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20 古詩兩首
鋤禾憫農
日當午 汗滴春
一粒盤中餐 辛苦
秋萬顆
餓死
作業(yè)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shù)钠匆簟?/p>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適當?shù)难a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本課《鋤禾》和《憫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我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
從內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lián)]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同情。
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弄懂“鋤禾”的意思。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于“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里看出是中午?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再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后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于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之后,我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
最后,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憫農》,質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并能體會詩人對于勞動者的同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