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下載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下載
轉眼我們已經進入七年級上冊的學習,那么關于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該怎么學習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下載,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7】獲取七年級語文、七年級數(shù)學、七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jié)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期末練習題
1.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__ _時間內的具體狀態(tài),其突出特點是____ __.
2.空氣污染指數(shù)越__ __,說明空氣污染越嚴重.
3.下列詞語中,描述天氣的是: ( )
A.小雨夾雪 B.雨熱同期 C.四季如春 D.長夏無冬
4衛(wèi)星云圖上,華北平原是一片綠色,說明華北平原的天氣狀況是( )
A.陰天 B.晴 C.下雨 D.下雪
5.下列天氣符號,表示降雪的是:( )
6.當煙柱隨風飄往東南方向時,此時風向為:( )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7.我國西北地區(qū)沙塵暴多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多 B.植被破壞,土地__露 C氣溫高 D.工廠排放粉塵多
8氣候指一個地方_____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_____性。
9最近幾年,我國北方地區(qū)沙塵暴天氣頻繁發(fā)生,這表明該地區(qū)的___ ___問題越來越嚴重。
10下列敘述,表示氣候的是: ( )
11天空湛藍 B.大風呼嘯 C.寒流過后,氣溫驟降 D.四季分明,雨熱同期
12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陰雨連綿,在衛(wèi)星云圖上該地區(qū)顏色顯示為 ( )
A.綠色 B.藍色 C.白色 D.黃色
13下列天氣符號,表示雷雨的是: ( )
A B C D
6.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__,對人體健康___;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__,對人體健康__.( )
A.大 有利 小 有害 B.大 有害 小 有利
C.小 有利 大 有害 D.小 有害 大 有利
7.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氣質量的是: ( )
A.發(fā)展沼氣,杜絕焚燒秸稈 B.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應大量用煤
C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小汽車數(shù)量越來越多 D.我國植被破壞嚴重,沙塵暴頻發(fā)
8.根據(jù)材料,回答:
材料1 秋收時遇上連續(xù)的陰雨天,玉米不能及時收割
材料2 未來兩天內將有寒潮影響本市,氣溫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預防感冒
材料3 2002年1月16日,山東境內突降大雪,京滬高速公路臨沂段滯留了約500輛汽車
上述三個材料說明了天氣與農業(yè)、______、_______關系密切。
B卷
1.下列關于天氣和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都時刻在變 B.都變化不大
C.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D.二者不存在任何關系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指 ( )
A.天氣 B.氣候 C.溫度 D.季節(jié)
3.下列地形中最容易發(fā)生空氣污染的是 (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4.當天空布滿云時,為_____;當天空無云或云很少時,為______. ( )
A.陰天 多云 B多云 晴 C.多云 晴天 D.陰天 晴
初一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7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7年級地理相對于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并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guī)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鎮(zhèn)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對于學生學習7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與影響。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xiàn)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jié)能、節(jié)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qū)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qū)域差異。教學目標:優(yōu)秀率:40%,合格率:90%。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qū)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qū)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qū)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qū)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qū)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qū)分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jié)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qū)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qū)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qū)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