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反思對老師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絡整理的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一)
作文是令我們班學生最頭疼的,我在去年剛接手這個班時,就曾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激勵他們的寫作興趣與熱情,但一年過去了,效果并不明顯?,F在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學生缺少生活積累,沒有素材可寫,寫出的作文往往選擇一些毫無意義的材料來“糊弄”一下,似乎就是在給老師“交差”。另外,不少學生連基本的習作格式、寫作方法都還沒有掌握好?,F在頭痛的不僅是學生了,我作為老師頭更痛,我真不知道這樣下去,到了一年后,他們小學畢業(yè)之時,會有何等糟糕的作文水平。
我現在除了正常的習作之外,要求學生多讀書,以充實他們的知識儲備,可惜居然愛讀書的學生也不多,家長也不支持(孩子們沒有書讀)。我們學校說是城市學校了,實際生源應該還是農村孩子居多,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有限,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不夠,老師累死累活,不知最后換來的是什么。社會應該多關注農村的教育問題了,否則今后的教育真的不知還會有多少問題出現。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二)
俗語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的風情。"當我們的目光掠過繁華而又精致的大都市,也許會為那里的珠光寶器、燈紅綠酒所陶醉。然而,當你在漫天黃塵中看到一場鼓樂喧天的盛宴,那激情四射的震撼力一定會讓你熱血沸騰,那種種的浮華和嬌柔,就會遁形得無影無蹤,只有"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觀看開發(fā)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但是課上完后自己覺得這堂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于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復,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并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jié)奏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本應是很出彩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我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我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三)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將自己在這一課教學中的得與失與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讀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層次地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語言都很精妙,因此積累這樣的句子、語段,對于學生今后的習作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其次,在重點詞語中領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詞語既形象又生動,抓住了這些詞語,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語句的內涵。如“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片”等繪色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絢爛、熱烈。又如“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態(tài)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日的頑皮、可愛。從而油然而生一種喜愛、贊美的情感。
第三,在畫面中欣賞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寫落日的經過時,向我膠展現了幾個畫面,并且運用了大量比喻和擬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學中我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欣賞了落日的整個過程:落日像孩童時的頑皮;像大紅燈籠時的柔和;像跳水員時的優(yōu)美。在教學最后一個畫面“入水”時,我還引導學生給落日這位跳水員打分,學生在讀文后,都給它打了滿分,并且緊扣文中詞句列出能說服人的理由,從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時的美妙。
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熏陶,同時也為他們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備課時對學生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導致課堂上不必要的浪費了很多時間。例如:在處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這一問題時,本想學生很順利就會完成,但事實上事與愿違。又如:處理“漲溢”這個詞語時,由于自己課前沒有去關注這個詞語,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時,花費了很長時間。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備課備學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