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高中語文的地位
魯迅在高中語文的地位
魯迅依然是中國偉大的作家
“魯迅依然是中國偉大的作家!”孔慶東用一句話回應(yīng)了對《阿Q正傳》等經(jīng)典作品被刪除的質(zhì)疑。
他說,“阿Q”不會退出語文教材,阿Q的“精神勝利法”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但是和魯迅的其他作品一樣,現(xiàn)在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他主張選擇一些能讓學生讀懂的文章,并從中去了解和認識魯迅。高中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魯迅作品。
有一種觀點認為,現(xiàn)在“對魯迅作品存在闡釋過度的傾向”,孔慶東說,判斷“闡釋過度”要從作品本身來衡量,只有超出了文本蘊藏的多層次文化意味的闡釋才是過度的。
對魯迅的作品,他認為不是“過度闡釋的問題,而是闡釋得不夠”,最大的問題是現(xiàn)在老師對魯迅的講解很“僵化”。學習魯迅作品最重要的問題在于老師怎樣去教。
“《阿Q正傳》等作品被關(guān)注得很多,這次選入新教材的《鑄劍》,也是魯迅很重要的作品,但長期被忽略。”孔慶東說,魯迅的精神就是一種“鑄劍精神”,他本身就如小說中的“黑衣人”一樣,一直在向舊的黑暗勢力復仇。
英雄、先烈、犧牲??這樣一些“紅色語言”,對今天“90后”的高中生還有吸引力嗎?當他們面對這樣一些內(nèi)容的課文時,是否還能接受?
作為編委之一,孔慶東大力主張在新教材中保留這一部分內(nèi)容。他認為,現(xiàn)在的語文課,面臨著很嚴重的形式和內(nèi)容分離。講的更多的是一些小感動、小情緒、小體驗,軟綿綿的東西很多。而且,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凡是被認為是弘揚人性的,就都認為不是人性的”,“紅色經(jīng)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孔慶東說,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這是一種“精神”。“包括很多發(fā)達的國家,都不會忘記,越發(fā)達越不會忘記,包括他們的敵人”。如果忘記了這點,就無異于放下了自己的“精神武器”,這會把我們的孩子置身于一個危險的境地中。
他主張選擇這部分內(nèi)容,就是為了在教材中達到一種平衡,增加一些“硬”的東西,讓學生從中知道什么是“大義”,至少也要讓他們學會去問一句:自己的生活是怎么來的。
而且,這些“紅色經(jīng)典”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