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教學方法
數學比起其他科目,總是顯得有些枯燥無味的,那么要如何去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現在分享給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12種創(chuàng)設情境方法
1.借助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fā)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fā)展。
3.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學習知識后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fā),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fā)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后,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huán)境”這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fā)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xié)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chuàng)造意識的萌發(fā)。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chuàng)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jié)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后,我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 、?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100+8)×125=? 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后,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jié)課之后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于驚奇、探索和發(fā)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么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并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么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yōu)槭裁礇]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只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只猴對3個桃子,3只猴對2根香蕉,3只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于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fā)吸引學生喜歡學、樂于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采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guī)熒餐蚴謩菖袛鄬Ψ竦姆椒?,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后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準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jié)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準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欲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chuàng)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于引發(fā)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并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么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準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于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于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余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fā)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并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lián)系的關鍵處,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lián)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
再如,當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fā)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順口溜
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臘(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閏年二月把一加。
100以內的質數口訣
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多位數讀法歌
讀數要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讀幾,
每級末尾若有零,不必讀出記心里。
其他數位連續(xù)零,只讀一個就可以,
萬級末尾加讀萬,億級末尾加讀億。
多位數寫法歌
寫數要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寫幾,
哪一位上沒單位,用0占位要牢記。
多位數大小比較歌
位數不同比大小,位數多的大,位數少的小,
位數相同比在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運算順序歌
打竹板,響連天,各位同學聽我言,
今天不把別的表,單把四則運算聊一聊,
混合試題要計算,明確順序是關鍵。
同級運算最好辦,從左到右依次算,
兩級運算都出現,先算乘除后加減。
遇到括號怎么辦,小括號里算在先,
中括號里后邊算,次序千萬不能亂,
每算一步都檢查,又對又快喜心間
認識鐘表
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
計量單位間的換算
大化小,用乘好。小化大,除不差。
大月、小月的記憶
七前單月大,八后雙月大。
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氣,仔細找,才見你.
指甲蓋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長短和我差不多,大約就是一厘米.
100個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體長了別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大于號、小于號的用法
開口朝大于號、小于號,
開口朝著大數笑著大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