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
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
江蘇省的中考已經越來越近,化學試卷大家都做得怎么樣了?需要校對化學試卷答案的同學,趕緊來吧。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10個小題,1~5每題1分,6~10每題2分,計1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萄萄釀酒 B.冰雪融化 C.塑料老化 D.煙花燃燒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空氣中N2的體積分數約為78%
B.O2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
C.CO2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用作保護氣
3.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讀液體體積 B.
過濾
C. 檢查裝置氣密性 D. 稱氯化鈉質量
4.白酒中溶質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酒精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6:1
B.酒精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g
C.酒精屬于有機物
D.酒精是由2個碳原6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C.汽油洗滌油污屬于乳化現象
D.將氫氧化鈉溶于水,所得溶液溫度升高
6.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時,甲與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時,應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乙
C.甲屬于易溶物質
D.t2℃時,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7.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
B.逃離火災現場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C.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兔空氣對流促進火勢蔓延
D.油鍋著火,用鍋蓋蓋上,是為了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8.下列歸納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與健康 B、化學與能源
?、倮夏耆巳扁}會導致骨質疏松
?、谌梭w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③要牢記“吸煙有害健康”“毒品萬萬試不得!” ①太陽能、核能和天然氣都屬于新能源
?、陔姵爻潆姇r,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刍剂鲜莾?yōu)質的能源來源,不能作為化工資源
C、物質與分類 D、化學與環(huán)境
?、偬烊粴夂秃K紝儆诨衔?/p>
?、跓龎A和純堿都屬于堿
?、勰蛩豙CO(NH2)2]和硝酸鉀(KNO3)都屬于復合
肥 ①施用過量化肥、農藥增加糧食產量
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環(huán)保
?、鄣吞忌睿鲂斜M量步行或騎自行車
A.A B.B C.C D.D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種類不變
B.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C.構成固體物質的微粒都是靜止不動的
D.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10.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其變化過程的是( )
A、鎂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內燃燒 B、電解水生成氣體的體積 C、濃硫酸長期露置在空氣中 D、向空氣中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A.A B.B C.C D.D
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簡答題(共3小題,第11題3分,12題4分,第13題3分,計10分)
11.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義,氫回答下列問題(填數字序號)
①2CO ②S2﹣③ O
(1)表示分子個數是
(2)表示元素化合價的是 .
(3)表示一個離子所帶電荷數值的是 .
12.聯系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古代“絲綢之路”運輸的商品有絲綢、陶瓷、鐵器等,其中陶瓷屬于 (填字母序號)
A.金屬材料B.無機非金屬材料C.復合材料 D.有機高分子材料
(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內的異味,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碳酸氫鈉(NaHCO3)可用作干粉滅火劑,滅火時,碳酸氫鈉粉未受熱生成碳酸鈉和兩種常見的氧化物,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
13.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金屬.
(1)鋼鐵的銹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 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2)在空氣中,鋁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寫化學式);
(3)某同學取少量工廠廢液[溶質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鋅,反應結束后,發(fā)現溶液仍然是藍色.據此推斷,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2018江蘇省中考化學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共10個小題,1~5每題1分,6~10每題2分,計1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萄萄釀酒 B.冰雪融化 C.塑料老化 D.煙花燃燒
【考點】E3: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葡萄釀酒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冰雪融化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塑料老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燃放煙花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B.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空氣中N2的體積分數約為78%
B.O2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
C.CO2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用作保護氣
【考點】61: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6K:常見氣體的用途.
【分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稀有氣體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94%、二氧化碳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O2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助燃性,有可燃性錯誤;CO2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確,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氮氣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液態(tài)氮可以做制冷劑.
【解答】解:A、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O2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助燃性,有可燃性錯誤,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CO2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D、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氮氣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液態(tài)氮可以做制冷劑,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B
3.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讀液體體積 B.
過濾
C. 檢查裝置氣密性 D. 稱氯化鈉質量
【考點】42:測量容器﹣量筒;43:稱量器﹣托盤天平;4G: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4K: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分析】A、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
B、過濾液體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
C、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解:A、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操作正確.
B、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檢查氣密性,先將導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著試管外壁,觀察是否有氣泡出現來確定該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圖中所示裝置正確.
D、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且稱量氯化鈉時左右兩盤應放一張大小相同的紙片,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B.
4.白酒中溶質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酒精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6:1
B.酒精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g
C.酒精屬于有機物
D.酒精是由2個碳原6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考點】D1: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AC: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D8: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D9:元素質量比的計算.
【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比來分析;
B.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C.根據有機物的概念來分析;
D.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解答】解:A.乙醇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之間的質量比是(12×2):(1×6):(16×1)=12:3:8,故錯誤.
B.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錯誤.
C.乙醇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正確;
D.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錯誤.
故選C.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C.汽油洗滌油污屬于乳化現象
D.將氫氧化鈉溶于水,所得溶液溫度升高
【考點】7C: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7F: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7H: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7K: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
【分析】A、根據溶液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B、根據溶液的濃稀和是否飽和的關系考慮;C、汽油能溶解油污;D、根據氫氧化鈉溶于水會放出熱量考慮.
【解答】解:A、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餾水不屬于溶液,故A錯;
B、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洗滌油污屬于溶解現象,故C錯;
D、將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所得溶液溫度升高,故D正確.
故選D.
6.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時,甲與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時,應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乙
C.甲屬于易溶物質
D.t2℃時,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考點】7N: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4H: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7Q: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
【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甲與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A錯誤;
B、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甲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時,應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乙,故B錯誤;
C、甲物質在0℃時的溶解度是10g,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20℃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屬于易溶物質,故C正確;
D、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溶液,故D錯誤.
故選:C.
7.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
B.逃離火災現場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C.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兔空氣對流促進火勢蔓延
D.油鍋著火,用鍋蓋蓋上,是為了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考點】H1:燃燒與燃燒的條件;H4: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據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增大氧氣的濃度,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濕毛巾有類似防毒面具作用、氣體受熱密度變小,進行分析判斷.
C、貿然打開所有門窗,空氣流通,使氧氣更充足,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滅火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將木柴架空燃燒,能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
B、濕毛巾有類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燒時生成的煙塵;氣體受熱密度變小,有毒氣體上升聚集在高處,故要盡量貼近地面逃離,故選項說法正確.
C、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所有門窗,否則空氣流通,使氧氣更充足,火勢更旺,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不利于滅火,故選項說法正確.
D、油鍋著火,用鍋蓋蓋上,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滅火原理,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8.下列歸納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與健康 B、化學與能源
?、倮夏耆巳扁}會導致骨質疏松
②人體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垡斡?ldquo;吸煙有害健康”“毒品萬萬試不得!” ①太陽能、核能和天然氣都屬于新能源
?、陔姵爻潆姇r,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刍剂鲜莾?yōu)質的能源來源,不能作為化工資源
C、物質與分類 D、化學與環(huán)境
①天然氣和海水都屬于化合物
?、跓龎A和純堿都屬于堿
?、勰蛩豙CO(NH2)2]和硝酸鉀(KNO3)都屬于復合
肥 ①施用過量化肥、農藥增加糧食產量
?、谑褂每山到獾乃芰现破犯h(huán)保
?、鄣吞忌?,出行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
A.A B.B C.C D.D
【考點】J1: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65: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9J: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A9:常見的氧化物、酸、堿和鹽的判別;E5: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HE: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fā);I6:白色污染與防治;J9:煙的危害性及防治;JA:毒品的危害性及預防;JE:微量元素、維生素與健康的關系及攝取方法;K6: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
【分析】本題可以選用排除法是解答,即只要選項中有一項說法錯誤,即可排除該選項;據此結合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化學與能源、物質的分類、日常生活經驗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老年人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人體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缺乏維生素A時容易患夜盲癥.吸煙有害健康、毒品損害身體,并使人上癮,萬萬試不得,故選項歸納正確;
B、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故選項歸納有錯誤;
C、海水是混合物,純堿是碳酸鈉,不是堿,尿素[CO(NH2)2]是氮肥,不是復合肥,故選項歸納有錯誤;
D、過量施用化肥、農藥不但不會增加糧食產量,還會對土地、環(huán)境等造成不良影響,故選項歸納有錯誤;
故選:A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種類不變
B.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C.構成固體物質的微粒都是靜止不動的
D.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考點】E8:化學反應的實質;B6: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B7: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BA: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據化學變化的實質、離子的定義、微粒的性質、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的電子數進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故選項正確;
B、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例如原子核帶正電,但不屬于離子,故選項錯誤;
C、構成固體的微粒也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故選項錯誤;
D、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的電子數,故錯誤;
故選A
10.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其變化過程的是( )
A、鎂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內燃燒 B、電解水生成氣體的體積 C、濃硫酸長期露置在空氣中 D、向空氣中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A.A B.B C.C D.D
【考點】95:堿的化學性質;71:電解水實驗;92: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G1: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答;
B、根據水通電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進行解答;
C、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變稀進行解答;
D、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加鹽酸會分別發(fā)生反應.
【解答】解:A、鎂在密閉容器中燃燒質量不變,故正確
B、水通電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故正確.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變稀,但是溶質質量分數不會是0,故錯誤.
D、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加鹽酸會先與氫氧化鈉反應,不會生成氣體,后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直至碳酸鈉耗盡,故正確;
故選:C.
二、填空、簡答題(共3小題,第11題3分,12題4分,第13題3分,計10分)
11.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義,氫回答下列問題(填數字序號)
①2CO ②S2﹣③ O
(1)表示分子個數是?、?/p>
(2)表示元素化合價的是 ③ .
(3)表示一個離子所帶電荷數值的是?、凇?
【考點】DF: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分析】根據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進行解答.
【解答】解:(1)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故①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個數為2個;
(2)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故③ O中的2表示在氧化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故②S2﹣中的數字表示一個硫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
故答案為:(1)①(2)③(3)②
12.聯系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古代“絲綢之路”運輸的商品有絲綢、陶瓷、鐵器等,其中陶瓷屬于 B (填字母序號)
A.金屬材料B.無機非金屬材料C.復合材料 D.有機高分子材料
(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內的異味,這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3)碳酸氫鈉(NaHCO3)可用作干粉滅火劑,滅火時,碳酸氫鈉粉未受熱生成碳酸鈉和兩種常見的氧化物,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 ,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分解反應 .
【考點】I9: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89:金屬材料及其應用;C6: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FA:反應類型的判定;G5:書寫化學方程式、;IA:復合材料、納米材料.
【分析】根據已有的物質的類別、活性炭的吸附性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反應類型的判斷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填:B;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英語除去冰箱內的異味,故填:吸附;
(3)碳酸氫鈉粉未受熱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故填:2NaHCO3 Na2CO3+CO2↑+H2O;分解反應.
13.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金屬.
(1)鋼鐵的銹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 氧氣和水蒸氣(或O2和H2O) 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2)在空氣中,鋁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Al2O3 (寫化學式);
(3)某同學取少量工廠廢液[溶質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鋅,反應結束后,發(fā)現溶液仍然是藍色.據此推斷,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硝酸銅和硝酸鋅[或Cu(NO3)2和Zn(NO3)2] .
【考點】8G: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85:金屬的化學性質.
【分析】(1)根據鐵銹蝕的條件分析回答;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通常情況下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保護膜;
(3)根據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關系(Zn>Cu>Ag),鋅可置換硝酸銀中的銀、鋅可置換硝酸銅中的銅,生成的銅還可以置換硝酸銀中的銀分析解答.
【解答】解:(1)鋼鐵的銹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故填:氧氣和水蒸氣(或O2和H2O);
(2)在空氣中,鋁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鋁和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鋁.故填:Al2O3;
(3)由題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發(fā)生的反應有鋅可置換硝酸銀中的銀、鋅可置換硝酸銅中的銅,生成的銅還可以置換硝酸銀中的銀.反應后溶液仍為藍色,這說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銅,鋅與硝酸銀或硝酸銅反應均生成硝酸鋅,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鋅,是否存在硝酸銀無法確定;故填:硝酸銅和硝酸鋅[或Cu(NO3)2和Zn(NO3)2].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