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
立夏由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39年)確立而來,預示著季節(jié)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2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歷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歷的立夏節(jié)氣,立夏在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返回目錄
立夏有哪些傳說故事
立夏之日,我國民間有很多的習俗,其中之一就是“稱人”。所謂“稱人”就是大人拿來一桿大稱,稱鉤上掛一只大筐,小孩則坐到筐里稱體重。后來人們把這種習俗叫做“稱人”。
“稱人”的來由有多種傳說。其中之一是說元末朱元璋起兵時,手下大將常遇春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被元軍活捉了去。朱元璋得知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后經多方打探險才得知常遇春被關進了監(jiān)牢。
朱元璋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買通元軍將領,一面通過朋友賄賂牢頭禁子,讓他們好生對待常遇春,不要讓他遭罪。俗話說“有錢能買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再加上元軍將領和那牢頭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氣數以盡,正愁沒門路巴結朱元璋,哪還敢給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么才能讓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弄得不好將來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滅九族的事呢!
牢頭禁子的老婆見丈夫一連幾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的就問丈夫何故。聽丈夫說了常遇春的事后,他老婆哈哈一笑說:“這事還不好辦,你先稱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養(yǎng)著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說明他在牢里沒遭罪么?”
第二天,牢頭禁子真的按老婆說的給常遇春稱了體重,這天剛好是立夏日。打這以后牢頭禁子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著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點。
一年后,朱元璋率軍攻克了那座城池,從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頭禁子為了表功,竟當著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稱了一下常遇春的體重,常遇春不僅沒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來斤。而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著說:“好,好,立夏,立夏,稱人,稱人?!贝蜻@以后立夏稱人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了起來。
立夏“稱人”的第二種傳說與三國時的蜀后主劉禪有關。
三國末期,后主劉禪經營的蜀國已是兵微將寡國力不繼。這一年魏國大將鄧艾奉命率大軍伐蜀,兵逼劉禪投降。蜀國有位忠臣叫正,他對鄧艾提出“劉禪乃一國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點虐待,不能瘦一星半點肉,不然寧死不降”。鄧艾答應了這一條件。
劉禪投降后被帶到了當時魏國的都城洛陽,魏國公封他為安樂公,賜給他住宅、綢緞萬匹、美女百名。劉[禪從此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竟沒有半點忘國之恥。第二年正叫人給劉禪稱了一下體重,這忘國之君不僅沒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國演義》里有詩說“追玩作樂笑顏開,不念危土半點哀。快樂異鄉(xiāng)忘故國,方知后主是庸才?!?/p>
〈〈〈返回目錄
立夏習俗:立夏吃蛋
我國最早的傳統(tǒng)習俗是存在相當多的特色的,而立夏那天經典食物就是立夏蛋,立夏這一天很多人就在家里煮蛋,一般用茶葉末或者胡桃殼煮,直到蛋殼慢慢變紅,就可以開始趁熱吃了。在蛋內撒上一些細鹽即可。
而立夏吃蛋這個習俗已經流傳了很久了,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這個習俗從立夏這一天訂立開始,天氣就開始晴朗逐漸炎熱起來,很多小孩子會感覺到疲勞四肢無力,食欲也會大打折扣,這時候女媧就告訴百姓,每年立夏要在孩子胸前刮傷雞鴨鵝蛋,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這就是立夏吃蛋的習俗的由來。
立夏習俗:吃烏米飯
在立夏那天我們傳統(tǒng)會吃一些烏米飯,烏米飯就是用糯米浸入烏輸液內數小時后燒煮而成,這是江南農村的立夏習俗。
立夏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食用面食
而在我國北方,李霞姐正好是小麥上揚時節(jié),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立夏到來之際通常都會制作以小麥為主的面食習俗,主要是為了慶祝小麥的豐收。而立夏的面食通常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返回目錄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閑游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返回目錄
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相關文章:
★ 立夏的由來及習俗
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
上一篇:立夏古詩詞_古詩5首共讀
下一篇:關于立夏的作文5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