  第五自然段,照應了第二自然段,以揚子江、黃河比喻我們的民族精神。

  板書:人類歷史的道路

  民族生命的進程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品味詞語,體會作者的豪情壯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聯系生活,正確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聯系生活,正確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激情朗誦,整體感悟

  1、激情朗誦:學生激情朗誦,初步感知課文。

  2、整體感悟:

 ?、購恼n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合標題,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fā)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fā)展而奮斗、奉獻。)

  ②快速閱讀課文,并歸納各段內容。

  a.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b.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c.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d.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e.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一)思考“艱難的國運”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1.相互討論,要求在原文中尋找答案。

  (1)?指名朗讀課文第四節(jié)開頭的一句: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五節(jié)中間的一句:目前的艱難境界,那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3)?掌握品味語言的第一環(huán)節(jié):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

  崎嶇:本義是“高低不平貌”,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義“坎坷險惡”。

  境界:本是指事物達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國運艱難程度。(將這些關鍵詞語加上著重號,再默讀一遍,是否有所領悟。)

  2.討論歸納。

  由此可見,“艱難的國運”有兩個方面,

  一是時代性,“現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環(huán)境。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內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瘋狂鎮(zhèn)壓進步革命力量,國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時期,前途茫茫。

  二是艱難國運的嚴重性——“崎嶇險阻”、“艱難境界”。

  (二)思考“雄健的國民”?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1.第一節(jié)第四節(jié)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體展開則在第五節(jié)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據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國民”應具備的品質呢?

  2.學生尋找關鍵詞語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三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逼狹、阻抑、回環(huán)曲折、亦復如是”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愛國精神

  能力目標

  理解本文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通過一系列比喻進行生動形象的說理的寫作手法

  德育目標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浩蕩雄奇的語言,感受李大釗博大磊落的英雄氣魄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詞語的含義

  2、學習本文借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理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進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中國主權不斷受到資本主義殖民者的剝削,人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也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的仁人志士不斷高呼人們起來反抗,以贏得民族的獨立和自由,他們有的手持鋼刀,用敵人的血來祭奠那逝去的靈魂;有的憤書疾筆,希望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或者痛斥侵略者的不良行為……因此,無數的英勇戰(zhàn)士倒在了血泊之中,無數的優(yōu)秀篇章流傳至今,李大釗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一起來感受作者那滿腔的熱血與豪情。

  二、作者介紹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3年赴日本,就學于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報》主筆,1918年與陳獨秀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并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宣傳反帝愛國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于北京。李大釗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釗選集》、《李大釗詩選注》。

  三、寫作背景介紹

  本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和對新文化運動的破壞,封建復古勢力也再次對新文化運動進行瘋狂的反撲,中國社會黑暗到了極點。

  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懦弱的人和奴顏婢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或化敵為友、為虎作倀,或者畏懼斗爭循跡而去。而大多數正直的愛國志士則在黑暗中徘徊,精神不振。

  針對這種情況,李大釗大聲疾呼,振奮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嚴重的歷史關頭,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樹立起沖破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期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救民事業(yè)變成全民性的事業(yè)。

  四、初讀課文、掃清字詞

  1、字音

  逼狹bī xiá 崎嶇qí qū 阻抑yì

  魄(pò)

  2、釋詞

  逼狹:非常狹窄、艱難。

  崎嶇:形容(山路)高低不平。

  阻抑:阻礙抑制。

  回環(huán)曲折:反復循環(huán)、彎曲。

  亦復如是:也是如此。

  魄勢:氣魄、威勢。

  五、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

  1、朗讀文章,在朗讀的時候思考下每一段的文章大意。

 ?、贇v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初一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七年級語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后練習答案

2.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下冊《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課后題答案

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反思范文

4.初一語文《風雨》教案

5.七年級語文《風雨》教案設計大全

6.七年級下冊語文《鄧稼先》教案設計范文3篇

7.初中七年級語文《傷仲永》教案設計

8.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

9.初一語文《塞翁失馬》教案大全

10.初一語文試卷講評課的教學設計

417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