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上好語文課(2)
淺談如何上好語文課
淺談如何上好語文課篇三
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又艱苦的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深感責任之重大。今天,怎樣上好語文課的確是我們語文老師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峙聦τ谒姓驹谥v臺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于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于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據(jù)調(diào)查,許多學生都反映,對語文不感興趣、不愿學。語文課枯燥無味,催人昏昏欲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我想:在這種局面下,怎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當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要使學生真正學好這門學科,首先得讓他對這門學科有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yè)基礎知識
對于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圣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于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于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yōu)榱藢W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二、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改變
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要改變的首先是教學方式。以前的語文課,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的唱獨角戲。學生已成為課堂上的聽眾和書記員。老師也無意中把他們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存儲知識的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他們本身存在的巨大潛能,同時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和感受,使學生覺得語文課令人厭煩,他們對語文沒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導致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被動的學習策略。這就好像朱熹所說的“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由被動變?yōu)橹鲃拥淖詈梅椒?,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在教學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調(diào)動起來。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chuàng)作,語文的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提高。在語文教學中,為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五年級班級中開展了:課前2分鐘“王婆自夸”的說話訓練。主要以鍛煉學生的口才、膽量為表,以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閃光點為里。每天有一位同學上臺夸自己的優(yōu)點。要求做到: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條理清楚,有理有據(jù),時間2分鐘,然后全班同學做出評價。“王婆自夸”的說話訓練,效果還不錯。許多同學通過這么一夸,膽量大了,信心足了,口語表達也比以前好多了。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在班級中有時還舉行 “詩朗誦比賽”、或搞一些語文學習方面的競賽活動,他們在愉悅中豐富了知識,發(fā)展了興趣。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于《詩經(jīng)》我們都是耳熟能詳?shù)摹,F(xiàn)在我們就以詩經(jīng)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一名學生站上講臺,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qū)分教師與學生的區(qū)別,上臺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詩經(jīng)》,同學們你們對詩經(jīng)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fā)言。
學生甲: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jīng)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jīng)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jīng)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臺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xiàn),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總之,要上好語文課,要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應該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切入口。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有興趣地去學,讓他們在愉悅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這樣,教師的教學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