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課文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課文-原文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條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設(shè)計施工的鐵路干線。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千米,是聯(lián)結(jié)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quán),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guān)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各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wù),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jīng)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jīng)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shù)氐霓r(nóng)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jīng)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shù)居庸關(guān)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guān)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shù)娜聺B,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guān)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jīng)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么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shè)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課文-習題
客觀性習題的答案是標準的,常見的形式有選擇題、填空題、連結(jié)題、是非題和排列題。用客觀性習題導讀,能啟發(fā)學生自讀求解的興趣,寓“獲知”于“樂讀”。
客觀性導讀題
初讀階段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記住主要內(nèi)容,完成下列習題:
(一)填充:
1.帝國主義者阻撓清政府修筑京張鐵路的目的是______,他們的要挾手段是。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全國都轟動了,帝國主義者卻認為______。有一家外國報紙還輕蔑地說。
3.京張鐵路這樣艱巨的工程,帝國主義者認為連他們自己的工程師也______,至于中國人是______。
(二)用直線連接下列對應的內(nèi)容:
a.白天 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晚上 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
b.他帶領(lǐng)做 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
他勉勵說 在峭壁上定點、構(gòu)圖
他遇難想 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好
(三)填充:
詹天佑在居庸關(guān)開鑿隧道采用______方法;在八達嶺采用______方法;青龍橋“爬陡坡”又設(shè)計了______。
(四)判斷。下列連結(jié)的內(nèi)容哪個正確?在正確的括號里打上“√”
設(shè)計的思考與依據(jù)指導定向
初讀階段目的是引導學生對語文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題”的設(shè)計應圍繞兩點展開:①知識定向;②確定信息量度。簡言為定向定量。“向”與“量”均應與“導讀”保持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即設(shè)計能誘導學生去“讀”。這就得注意兩點:①“向”——作整體內(nèi)容的描瞄,形成主要的幾個知識點。如本設(shè)計中抓住“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詹天佑的態(tài)度”、“發(fā)明”三例,這一采擷,既體現(xiàn)知識整體的初步把握,又顯精要;②“量”——思維力度不宜過大,因為是初讀,還是理解的起始,題力過大易堵塞學生思源。“度”的把握是:答案在課文語句中,但并非是不費力地輕易找得到。
研讀階段
仔細讀課文,聯(lián)系插圖思索,完成下列習題:
選擇題(正確的在括號內(nèi)標“√”)
(一)在爭奪京張鐵路修筑權(quán)時,“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錯”在;
1.低估中國人民,中國已有了自己的工程師 ( )
2.他們不應該要挾清政府,應與清政府好好商量 ( )
3.他們之間不該爭奪,應該平分這個權(quán)利 ( )
(二)外國報紙敢輕蔑我國無法修筑京張鐵路的理由是:
1.清政府腐敗 ( )
2.要挾未成而發(fā)火 ( )
3.沿途高山深澗,連他們自己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 ( )
(三)“兩端鑿進法”的工作面是:
1.兩個( )2.四個( )3.無數(shù)個( )
(四)“中部鑿井法”的圖解應是:
(由學生思考后填充)
(五)“人”字形線路使火車容易爬陡坡的原因是:
1.兩個火車頭,前拉后推( )
2.火車有巨大的慣性( )
3.“人”字形減緩了坡度( )
點撥啟發(fā)
如果說初讀階段的設(shè)計解決的是“是什么”,那么研讀階段應圍繞著“為什么”而展開。“題”的設(shè)計方位是:把前階段感知的信息量加以具體化和明確化,即啟發(fā)點撥學生讀出局部內(nèi)容知識點的不同屬性和本質(zhì)特征。我們抓住“想錯”、“輕蔑”、“理由”及對三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原理的進一步認識。這些都是對感性材料的深化。所采用的選擇肢形式,憑借這選擇肢的誘惑力來“導”學生又“引”學生,即撩撥讀文的興趣,達到對深層內(nèi)容的剖析。“導”靠的是誘答因素的驅(qū)使,但也應注意,不能因為引誘力而平推式的泛泛設(shè)計,以防乏味與失控。
提高階段
再細讀課文,把理解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思考,完成下列練習:
是非題(在正確答案括號里寫上“是”)
1.詹天佑白天黑夜帶領(lǐng)大家苦干的力量來自“爭氣”——課文中寫的,不讓“外國人譏笑我們”。( )
2.詹天佑白天黑夜帶領(lǐng)大家苦干的力量來自“名師習氣——課文中寫的,“清政府任命”、“總工程師”。( )
3.如果居庸關(guān)也采用“中部鑿井法”那么更省工省時。( )
4.如果在青龍橋附近陡坡上采用“兩端鑿進法”,則更省工省時。( )
拓寬歸納
提高階段是對前兩個階段獲知的升華和及時的綜合歸納,是高一層次回歸整體的復合,是“什么”、“為什么”后的“怎么樣”。本階段抓了“力量來源”,“因地制宜發(fā)明”這兩點,作整體俯視,用“是”與“非”巧置疑點,誘學生讀文,導學生加深對詹天佑“愛國”、“杰出”的認識。既獲知又激發(fā)了讀的情感。
六年級上冊語文《詹天佑》課文-句子解析
1、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解析:“還沒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國人不相信中國有能力修筑這條鐵路。后來的事實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輕蔑”一詞形象地描畫出這家報紙看不起中國人的帝國主義嘴臉。
2、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解析:詹天佑的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個有高度愛國熱情的工程師。他深知,他所承擔的工程,是中國人靠自己的技術(shù)力量修筑的第一條鐵路,這是一條爭氣路。如果修得不好,不但外國人會譏笑我們,我們的工程師也會喪失信心;修好了,既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蔑視譏笑,也能提高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解析:“贊嘆不已”是連聲稱贊,稱贊不止。這句話表明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張鐵路,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用事實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從而也說明詹天佑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愛國工程師。
4、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解析:這句話說明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茍,極端負責,對工作人員要求非常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