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期末知識點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積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學習也是一樣的,需要積累,從少變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唐朝的中外交往
一、絲綢之路
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fā)達,當時,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北路經(jīng)今蒙古地區(qū)到葉尼塞、鄂畢兩河上游,往西達額爾齊斯河流域以西地區(qū).西路經(jīng)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門關西行,經(jīng)今新疆境內(nèi)有三條路可通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就是的“絲綢之路”.
西南路經(jīng)西川到吐蕃,可達尼泊爾和印度;或經(jīng)南詔、緬甸到印度.往東經(jīng)河北、遼東可到朝鮮半島.
二、海路交通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條路:一是由登州(山東蓬萊)出發(fā),渡渤海沿遼東半島東岸和朝鮮半島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蘇淮安)出淮河口沿山東半島北上,東渡黃海經(jīng)朝鮮半島到日本;三是由揚州或明州出海,橫渡東海直駛日本.
到南亞諸國的海路,從廣州經(jīng)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過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由此分別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斯里蘭卡和印度.到西亞的海路,主要是從廣州出發(fā),經(jīng)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岸.
在唐代,還初步開辟了到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這些交通線,由于沿線的出土文物和沉船打撈而不斷得到證實.以上事實說明,唐朝時期的中國是亞非各國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
三、日本“遣唐使”
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繁榮的時期.這時日本社會正處在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確立和鞏固的階段,對唐朝的昌盛極為贊賞,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學生和學問僧數(shù)量很多.
631年(貞觀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開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團一般不超過二百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shù)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數(shù)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發(fā)現(xiàn)的日本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日本奈良東大寺內(nèi)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大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來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jiān)學習各種專門知識.如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長期留居中國,擅長詩文.在唐歷任光祿大夫、秘書監(jiān)等職.他與詩人李白、王維等人有著深厚的友情,常作詩相酬贈.日本留學生回國以后,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空海與鑒真和尚
日本來中國學習的學問僧共約九十余人,其中最的是空海.他于804年(貞元二十年)來中國,在長安青龍寺向惠果學密宗,回國時帶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經(jīng),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僧人也不斷東渡日本,溝通中日兩國的文化,其中貢獻的是鑒真和尚.
鑒真,姓淳于,揚州人.他對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戒.他應日本圣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jīng)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終于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弟子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鑒真把律宗傳到日本,同時還把佛寺建筑、雕塑、繪畫等藝術傳授給日本.日本現(xiàn)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鑒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對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響.鑒真精通醫(yī)學,尤精本草,他雖雙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種藥物,對日本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弊鋈魏问?,基礎尤為重要,更何況學習。若能將基礎知識全面地,系統(tǒng)的熟練掌握,并能有機地、靈活地結合起來,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應腳踏實地地學,決不要心浮氣躁。
二、講求效率
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紹他們的成功秘訣時,都無一例外地提到要“講求效率”,我們不妨也學一學。即上課一定要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盡量做到當堂吸收消化。若能真真切切地達到此境界,那么偶爾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雖占用時間,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促成你更高的學習效率。
三、擴展知識面
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要挑戰(zhàn)中考及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驗,就應有厚實的知識作為盾牌。所以我們要“擠”出時間閱讀歷史名著;瀏覽信息,觀看歷史性節(jié)目。只要堅持不懈,必有收獲。
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學習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適時適度地給自己放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緊張的模擬考之后給自己輕松半天。與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溜一會兒旱冰,或是戴上久違的“walkman”,或是對著藍天白云高喊一聲,舒心愜意,好不自在。不過,別忘了輕松之后又該崩緊那根弦了。
在學習之后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zhàn)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zhàn)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和完善。
歷史學習方法技巧
一、端正態(tài)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皩W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fā)揚本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tài)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v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后聯(lián)系,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lián)系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占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們應聯(lián)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fā)生。經(jīng)常注意前后聯(lián)系,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于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四、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zhì)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yè)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么能把學習搞好呢?
初一歷史期末知識點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期末知識點
上一篇:初一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七年級人教版歷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