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
同學們?yōu)槟茉诰拍昙壵Z文的測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在即將到來的語文第五單元的考試,同學們要準備哪些相關(guān)試題來練習提高考試成績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
一、積累運用(15分,每小題3分)
1.加點字注音都正確的是( )
A.對稱(chènɡ) 綻放(zhàn) 潛滋暗長(qián)
B.襲擊(xí) 斟酌(zhēn) 深惡痛疾(wù)
C.教誨(huì) 模樣(mó) 不屑置辯(xiāo)
D.賠償(shǎnɡ) 提防(tí) 人跡罕至(hǎn)
2.對加點的詞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己的修養(yǎng))
3.選出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得之則生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義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
4.指出翻譯有誤的一項( )
A.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吆喝著你給你吃。
B.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賢者能勿喪耳——(只不過)賢者能不丟掉它罷了。
5.《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 、 ;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 。
二、閱讀理解(45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6.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
(2)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8.簡答題。
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 論證和 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5分)
9.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3分)
(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題。(13分)?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1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子墨子解帶為城。 子: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4)公輸盤詘。 詘: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4分)
(1)吾知所以距子矣。
(2)雖殺臣,不能絕也。
12.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點明戰(zhàn)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戰(zhàn)之結(jié)果,用 點明公輸盤已經(jīng)技窮。(用原文回答)(3分)
13.通過外交手段避免戰(zhàn)爭的爆發(fā)的事例很多,請你略舉一例。(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8題。(16分)
人貴敢說“吾不如”
李隆漢?
?、?ldquo;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這首古詩言簡意賅,形象地告訴人們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眾生蕓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是沒有的,再偉大的天才總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為人,只有具備了這種自知之明的心態(tài),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優(yōu)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才有可能找準適當?shù)娜松鴺?,從而贏得成功的契機。?
?、跉v史上的圣哲先賢,他們之所以能建功立業(yè),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們都具備博采眾長的精神,敢于宣稱“吾不如”。?
?、劭鬃訂枌W生子貢,你和顏回比,誰的能耐大?子貢回答說,顏回聞一知十,我頂多只是聞一知三。子貢慨嘆“弗如也”,寥寥三字,擲地作金石聲。?
?、堋妒酚?middot;高祖本紀》載,劉邦在總結(jié)楚漢之爭的得失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zhèn)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當然是勢所必然了。?
⑤讀《廣師》,我們可以領(lǐng)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類似高論:“艱苦力學,無師而成,吾不如李學中;險阻俱嘗,與時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學不倦,篤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顧老夫子謙遜若此,被譽為“一代通儒”,令人誠服。?
?、搛那锇自?9歲時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負責人,在一次會議上他懇切地表白:“搞農(nóng)運,我不如澎湃、毛澤東;搞工運,我不如蘇兆征、鄧中夏;搞軍事,我不如葉挺、賀龍。”虛心謹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為瞿秋白,基于此。?
?、叽_實,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對比自己強的人,由衷地說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會貶損自己,而且是一種值得稱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體能、技能、智能上的發(fā)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個人在品格修養(yǎng)上也不可能盡善盡美,總有“吾不如也”的時候。只有敢于承認“吾不如也”的現(xiàn)實,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質(zhì),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舉優(yōu)抑劣,揚長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卻偏要與人爭個勝負,分個雌雄,那就是自己難為自己,令人不敢恭維了。
?、嗌畹霓q證法告訴我們,只有敢說“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為生活中的強者、事業(yè)上的翹楚,因為他們的胸懷比長天更廣闊,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4.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讀后你認為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5.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你能舉例說說嗎?(4分)
16.文中開頭引用的一首小詩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17.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3分)
18.閱讀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請結(jié)合實際談?wù)勎闹械?ldquo;吾不如”與我們常說的“自卑、自暴、自棄”有無區(qū)別?(4分)
三、作文(40分)
19.以“讀書”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答案:
一、1.B 2.D 3.C 4.A
5.舍生取義 嗟來之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一)6.(1)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
(2)禍患,災(zāi)難;“辟”通“避”,躲避。
(3)“鄉(xiāng)”通“向”,從前。
(4)停止,放棄。
7.(1)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
(2)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8.道理 舉例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
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jié)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二)10.(1)子:夫子,先生,老師。
(2)圉:通“御”,抵抗。
(3)寇:入侵。
(4)屈服。
11.(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
(2)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的守御者)。
12.攻械盡 守圉有余 詘(公輸盤詘)
13.略
(三)14.貴敢說“吾不如”。
15.例論證,如:子貢、劉邦、顧炎武、瞿秋白等敢說“吾不如”,謙虛好學,最后都有所建樹;道理論證。
16.引出論題。為行文作鋪墊,承接上文,領(lǐng)起下文。
17.能調(diào)換,這幾段的事例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18.人不可能是全能的,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且用一種平衡的心態(tài)去欣賞別人,這是一種品格修養(yǎng)上的境界。不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的盲目競爭,是不足取的。(個性化閱讀,可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三、19.略
看過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題B卷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