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詞句解析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詞句解析
《七律·長征》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課文,這首詩抒發(fā)了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贊頌了紅軍藐視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xué)習(xí)啦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詞句解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詞語解析
【萬水千山】
〖解釋〗
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遙遠(yuǎn)險阻。
〖造句〗
紅軍的鐵腳板終于踏破了二萬五千里征途上的萬水千山。
【等閑】
〖解釋〗
平常。
〖造句〗
這個人能文能武,有勇有謀,決非等閑之輩。
【五嶺】
〖解釋〗
指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在江西、湖南南部和廣東、廣西北部交界處。
【逶迤】
〖解釋〗
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xù)不絕的樣于。
〖造句〗
只見道路兩旁群山逶迤,林木蔥蘢。
【烏蒙】
〖解釋〗
山名,在云南省祿勸縣,北臨金沙江,山勢雄偉陡峭,十二座山峰盤旋七十余里。
【磅礴】
〖解釋〗
氣勢盛大的樣子。
〖造句〗
運(yùn)動會開幕式上的演出,場面恢宏,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泥丸】
〖解釋〗
用泥土團(tuán)成的球形的小東西。
【金沙】
〖解釋〗
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從青海玉樹到四川宜賓的一段。
【云崖】
〖解釋〗
高聳入云的山崖。
〖造句〗
在山腳下,仰頭望見一只老鷹在云崖上空盤旋。
【大渡】
〖解釋〗
指大渡河,發(fā)源于四川與青海交界處的賴楚山,上游叫大金川,南流再折而北,至樂山縣,入岷江。
【鐵索】
〖解釋〗
指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又叫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構(gòu)成的橋,九根系于兩岸石壁為橋身,上有木板,其余四根為扶手。橋長三十丈,下距水面數(shù)十丈。
【岷山】
〖解釋〗
山名,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以上,山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人跡罕至。
【三軍】
〖解釋〗
這里是對紅軍的統(tǒng)稱。
【開顏】
〖解釋〗
臉上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
〖造句〗
他談吐詼諧,常常引得大家開顏大笑。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句子解析
1、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怕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難難險阻;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總括,也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概敘。長征之“難”,一是“遠(yuǎn)”,縱橫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余里;二是“萬水千山”,無數(shù)的險山惡水造成了征途的艱險;三是前有敵人的堵截,后有敵人的追擊。但這些艱難被紅軍視作尋常,這是多么豪邁的氣概呀!
2、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烏蒙”都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的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xì)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實(shí)際上的“五嶺”、“烏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嶺,但在紅軍眼里卻是小小的“細(xì)浪”、“泥丸”。寫山勢高峻,是紅軍遠(yuǎn)征艱難的實(shí)際狀況;寫山的微不足道,是紅軍一往無前英雄氣概的真實(shí)寫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紅軍跨越過的河流,是“萬水”的代表。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鐵索高懸在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氣逼人。這兩句詩記敘了兩處斬關(guān)奪隘的壯烈經(jīng)歷和紅軍當(dāng)時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費(fèi)一槍一彈,令人欣慰,。心中“暖”;搶渡大渡河,飛奪河上的滬定橋時,戰(zhàn)斗慘烈,驚險悲壯,因此有寒氣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更使整個紅軍全部喜笑顏開的是,過了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開朗,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紅軍跨越了千山萬水,沖破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戰(zhàn)勝了前堵后追的敵人,終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勝利,他們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呢?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七律·長征》課文解析
1、語言高度凝煉:
長征是歷時一年、途經(jīng)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的壯舉,這首詩卻只用了寥寥56個字便把長征中所經(jīng)歷的幾處險山惡水都反映出來,并點(diǎn)出了這幾處的特點(diǎn)(五嶺的“逶迤”、烏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與“云崖”、大渡河的鐵索橋、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遠(yuǎn)、言簡意賅。
2、想像豐富:
這首詩把逶迤的五嶺想像為“細(xì)浪”,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想像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的云崖變“暖”,搶渡大渡河覺得那橫跨江面的鐵索“寒”氣森森。這些大膽、奇特的想像,把詩人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表現(xiàn)出來了。
3、兩兩相對的句式:
這首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十分整齊。“五嶺”對“烏蒙”,都是山名;“逶迤”對“磅礴”,都是用來表示事物性質(zhì)的詞;“騰細(xì)浪”對“走泥丸”都是一個表示動態(tài)的詞后邊一個表事物名稱的詞。“金沙”對“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對“橋橫”,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邊一個表動態(tài)的詞;“云崖暖”對“鐵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一個表示狀態(tài)的詞。這種兩兩相對的句式,不但結(jié)構(gòu)整齊、瑯瑯上口,還能增強(qiáng)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