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三期中測試試卷
高一語文必修三期中測試試卷
你有沒有想過在考試之前提前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呢?這不是荒誕!讓我們來做套紙卷就知道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絡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三期中測試試卷,希望對你有用。
高一語文必修三期中測試試卷:
一、語言基礎知識及運用(18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傴(yǔ)僂 媲美(pì) 烙印(luò) 飛流急湍(tuān)
B.廣狹(xiá) 威懾(shè) 篩選(shāi) 鮮為人知(xiān)
C.刮垢(ɡòu) 蛻除(tuì) 得逞(chěnɡ) 殘羹冷炙(zhì)
D.鉗制(qián) 咀嚼(jiáo) 攻訐(jié) 貶褒不一(bāo)
2.下列語段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魯迅作品之所以能夠穿越時代、具有堅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對舊中國社會群體的解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可謂獨具只眼。比如,《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僅在于它對幾千年積淀的國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歷經蹉跎歲月之后,它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一點也沒有減退,反而日顯其尖銳。
A.堅不可摧 B.獨具只眼
C.入木三分 D.蹉跎歲月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①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紓:解除 ②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悲:同情
B.①斂貲財以送其行 斂:征收賦稅 ②而又有剪發(fā)杜門 杜:閉、塞
C.①將崇極天之峻 崇:推崇 ②情不勝其欲 勝:禁得住
D.①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 ②披帷西向立 披:分開,掀開
4.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下面是部分朋友對“史上最嚴”的減負新規(guī)的評論,請你針對網友的評論,提煉出“減負”效果不理想的四條原因。要求語言準確、簡明,每條不超過10個字。(4分)
@“踏雪尋镅75”:減負新規(guī)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國龐大人口基數造成的就業(yè)、競爭壓力,以及壓力帶來的社會焦慮與急功近利心態(tài),這個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渡西死亡”:建議真正取消重點校、重點班,嚴格就近入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基層教育行政部門要真正肩負起責任。
@“ts10000”:現在課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處,弄得一人上學,全家繁忙。我是大學畢業(yè)生,兒子上小學五年級,他的作業(yè)有時我都輔導不了,比如成語接龍什么的。
@“長沙網友”: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改革學制,提倡全面發(fā)展,拒絕一考定終身。
@“向玉36158”:減負遲遲不能見效,和政府部門抓升學率息息相關。建議建立規(guī)章制度,嚴防地方片面抓升學率。
(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8月22日18版)
?、?▲ ② ▲
③ ▲ ④ ▲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個“世界閱讀日”。某媒體機構曾對中國人的閱讀現狀作了相關調查,其中兩項數據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國人紙質圖書的平均閱讀量(統計對象為18-70周歲人群)
專業(yè)圖書(本) 新聞娛樂報刊(份) 其它期刊(份)
4.39 77.2 6.56
材料二:2012年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對比(單位:本)
以色列 韓國 日本 美國 中國
64 11 8.45 7 4.39
⑴ 以上兩則材料中的統計數字,反映了中國人在閱讀方面存在什么問題?(2分)
?、普埬銥?ldquo;閱讀日”擬一條宣傳標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3分)
二、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9 題。
(一)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
(二)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① 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璧乎?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節(jié)選)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召有司案圖 案:同“按”,按照 B.舍相如廣成傳 舍:安置
C.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 紿:欺騙 D.一勝而相如族 族:滅族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乃使其從者衣褐
B.①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②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
C.①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 ②且秦強而趙弱
D.①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 ②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8.以下對兩組選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趙國交換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對藺相如的這一做法,王世貞持否定態(tài)度。
B.藺相如讓秦王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設置九賓之禮,他以為秦王絕不會答應,沒想到秦王竟然答應了。于是藺相如騎虎難下,只得讓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C.王世貞認為,既然秦王已經“召有司案圖”,而且也按藺相如的要求“齋戒五日”,并“設九賓之禮”,那他應該會把十五座城池送給趙國的。
D.王世貞認為,為了得到一塊璧,秦國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償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會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實際上是處于兩難的境地。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和相關課文中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4分)
(2)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3分)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3分)
三、古代詩詞鑒賞(10分)
10、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暮過山村
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1)詩的首聯重在表現什么?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說明。(4分)
(2)“邊烽不過秦”是什么意思?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4分)
(3)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汩余若將不及兮, ▲ 。(屈原《離騷》)
(3)朝搴阰之木蘭兮, ▲ 。(屈原《離騷》)
(4) ▲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揚子江》)
(5)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張溥《五人墓碑記》)
(6)憂勞可以興國, ▲ 。(歐陽修《伶官傳序》)
(7)有善始者實繁, ▲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人體模特兒瑪利亞
席慕容
在布魯塞爾學畫的時候,早上都是人體寫生的課,畫室里經常有兩三個模特兒擺姿勢給我們畫。他們之中大多數的模特兒都有了好幾年的經驗,也都很敬業(yè)。每天準時來,準時走,只要一到上課時間,一走上他的位置,一擺好姿勢,他就不再說話也不再動作,在幾十分鐘的時間里,安靜沉穩(wěn)得如一具雕像。
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床荒苋淌苣莻€叫做瑪利亞的模特兒的原因了。因為她不但常常遲到,常常借故早退,并且,擺姿勢的時候,從來不能讓我們滿意。如果是坐著的姿勢的話,還勉強對付??墒?,因為她有著一副長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常常要求她擺出站立的姿勢。因此,多半的時間,她都是站著的。在開始的五分到十分鐘里面,她還算合作,還能努力地保持直立的姿勢,努力地睜大她那很黑很深的眼睛,但是,只要時間稍微久一點,她就開始搖晃了,眼睛也時開時閉,有時候還會自說自話起來。
在那個時候,同學們就開始低聲埋怨,我也會一陣一陣地覺得煩躁。平常的我可以開玩笑,可以容忍一切的散漫和疏忽;但是,站在畫布前的我,尤其是那個二十二三歲時年輕氣盛的我,是絕對不能容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的。
當然,在起初的時候,我還是盡量容忍。可是,到那一天,我實在是受不了了。那天,上課的時候,愛瑪帶了幾個橘子來,那是個教授不在的上午,畫室里自然就活潑了一點。愛瑪剝橘子給我們吃,畫室里充滿了橘子皮的香氣。
這個時候,瑪利亞忽然說話了,就在木制的高高的寫生臺上,她向愛瑪說:“請你給我一點橘子皮吃好嗎?”
大家都有點吃驚,很少有正在工作中的模特兒會開口說話,并且開口要東西吃的,而且要的是橘子的皮!愛瑪有點不好意思,趕快遞給她幾瓣橘子,但是,瑪利亞不要,她只要橘子皮,她說:“我喜歡吃橘子皮,可以提神。”
全班都哄笑了起來。真的啊,這個老愛打瞌睡的瑪利亞實在是需要提提神的啊!
而我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了!整個早上,對畫室里的嘈雜,對瑪利亞的不合作,對正在畫的那張畫的毫無進展,對這所有一切的不滿都在這個時候爆發(fā)了出來。我把筆摔進畫箱里,把畫箱用力地大聲地關上,然后拿著畫布氣沖沖地走出畫室。無論如何,這樣一個本來可以用功的早上是完全浪費了。
晚上,在宿舍里,在燈下,我又把那張畫再拿出來端詳,想看一看還有些什么可以努力或者補救的辦法。畫布上的瑪利亞面對著我。其實,如果不是這樣瘦削和無神的話,她的輪廓應該可以算是很美麗的。
隔壁的阿麗絲跑過來找我聊天,她是一間公立醫(yī)院的護士。那天晚上,她一看那張畫就叫了起來:“我的天!你把她畫得真像!”我很奇怪地問道:“怎么,你認識瑪利亞嗎?”
“怎么不認識,在中學里,她高我?guī)准?,長得漂亮,一畢業(yè)就結婚了??墒牵怂?/p>
個孩子以后,有一天,她丈夫一句話也不說就走了,隔了很久才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寄了封沒有回信地址的信來,說對不起她,勸她把四個孩子送到育幼院。你看,有這樣荒.唐的事!”
阿麗絲說著說著竟然笑了起來。是啊,她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會來找她,兩個人甜甜蜜蜜地說上好多話,她怎么能夠忍受瑪利亞這樣荒.唐的婚姻呢!
“去年,我在街上碰到她,她如果不叫我,我還真不敢認她哩!她說,她拼命也要保住這四個孩子,絕不讓他們遭到分離的命運。她已經學會了開電車,所以,你別小看她,她白天去你們學校做模特兒,晚上可就是夜班電車的女司機哩!”
我怔住了……
從那天以后,我一直不太敢正視瑪利亞,在她的面前,我一直不太敢抬起頭來。
12.請簡要概括瑪利亞的形象。(4分)
13.文中瑪利亞要橘子皮的情節(jié)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4.小說結尾段表達了“我”怎樣復雜的情感?(4分)
15.這篇小說可以給我們哪些人生啟示?試加以探究。(6分)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15 分)
閱讀的文字,完成16~18 題。
美國人的讀書態(tài)度
梁厚甫
①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去看一個中國畫家的畫展。這畫家是以畫人物畫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畫,畫一個書生正在讀書,其旁站一個女人,替他加上爐香。不用問,畫題必然是“紅袖添香夜讀書”了。這幅畫在我看來,沒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卻是這個美國朋友不斷地追問,這一幅畫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畫的意境向朋友說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跒槭裁词羌笫履?因為中國人與美國人對讀書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
?、鄄荒芊裾J,中國人對讀書的觀念過于隆重;而美國人對于讀書視為一件平常已極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頭和抓耳朵一般。我曾見過一個美國青年人,靠在大球場的鐵絲網上,金雞獨立地僅是一腳到地,讀一本書,讀上兩個鐘頭,沒有變換位置,直到他的書讀完以后才走開。
?、苤袊四苓@樣讀書的,我似乎還未見過。中國有一點錢的人家,都有一間專為讀書而設的書房,較次的,也會在自己的臥室里設一張書桌。這一種豪華的設置,一般美國人是沒有的。美國人家中有書桌的,百中無一;美國人要讀書,都在吃飯的桌子上邊。美國人不見得家家都有飯廳,沒有飯廳的人,吃飯的桌子就在廚房內,因此,廚房就是美國人的書房。書籍放在什么地方呢?書籍放在車房壁上的架上邊。把新書買回來,就放到車房去。
?、菝绹藳]有書房,然而卻能隨時隨地讀書。美國人讀書不必找寧靜的環(huán)境。在鬧市中,經常有一片小草地,草地上有一兩張椅子,上面坐著的就是讀書人。在美國,隨時隨地都可看見人讀書。這不是說美國人勤學,而是中外的讀書態(tài)度有所不同。
?、逇v史上,中國的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队讓W詩》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由于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因此,讀書也變成為一種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極,便變成為“紅袖添香夜讀書”。平心論事,紅袖添香,未嘗不好;如果非要紅袖添香才能讀書的,那就不免過于隆重其事了。
⑦先要把讀書看得平凡才可以讀書。如何使自己在心理上把讀書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記讀書人是一種特殊人物。其次,對讀書的結果不要期望過高。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騙人的。
?、嗾_的讀書態(tài)度是:有空便要讀書,不讀書,浪費光陰,未免可惜。
⑨至于讀書是否有收獲呢?仍應該相信古人的話:“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美國人的讀書態(tài)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為美國人把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
16.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17.第③段和第④段運用了什么論述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18.中國人把讀書看得隆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5分)
七、作文(70分)
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要給母親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賺到錢以后∕要給母親買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讓母親坐趟飛機,等我成為富豪以后……∕小時候我想為母親做很多事∕每次結論都以“以后”結束∕但那時我不知道,其實沒有“以后”。
這是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母親》一書中的一節(jié)。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心態(tài):不僅對待親人如此,對待一些事情也是這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行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看過“高一語文必修三期中測試試卷 ”的人還看了: