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楊振寧簡介及其主要作品

楊振寧簡介及其主要作品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楊振寧簡介及其主要作品

  楊振寧是當代華人科學家當中成就比較高的一位。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推薦楊振寧簡介及其主要作品,一起看看吧!

  楊振寧簡介

  楊振寧(1922.10.1~ ),出生于安徽合肥,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guān)系松動后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2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shù)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8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lǐng)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guī)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tǒng)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tǒng)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楊振寧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shù)研究中心的成立。

  楊振寧主要論文著作

  論文:大約300篇發(fā)表于《物理評論》《物理評論通訊》等

  著作:

  《論文選集與后記1945-1980》(英文),(佛里門公司,1983)

  《楊振寧文集》(中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簡體版,北京三聯(lián)書店;繁體版,八方文化創(chuàng)作室,2008)

  此外,還有《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zhì)疑》《基本粒子發(fā)現(xiàn)簡史》《讀書教學四十年》《科學、教育和中國現(xiàn)代化》《科學的品格》《新世紀的科技》《20世紀的物理學》《對稱與物理》等。

  楊振寧人物軼事

  群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后,考入本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lián)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談切磋,結(jié)伴探索著科學的奧秘。

  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念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guī)則:一天之中,誰念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wù)、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周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里看一次電影。

  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lián)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清華大學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jīng)常跑到數(shù)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說過:“在聯(lián)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yè)時,選了《用群論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yè)論文,并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tǒng)計物理發(fā)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yè)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fā)來唁電說:“我對統(tǒng)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后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tǒng)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后,開始注意“場論”,并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年12月10日,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fā)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zhì)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lǐng)獎臺。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群論的領(lǐng)地,并說后來包括宇稱守恒在內(nèi)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15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guān)。

  宗教信仰

  否認撰文談佛教與科學

  2014年初,網(wǎng)絡(luò)上流傳一篇題為《楊振寧: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的文章,并且杜撰出楊振寧的言論:“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然而經(jīng)過細致調(diào)查,沒有在任何演講集和傳記里面發(fā)現(xiàn)類似言論,最后發(fā)現(xiàn)是一個叫楊振華的人在佛教期刊上說的,屬于以訛傳訛。

  楊振寧早在2011年夏天接受香港《大公報》記者專訪的時候就曾經(jīng)公開表述:“本人從來沒有贊揚過佛教和其他一切宗教,宗教和科學并沒有兼容性。”“如果哲學尚有可取之處,宗教基本一無是處。”關(guān)于題為《楊振寧: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的文章,2014年1月3日楊振寧做出公開聲明,此文非其所作。

  批評玄學

  楊振寧反對玄學,提倡現(xiàn)代科學觀,對易經(jīng)做出過批評,認為“《易經(jīng)》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4年9月3日,楊振寧在人民大會堂做了題目是《<易經(jīng)>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的演講,歸納起來大概有五種道理:第一,中國的傳統(tǒng)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gòu)。第二,科舉制度。第三,觀念上認為技術(shù)不重要,認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國傳統(tǒng)里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


猜你感興趣:

1.搜神記作品簡介

2.當代著名書法家范曾簡介

3.余光中簡介及作品

4.汪曾祺簡介及作品

5.狼王洛波的作品簡介

277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