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經驗淺談
通過歷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斷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學好歷史,對學生無疑是有益無害的。而教師在學生歷史學習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會是學生的福音。
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受中高考分值和中考開卷考試的影響,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眼里,歷史這門課是我們副科,因此,學生對本學科大多不夠重視,或許以為考前背背就好。這一想法是高中歷史教學需要克服的第一大難關,沒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往往事倍功半。所以,高中歷史的第一課,應該是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打心底重視起這門學科。
二、了解歷史學科特點,構建整體歷史知識框架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不管你采用何種教材,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結構。與政治、地理學科相比,歷史學科知識點繁多瑣碎。而且高中歷史教材采取專題式編排方式,學生更難以在整體上掌握歷史系統(tǒng),因此,學生在歷史學習和復習時,總覺得千頭萬緒,無從著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專題間的聯(lián)系,特別是教會學生以時間和空間為坐標,定位歷史事件,形成歷史知識體系,并針對高中專題歷史教材中前后歷史事件間的空缺進行補充銜接。比如,在必修模塊中我們學了辛亥革命,也學了五四運動,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間的史實缺乏,袁世凱篡取革命果實后如何發(fā)展成軍閥割據的?這一部分歷史如果不補充介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相當茫然。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合理化,材料選取精準化
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軌。素質教育要求轉變教學觀念,由過去的滿堂灌、教師教的過程轉變?yōu)閷W生主動探求的過程。這對教師的業(yè)務要求更高。在具體教學上,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在信息網絡發(fā)達的今天,教學史料資料應有盡有,紛至沓來,要提高課堂效率,建立高效課堂,必須對輔助史料材料進行精準的選擇。
四、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趣味性
在充分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增強趣味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很多老師都知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比如播放多媒體視頻,巧妙設問討論,穿插歷史故事等。無疑,這些都可以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但是,歷史學習也是一門科學,不能為好玩而學習,忽視主次,以至于學生記住了故事忘記了史實,一節(jié)課聽得很開心,很輕松,下了課什么都不記得,或是把握不住什么是學習重點,只能是買櫝還珠。
五、利用自習時間進行適當拓展
歷史課堂應該是緊湊的,圍繞某一教學目標的完整的課堂。在歷史學習中處主導地位。自習時間也不容忽視,這塊時間用得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自習除了學生自主學習,復習鞏固,完成作業(yè)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這塊時間安排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歷史講座,故事會等。與正常的課堂教學互補,既可以鞏固課堂教學,有可以最大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且此時的知識傳授范圍盡可拓寬,可以是課堂知識的直接補充,也可以只是跟課堂知識有一點聯(lián)系的歷史知識,甚至可以是相關的交叉學科知識,時政等。
六、作業(yè)布置分層,及時鞏固,背記仍然重要
歷史作為人文性學科,對知識的記憶背誦要求較高。很多同學上課認真聽了,對教學內容也很感興趣,但一到考試往往不知所措,無從入手,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對基礎知識的識記不穩(wěn)固,課后未能及時復習鞏固。盡管新課改強調快樂探究學習,但鑒于歷史學科特點,課后對知識點的背誦記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課后鞏固最原始的方法,除了熟讀背誦外,便是練習運用。進入高中之后,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水平差距開始拉大。在作業(yè)布置上如果不有所轉變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個班的同學都做一樣的練習,勢必會影響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至于采用“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tài)度敷衍甚至抄襲作業(yè)。這樣就很難起到作業(yè)鞏固的作用。因此,作業(yè)的布置盡量分層,基礎題加探究拔高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鍛煉。
本文對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了淺議,并總結了我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實屬我的拙劣之見,對于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教,我當感激不盡并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