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原文
戰(zhàn)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么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jīng)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見了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教學建議
1、文中有許多如今不常用的詞語,如,“和氏璧、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課前,可布置學生查字(詞)典,了解其基本意思。若有條件,預習時,還可了解一下戰(zhàn)國的歷史。
2、以下兩種教學思路可供選擇:
一種是,先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然后精讀每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適度總結、拓展。
另一種是,先通讀一遍課文,大體弄清課文的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去研讀每個小故事;最后綜合從各個故事中得到的認識,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對人物作出評價,開展總結、拓展等活動。
3、給3個故事加小標題,并說說3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這既能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從而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教學時,要注意指導學生多讀、多說。通過不同方式、不同層次地讀,由粗到精,把握故事的要點;通過反復地說,把握故事的來龍去脈,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教學中也要注意,學生按課文中已出現(xiàn)的“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等概括當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nèi)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應肯定,關鍵是要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至于3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只要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不要要求過高。
4、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時,可采用讀、議、辯、演等有機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如,感受藺相如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了解故事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議一議:自己心目中的藺相如是什么樣的人。在議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研讀有關句子或段落,在反復讀中加深認識。如,“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一句,可這樣組織學生研讀:藺相如為什么要這樣說,說這句話時,他心里可能會怎么想,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什么。對于學生中的分歧意見,還可組織學生辯一辯,如,藺相如為什么敢逼秦王擊缶,在辯中提升認識。有些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演一演,如,藺相如舉璧欲撞的段落,在演中深化認識。
5、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要在教學中得到落實: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總結和指引,如本文,教師可作如下總結和指引:本文是根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敘述了許多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組織學生閱讀文后“資料袋”),同學們今后去讀一讀原著,若現(xiàn)在有興趣,可聽人講講其中的故事。
6、本課的生字較多,要求認識的字中,有些字不常見,容易讀錯,如“諾”應讀“nuò”,不讀“ruò”;“卿”應讀“ qīng”,不讀“ jī”,要幫助學生讀正確。要求會寫的字中,“璧”“瑟”二字,學生不容易寫勻稱,教師要重點示范。課文是根據(jù)原著改編的,其中的有些詞句與現(xiàn)代的表達有些差異,教學時,應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自行解決,個別較生僻的,教師略加指點。學生懂得這些詞、句的基本意思,不影響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即可。另外,課文中有許多學生應該讀寫的成語,教師要注意結合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意思,正確讀寫,積累運用。
7、課后安排了4道思考練習題,第1題提出了朗讀和感受人物形象的要求,第2題提出了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要求,第3題提示了閱讀討論的方法,第4題是要求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這些思考練習題,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落實。課后還安排了“選做題”和“資料袋”,主要是供教學拓展用。“資料袋”可讓學生讀一讀,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史記》的初步認識。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單元作文:《將相和》縮寫
戰(zhàn)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次,秦王寫信給趙王說愿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遂派藺相如帶璧前往秦國。
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發(fā)現(xiàn)他根本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便派人將璧送回了趙國,秦王的陰謀未能得逞。藺相如因“完壁歸趙”而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讓藺相如隨行,讓大將軍廉頗帶軍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澠池會見了秦王,他要趙王鼓瑟。藺相如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以生命為代價逼秦王擊缶。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其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給藺相如下不了臺。但藺相如始終避而躲之,并對手下解釋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逼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從此以后,兩個人成了好朋友。
猜你感興趣:
5.將相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